APP下载

心理资本

2017-03-14丁太一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工作绩效心理资本人格特质

丁太一

【摘 要】受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它对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绩效上有很大的影响。在总结以往学者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理解过程基础上,对心理资本的结构及相关测量方式和干预措施进行探析,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就心理资本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工作绩效;人格特质

【Abstract】Un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gan to appear in peoples vision.Psychological capital has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enthusiasm for work and performance.This study summarized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and analys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apital;Positive psychology;Job performance;Personality traits

0 引言

1998年,以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Seligman为首的心理学家组织了积极心理学运动(positive psychology movement),他们提出心理学应该不仅关注人的消极一面,更应研究一些积极品质。另一项积极组织研究学运动(POS),强调组织存在积极特点时,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危机环境中的求生能力[5]。2004年Luthans在分析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特点并进行了比较的基础上[1],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提出并拓展到组织管理领域[2],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成员工的积极组织行为。不管是这些组织特点还是员工的积极心理因素都与心理资本的要素密切相关。

1 心理资本的概念

关于心理资本的概念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

1.1 特质(trait)论

持特质论观点的学者们将心理资本看作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特质[10]。Hosen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通过学习或其它途径获得的一种具有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质(psychological infrastructures),主要包括认知能力、人格特征、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8]。经济学家Goldsmith认为是在个体早期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质,这些特质反映了他们对人或事物的某种看法,并能影响其行为发展[9]。

1.2 状态(state)论

代表人物有Luthans和Avolio,他们不赞同将心理资本看作是人格特质,而认为心理资本应该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对待事情或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积极状态可以促使个人产生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效率[3]。

1.3 综合论

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兼有特质论和状态论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它是相对稳定的和持久的,另一方面,它也是可变的,能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改变,因此心理资本应该是一种类似于状态(state-like)的心理素质[8],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积极的心理状态都可以称作心理资本[12]。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volio,Avolio则采用“类状态”来分析心理资本的内涵,认为人的心理资本既有心理状态的可变性,又有心理特质的稳定性,Avolio的大量实例、Bandura、Snyder的希望研究、Arver对现实乐观的研究以及Msten等人的坚韧性研究都验证了这一观点。[10]目前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类状态”这一解释,认为“类状态”一词能够充分概括了心理资本的内涵。[3]

2 心理资本的结构

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结构学术界还未达成统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以下四种:

2.1 二因素说

代表人物是Goldsmith、Veum和Darity,他们认为心理资本的结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自尊和控制点。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看法,如善良、价值观等;控制点指的是个体对生活的一般性看法。[13]

2.2 三因素说

心理资本主要由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个积极因素组成,同时心理资本是由这三种因素构成的更具有积极动力的特质,代表人物有Luthans、Jensen[6]。这其中,希望是对处在危机环境下的个体而言的美好信念;乐观则是指人们的一种归因方式,好的结果归因于内在持久而又稳定的因素,坏的结果归因于外在可变的因素;堅韧性则是指面对应激事件时个体能够积极应对的能力[10]。

2.3 四因素说

心理资本包含四个维度,但具体的维度众说纷纭,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其中自我效能是人们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15];希望可以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解释,我们可以主动调整目标和方式,激励人们进步;乐观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坚韧性是指面临挫折、逆境时能够调整自身状态,以便迅速恢复的一种能力[4]。

2.4 多因素说

由于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最先源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因此,有学者认为应将心理资本看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只要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要素都可以看做是心理资本的要素。[10]例如田喜洲认为除了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坚韧性外,还应包括快乐、情商、积极能力等,快乐指的是一种主观体验,情商是人们情绪管理的能力,积极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导向(如智慧、创造力等)的与社会导向(感恩、宽恕等)的积极能力[16]。

3 心理资本的测量

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3]:

3.1 自我报告法

采用编制心理资本测量的问卷,通过自陈方式,收集有关数据的一种方式,等同于问卷调查法,简单可行,国内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是此种方式。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如社会赞许效应等,另外,数据结果的可信度也值得商榷。

3.2 专家评定法

即通过在这一领域有较高权威地位的人员来对被试样本的心理资本方面的状况进行相关评价,但评选专家的要求应当非常苛刻。

3.3 通过测量相关变量间接得出

与心理资本相关密切的有许多因素,可以通过测量这些因素来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资本状况,但这种方法只适应于初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资本状况,为其他途径作为参考,而不适合具体测量其心理资本。

4 心理资本的干预(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vention,PCI)

心理资本是人们成功的一個必要条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资本的作用是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心理资本的具体干预措施都有所差异。Snyder认为建立信心有四个方式:掌握经验或获得成效、替代性的经验、社会影响力、身心动机的唤醒;Luthans和Jensen认为希望的生成有以下途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制定多种计划、提高意志力、享受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乐趣;Moore针对坚韧性提出三种方式:资产管理战略、过程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Sinon同样提出提高坚韧性的三种策略:负性结果出现之前回避负性情感,重新审视问题寻求其他解决途径,接纳负性情绪并保持冷静;Bunderson指出个体的乐观能通过学会宽容、正确评价现在、为将来找机会三方面得以实现[18]。

Luthans曾提出过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此模型。该模型针对希望、乐观、自我效能及坚韧性力四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开发途径,目的都是为提高人们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针对希望需要正确确定目标与路径;通过树立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来达成乐观;自我效能则需要增强成功的体验,同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坚韧性则需要我们收集资源、回避风险和干预事件影响过程来得以实现。

5 研究展望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学术界纷纷对心理资本开展广泛的研究,总体来说,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5.1 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还未达成统一

不同学者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理解不一致,他们对心理资本的测量和干预措施都来源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在后续研究成果上严格来说并不能进行比较,因此对心理资本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是必要的。

5.2 心理资本的研究领域较为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研究范围涉及的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等领域,被试多为企业人员等,较为单一,结果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推广。目前以大学生被试为样本的研究已逐渐增多,其他群体为样本的被试也应逐渐兴起,以丰富心理资本的研究内容,使心理资本获得其最大效能。

5.3 对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有待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的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是自我报告法、专家评判法和间接测量,一定程度上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达到准确而又客观。而对心理资本进行测量又极为必要,只有在对其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上,才能使其在个体身上或组织群体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今后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测量可以从考虑其信度和效度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2]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8-113.

[3]任皓,温忠麟,陈启山,叶宝娟.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J].心理学报,2013,45(1):82-93.

[4]隋杨,王辉,岳旖旎,Fred Luthans.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程序公平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2,44(9):1217-1230.

[5]Luthans F,Yousslf C M,Avolio B J.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6]张轩辉.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效能感、职业倾向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2.

[7]Avolio B J,Gardner WL,Walumbwa F O,etal.Unlocking the mask:A look at the Process by authentic leaders impact follow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The Leadership Quarteriy,2004,15(6):801-823.

[8]Avolio B J,Luthans F.The high impact leader:Moments matter in accelerating authent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M].MacGraw-Hill Professional,2005.

[9]夏青.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许萍.心理资本:概念、测量及其研究进展[J].经济问题,2010(2):34-38.

[11]Tettegah S.Teachers,Identity,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Electronically Mediated Representations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R].In Processing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esapeake,VA:AACE,2202.1946-1947.

[12]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与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13]Goldsmith A H,Veum J R,Darity W.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815-829.

[14]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 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Job-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

[15]Youssef C M,Luthans E.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l The impact of hope,optimism and resilienc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

[16]田喜洲.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旅游科学,2008(2):57-60.

[17]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1356-1359.

[18]杜娟,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特征、心理资本与个人绩效的关系研究[C].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2832-2844.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工作绩效心理资本人格特质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关于高校薪酬结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