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问题

2017-03-14丁少平翁辉毛超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丁少平 翁辉 毛超

【摘 要】海军院校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深化进入攻坚阶段,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对海军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能力需求,从海军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构建完善的军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的必要性,明确了海军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培养目标构成影响因素,针对构建完善的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对提高军事素质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当前,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新型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培养十分紧迫。为此,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初級指挥人才军事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是海军院校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加强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特别是构建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承担生长干部初级指挥人才培养任务的海军院校,在实践教学深化改革层面上面临的新课题。

1 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军事素质实践教学是海军院校培养生长干部学员军事指挥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其目标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新型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目标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军事素质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和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军事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基点。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确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助于促进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军事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初级指挥人才培养质量。各军事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将对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理念、保障条件、运行管理等方面明确化、系统化,从而全面提高军事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1.2 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促进初级指挥人才成长、成才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实践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是人才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认识论上处于优先地位。信息时代呼唤新型军事人才,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备不同于工业时代军人的观念和素质。信息化条件下,学员的成长成才不仅仅表现为军事知识结构的丰富和军事理论水平的提高,更体现为军事素质全面发展,体现为个体与集体的交融和谐,体现为个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要实现这些目标,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起着更加直接、深刻的作用。

1.3 目标体系的构建是推动海军院校教育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

军事素质是初级指挥人才的主体素质。加强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培养,提高第一任职岗位适应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海军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军事素质培养,军事实践教学是基本手段。而实践教学是围绕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来开展的、以直接军事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员亲身体验为特征的教学活动,目标体系是军事实践教学的驱动系统,其构建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在军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海军院校教育深入发展注入持久内在动力。

1.4 目标体系的构建是衡量海军院校教育改革转型的重要指标

和平时期,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西方国家一位将军曾经说过:“在没有战争检验的情况下,衡量一个国家军人的素质和军队的实力,只要到军事院校里看一看,便会得出结论。”综合大学必须发挥工程技术院校培养高科技素质的优势,同时从增强实践教学入手,切实提高军事素质的培养,使得综合大学完成由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向培养初级指挥人才的教育改革转型发展,真正成为培养初级指挥人才的中心。目标体系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是衡量实践教学军事素质培养效果的直接指标,显然也是衡量海军院校教育改革转型的重要指标。

2 军事素质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观念转变滞后,难以适应军事素质培养需求

长期以来,综合大学由于受到工程技术院校教育观念的影响深远,军事指挥人才素质实践教学观念转变滞后。表现为在教学理念上,以工程技术教育特点来培养军事指挥人才,重视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而对如何将军事技术理论内化为军事素质的实践教学培养过程的内涵以及地位作用重视不够,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实践教学在知识向素质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即使在课堂内,军事素质实践教学也不深入。以专业实习为例,学员对部队的实践也往往只停留在对部队的认知阶段,缺少对部队工作岗位性质的真实体验,故而在第一任职岗位上,常常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因此,军事素质实践教学需要强调教学观念的转变,并把教学观念的转变看作军事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先导。

2.2 目标体系结构层次单一,难以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

现代战争要求军事指挥人才各有专长、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作战指挥合力,以应对提高打赢现代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适应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能力素质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条件下,要求基本作战要素之间能够密切配合,从而形成基本作战单元的体系对抗能力。初级指挥人才作为体系对抗作战过程中武器装备操作的指挥员或者管理者,其个体军事素质的多样性、互补性将直接决定基本作战单元整体作战能力对信息化战争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初级指挥人才在军事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多模式、多样性、互补性,真正做到各类人才合理搭配、相互补充、有机一体的人才群体。然而现行海军院校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过于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缺乏对初级指挥人才自身具备的特长及差异性考虑,个性化发展重视不够,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2.3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创新不足,难以适应院校深化改革转型需求

实践教学作为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一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在海军院校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成败关键则在于其目标体系完善与创新,只有完善并不断创新的目标体系,才能推动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院校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步伐。

3 影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海军院校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的形成和發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背景,现阶段,综合大学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海军武器装备技术发展、部队及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海军建设转型发展和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 武器装备技术发展

军事武器装备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推动军事人才军事素质要素的不断变革。冷兵器技术条件下战争基本形态是直面拼杀,体能是衡量军事素质的第一要素;热兵器以及机械兵器技术条件下需要人员娴熟的技巧去操作和使用,技能成为军事素质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战争是在信息流控制下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因此,海军初级指挥人才的军事素质培养目标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2 海军建设转型发展

综合大学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服务于海军建设转型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军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深入发展,以不断适应海军建设转型发展对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的需求。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直接服从和服务于海军建设转型发展需要,海军建设转型发展必然导致初级指挥人才军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变化。

3.3 实践教学保障条件

实践教学保障条件是目标体系达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据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情况确立合理且能够达成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综合大学具备雄厚的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实践教学实施不成问题。但是软件设施,特别是教员队伍人才条件、实践育人环境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教员队伍建设为例,实践教育对军校教员在知识结构、教学素养、组织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综合大学在确立实践教育目标体系过程中循序渐进,结合师资力量建设,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指标。同时,可以聘请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战员作为兼职教员,弥补实践教育师资不足,尽可能确保目标体系可行性。

4 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初级指挥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军事素质,是综合大学军事教育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制定的人员组成,既包括基层单位领导或部门的专家与军事素质教育研究人员,也要有院校教务处人员和军事科目教员参加,专家与军事素质教育研究人员提供相关专业的军事素质标准、结构与专业技能的要求,院校教务人员和军事科目教员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集合体,从而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4.1 模块组合,优化配置

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事人才必须既懂得指挥,又懂技术。因此,对本科生长干部学员的军事素质培养应该以信息化军事人才要求为出发点,突出军事指挥才能、作风养成和军事知识积累在目标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实现指挥、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军事创新和军事应用相结合。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以学员军事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军事文化素质、军事技能素质、军事作风素质为基本素质培养模块,军事理论、军事技术、管理教育等方面为技能素质培养模块进行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建立宽泛的军事素质基础平台,再通过技能素质培养组合与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使得每一名生长干部学员都至少具备一项专业以及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这和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基本原则是相符合的。

4.2 系统构建,逐层分解

所谓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系统构建是指在科学划分培养目标模块和合理确定目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各个模块专业目标内容的相互优化统一。从系统的角度对目标体系进行构建,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军事素质实践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生长干部学员实现一专多能,适应部队任职需求的需要,是信息战争军事人才实践教学的必然趋势。同时逐层分解是目标体系的核心问题,科学划分和确定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军事素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层次,是系统构建军事素质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

4.3 及时反馈,不断更新

将未来战争对军事人才的军事素质需求作为着眼点,是海军院校生长干部学员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具备闭环反馈效应的体系,评估体系担负着搜集部队对学员军事素质能力评价的反馈和学校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等信息,军事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应对评估体系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体系,使目标体系在动态过程中不断优化,趋于合理。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