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构建主义视角下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

2017-03-14柴志敏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构建主义大学英语教学

柴志敏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加大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与渗透力度,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主义

0 绪论

目前,关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背景知识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语言的关联性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重要性等。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理论,很多学者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颇为喜爱,因此,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听力、口语、词汇、阅读、写作的关联性研究;构建主义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主义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等。

然而,就目前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而言,之前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内容有待充实。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实践性较强,对于文化背景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结果可随时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成果检验途径方便、简单。因此,本文的研究前景较好,其研究成果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1 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创立了儿童认知发展日内瓦学派,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理想的学习环境及教学模式四个部分。本文将从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两大部分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中的重要作用。

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部分组成。构建主义认为,由于每个学习者的个人背景和发展程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即每个学习者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恰好可使学习者通过互相之间的协作、会话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促进构建能力的提高(曾小玲,张学进,2012:89)。

构建主义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和意义构建的主动接受者,而非传统意义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在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中起帮助、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孙芙蓉,2008)。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 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文化背景知识是英语课文背后的隐含信息。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甚至出现文化干扰、文化休克等现象。基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及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重点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

2.1 文化背景知识与理想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前提。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而言,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构建主义者认为,教师应通过建立概念框架,设定一定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其中,让其逐步探索,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终获取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设置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课文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city life or country life? Why? 这一问题即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情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探索,可独立分析总结,得出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优缺点,由此导入课文。这一过程即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在教师给定的特定情景中,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和背景,实现新知识的构建。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可通过写作、会话等互相交流,促进知识的构建。

2.2 文化背景知识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构建主义者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应居于主体地位,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引導和帮助,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

再以课文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本篇文章涉及了美国文化的多个方面,如美国的乡村生活、日常娱乐、常春藤大学、保险行业等。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个文化现象,并要求该组成员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做汇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辅导答疑,从旁协助,并作总结。通过对文章中文化现象的了解和研究,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为进一步的知识构建建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3 总结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可为学习者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另一方面,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讲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曾小玲,张学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问题与策略——一个构建主义的视角[J].琼州学院学报,2012,6,19(3):89.

[2]孙芙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构建主义大学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基于构建主义的数学实验课程三级教学平台的构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