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读书工作坊对大学生读书兴趣提升的途径探索

2017-03-14胡磊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工作坊读书高校

胡磊

【摘 要】读书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读书状况,开展了多种有益的尝试,方法各异,成效不一。笔者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年半的实践调研,以读书工作坊的形式,对提升大学生的读书兴趣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工作坊;读书;兴趣提升

读书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智走向成熟,“三观”确定的关键时期,也是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开拓视野,为未来做好积累的重要阶段。拥有深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获得学习的能力是让学生受益终身,提升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临社会各类思潮的冲击和电子娱乐阅读方式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全方位覆盖,读书显得尤为重要。而读书,培养和提升学生读书兴趣是关键。为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各高校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成立了不少读书社团和机构。但是很多组织和机构容易出现两类情况:一是,行政性太强,与学生需求结合不够;二是,学生兴趣团队兴趣比较散,活动组织分散,与学校和社会资源结合不够,缺乏相应的平台。一年多来,笔者在所在学校通过个人工作坊的形式尝试将两者优势相结合,以大学生读书兴趣的提升为出发点,从多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1 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

首先,为了了解掌握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点,更好的开展调研工作,我们以全校学生为蓝本,开展了对学生读书现状的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查阅图书馆相关材料,调研学生除专业课本之外的阅读数据,发现了几个特点:

1)学生关注社会热潮,在书籍选择上容易受大环境影响。比如,2014年社会上有一股“莫言热”,很多同学都借莫言的书,莫言书籍的借阅率高达第一。

2)外国经典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书籍借阅量和阅读量高。表明大家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比较有兴趣。

3)名人传记借阅量和阅读量高。

4)言情网络小说、校园小说借阅量和阅读量高。2015、2016连续两年年此类图书借阅量高达第一。

5)专业书籍借阅量和阅读量偏低。

6)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率高达90%以上。

7)学生阅读量很不均衡。拿2012级已经毕业的学生计算,有很多同学的阅读量超过100本,大年四年读书最多的学生阅读量是359本,平均每月7-8本。有的每年不超过3本。

8)学生读书量与就业、创业、考研、工作等无必然联系。

9)学生读书范围比较杂,各类图书均有涉猎。

通过对各类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学生读书有如下特点:

1)大多数学生是热爱读书,渴望进步的。他们希望通过读书能获取对外界的了解、提高自身素养,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2)学生在书籍选择上易受社会思潮和热点的影响,书籍选择比较随意随性。

3)学生关注校园、关注爱情、关注自己身边的事较多,注重自身情绪和内心的表达,视野较窄,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历史发展不够。

4)对专业知识拓展上不够,课外阅读专业书籍的少。

5)读书缺乏目标性,缺乏指导和交流,效果一般。

6)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方式受冲击较大,很多同学经常通过网络方式阅读。

针对这些调研的学生读书现状,我们也在反思,高校和社会有很多资源,学生也有读书的愿望和需求,那么我们如何能将高校和社会的资源与学生的需求紧密接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引导、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可以鼓励、支持他们开阔眼界,展望更远的未来;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阅读,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科研,开展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成自己独有的气质和品格,锻炼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推出自己的成果。

经过认真思考,针对学生的读书现状,我们确定了工作坊的目标、理念,精心设计了工作坊的工作方案,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多途径的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学生的读书效能。

2 理念和组织形式

首先,在组织机构上,以笔者个人牵头组织发起,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读书工作坊这种“非官方”的方式,可以以更灵活、更符合学生需求的组织及模式运作,可以更好的服务和满足大学生各类读书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理念上,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为己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工作坊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专家及教师指导团队,搭建读书交流、竞赛、出版、科研等各类平台,鼓励学生读书学习、开展科学研究。根据学生需求组建团队和开展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 建立教师和专家团队

工作坊面向校内外征求指导团队,得到校内外教师和专家的积极响应。一年来,陆续加入指导团队的教师和专家有100多人,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作家4人,在不同领域都有所擅长。团队成员都是关心大学生成长,乐于奉獻的专业人士,通过经常性的和学生交流,指导帮助学生,和学生一起逐渐形成不同的团队,可指导学生的读书、创作、学习和科研。学生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切实感受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提升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入工作坊的学生越来越多。

4 建立学生团队,鼓励学生成立新的社团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各类读书需求,实行精准化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坊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方向组建团队,目前学生已成立散文、诗歌、小说、思政、演讲、影视、漫画、英语、日韩语、网络写作、日本文学、经济、法学、社会学等20多个团队,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工作活动、专家指导,让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能得到充分发挥,多点开花。在工作坊的帮助和扶持下,2015年,学生新成立了三个校级社团:党建时政研读社、日韩语交流坊、英语四六级交流坊,根据学生需要逐步添加,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5 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每次的活动老师同学们都精心设计,绘制了工作坊的专用LOGO和设计图样,在全校通过海报和网络进行宣传,采用现代新媒体平台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及活动,活动注意覆盖各类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一年半的时间,54场读书交流活动,平常每周1次,全校学生有1万多人次参与工作坊各类活动。已形成独特的校园风景,吸引了大批师生参加,成为学校品牌活动。

6 为学生读书搭建各类平台

为全面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服务好大学生的各类读书和发展需求,我们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6大平台,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学生的各类读书系统平台。

网络平台采用新媒体理念,开展网络阅读、网络选书,建立专门读书网站,推进读书微信平台建设,为师生提供便利;合作平台通过培育精品活动,完善组织机构,与多个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表平台服务学生创作,与各媒体、出版社、文学及相关组织一起为学生提供写作平台;竞赛平台:一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国内各项比赛;二是,在学校内开展各类竞赛;讲座平台:一是,邀请专家老师为学生指导;二是,学生自发开展“微讲座”活动,锻炼学生阅读、总结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科研平台是在老师和专家指导下,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培育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能力,检验知识学习掌握程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6类平台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的立体网络,共同促进了学生读书兴趣的提升和全方位发展。

一年多时间内,为学生打造了40余个活动、出版、网络、社团、科研和实践平台,与多个社会机构达成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工作坊学生共获批校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3项,国家级1项,出版及发表各类著作12部,在全国各类刊物、报纸和网站发表文章和论文300余篇。一名同学获得全国演讲大赛一等奖、一名同学被吸收为福建省作家协会最年青的会员。实践成果和作品获得省级奖励15项,有14部作品在省、市组织部及政府官网播出。让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多点开花,收获最幸福的瞬间,感受读书的乐趣。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们认为,与其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代大学生,不如俯下身去,加入他们,切身去感受和了解他们,他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追求进步,渴望成长的心是每个人都渴求的,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很多情况下,不是大学生不爱读书,而是他们没有找到读书好的方法,没有好的引导,没有好的平台支撑。缺乏社会经验和专业了解,使他们很多时候无所适从。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给他们以足够的关心,提供足够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们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语言行为模式,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只要学生觉得从我们的工作中能得到提高和快乐,他们的读书兴趣就会不断提升,進而促进他们自觉读书,学会读书,读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李春海,宋天华.新阅读时代视野下的大学生读者群研究与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9(9).

[2]冯瑜.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化解阅读危机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3]殷利艳.数字时代的阅读变革[J].兰台世界,2011(4).

[4]陆波.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J].图书馆杂志,2012(3).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工作坊读书高校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我爱读书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我们一起读书吧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