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训练方案探讨

2017-03-14张雪灵钟志兵申寻兵冯振军冯梅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共情精神分裂症

张雪灵 钟志兵 申寻兵 冯振军 冯梅

【摘 要】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共情缺陷以及共情能力与社会功能的关系的理解,结合国内外一些促进共情能力的训练措施,提出较为完整的训练方案,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和回归社会。

【关键词】共情;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训练方案

Discussion on the Empathy Training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ZHANG Xue-ling ZHONG Zhi-bing SHEN Xun-bing FENG Zhen-jun FENG Mei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 330004,China)

【Abstract】To put forward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training?program,the the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empathy deficiency in schizophrenia,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bility and the social function,an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empathy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which can promote their empathy ability.The program aims to help the schizophrenia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better.

【Key words】Empathy;Schizophrenia;Social function;Training program

0 引言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种有知情意及行为等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病程迁延反复的疾病,症状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表现为妄想幻觉等,阴性症状表现为意志缺乏、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其中阴性症状会导致社会功能受损[1]。社会功能指工作、学业、人际交往或自我照料等功能,良好的社会功能是人生存的基础之一。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药物对阴性症状的治疗反应不良,所以不能很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需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来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1 精神分裂症共情能力现状及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共情(empathy)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2]。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个成分,认知共情指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情感共情指能够对切身感受到他人及自己的情绪。对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共情缺陷,国内张凤凤等也确认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广泛性共情损害,包括情感共情缺陷和认知共情缺陷[3]。

而共情能力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越高,社会退缩就越少,总体社会功能也就越高,即共情能力与社会功能是正相关的[4]。

现有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共情缺陷上,而少有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训练方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仅通过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地恢复其社会功能,因此,如何制订个性化、完整的训练方案去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社会功能得到提高,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和回归社会,减轻家庭负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训练方案

共情促进训练是以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促进为基础,认知共情可以通过情绪识别训练来促进,情感共情可以通过共情理解训练来促进,但仅有识别和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可以应用到具体情境和生活中去的应对训练。

2.1 情绪识别训练

2.1.1 微表情训练工具

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极为短暂的快速表情,与表情相比,它能更真实地反映人的情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已被证实存在缺陷,而表情识别能力影响着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共情,所以微表情训练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是Ekman开发的微表情识别训练计算机软件,它由前测、训练、练习、回顾、后测五大部分组成。在前测中,受训者将进行一轮微表情识别测验,并获得一个识别成绩。经过训练、练习及回顾后,再次进行一轮测验,得到后测成绩。Russell(2006)研究将METT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明训练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情绪识别能力得到显著提高[5]。METT可以由患者自行进行训练,方便简捷,但是对于其效果的保持时间尚存争议。

2.1.2 情绪识别卡片

由于METT需要以计算机为平台,不便于在病房开展训练和治疗,因此,可以设计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情绪识别卡片,以高兴、愤怒、惊讶、恐惧、悲伤、厌恶为基本表情,将表情名称和特点印在卡片背面,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自行练习,也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测试。与METT相比,情绪识别卡片可以不受设备场地限制,患者可零碎化加强学习,但是缺乏METT的系统化优势。

2.2 共情理解训练

2.2.1 阅读疗法

共情是指向他人的,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阅读疗法借助语言(图书、影视等)将心理感受内化到患者的性格中。此方法由专业阅疗师推荐书目,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认同、审视、比较及应用四个阶段,进入故事主角身份,感受主角情绪和其中的人际关系,从而学会共情。此法不仅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可以推广至普通人群。至今国内没有专业的阅疗师,而书目的推荐依赖于阅疗师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所以亟需整理相关阅读材料用于共情训练,

2.2.2 日记疗法

阅读疗法主要是获取他人的体验,需辅以日记来记录受训者自己的感受及体悟,帮助受训者更好地去整合获取的知识。日记可以设计一些共情问题,也可以直接在閱读材料旁边留白以便记录。

我国还没有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的作用的研究,日记疗法也是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提出的合理设想方法,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证研究支持。

2.3 共情应对训练

2.3.1 团体互助小组

团体心理治疗是一种高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它通过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此法分为准备和治疗阶段,在准备阶段中,由治疗师对成员进行心理评估和面谈并筛选出合适的成员。治疗阶段又分为四个子阶段:1)希望重塑,建立氛围阶段,使团体成员对治疗树立信心,相互之间形成信任氛围;2)自我探索阶段,让成员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不同面,做到接纳自我,积极适应社会生活,增强成员间相互理解支持;3)学习阶段,应用一些方法来提高社交技巧,如行为模仿、角色扮演等;4)分享和整合阶段,成员间相互讨论成长心得和感受,总结团体中学到的经验,鼓励将成长泛化到团体之外即社会生活中去[5]。团体心理治疗的优势在于一个小组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成员可以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人际交往等应对技巧,国内已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的研究,也证实了部分疗效,尤其是对社会功能方面的促进作用。

2.3.2 心理情景剧

心理情景剧(PSD)是团体心理治疗的一种,参与者可以扮演与自己平时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角色,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自身的行为影响中获得反馈,学会处理冲突化解矛盾,从而促进参与者对共情的理解,尤其是在这种互动中学会共情的表达。心理情境剧的具体操作分为四阶段:1)暖身,建立安全与信任感,帮助主角全心投入角色,包括情境测验、引导式幻想、舞蹈音乐等技巧;2)主角的产生;3)演出;4)分享与审视,分享阶段将主角带回团体,所有成员共同分享自己与剧本角色类似经验和感想,而不对主角或演出做批评分析建议。审视是一个学习阶段,回顾导演对信息的处理及技巧的运用,既可以促进导演的成长,也可以使参与者获得成长[7] 。有学者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PSD可以改善其阴性症状,促进共情能力,恢复一定的社会功能。

2.3.3 团体沙盘

沙盘疗法是以沙箱、沙子和沙具为载体,运用双手去触摸、抓握有形物质来体验生活,经过规则讲解—摆放沙具—讨论—分享四个阶段启动治愈和人格转化。团体沙盘相比于个人沙盘,更注重过程中团体成员间冲突矛盾的化解,引导成员去理解他人的做法,从而学会共情,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在团体沙盘中,治疗师应将引导重点放在人际交往上,运用尊重、积极关注等技巧去鼓励成员。现尚未有将团体沙盘疗法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但是已有大量运用于其他群体人际交往、共情提高的研究,所以从理论上这种疗法是可行的,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团体性治疗建议1周1次,1次50-60分钟,半年为一疗程。在共情应对训练中,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殊性,他们可能在表达诉求和能力上与普通人有差异,会对治疗师的引导和主持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且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有严重心理问题,所以不能单纯以患者为团体成员,需要医护人员的加入给患者提供正面参照和引导。

3 结语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药物控制阳性症状后,阴性症状和共情缺陷导致的社会功能低下使他们很难回归社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药物治疗改善阴性症状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探索心理疗法去帮助患者促进社会功能。本文基于共情能力训练能够促进社会功能的理论支持,从情绪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维度设计了一系列训练方法,在实际运用当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异性,从每个维度中各选择几种方法自由组合来制定方案,但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2.

[2]Thompson E.Empathy and consciousness[J].Journal of Conscious Studies,2001,8(5/7):1-32.

[3]张凤凤,汪凯,董毅,等.精神分裂症的共情缺陷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5):268-271.

[4]程赓,董毅,汪凯,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与社会功能[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20(3):145-148.

[5]Irvin D.Yalom,Molyn Leszcz.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5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34.

[6]Russell.T.A,E.Chu,M.L.Phillips.A pilot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 remediation in schizophrenia using the microexpression training tool[J].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6,45(4):579-583.

[7]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5.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共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