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2017-03-14林堂洲

绿色科技 2017年3期

林堂洲

摘要:指出了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是决定林分修复成功的关键。对香樟、天竺桂、无患子、枫香、木荷、山杜英、火力楠、千年桐、米老排、闽粤栲等10个树种的造林成效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患子、闽粤栲、枫香、木荷和山杜英适应性较强,林分修复效果较好,而香樟、天竺桂、千年桐、米老排、火力楠的适应性较弱,林分修复效果较差。

关键词:林分修复;阔叶树种;保存率;平均树高增长量;造林成效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2003

1引言

近年来,上杭县开始在低效林分中采用阔叶树种进行补植,但造林效果却因树种不同而参差不齐。为了探寻最适合林分修复的阔叶树种,减少树种选择的盲目性和无谓的资金消耗,笔者对2013年在重点生态区位实施的林分生态修复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 Lour.(Aleurites montana(Lour.)Wil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 Poir.)等10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成效开展了调查研究。

2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调查区域分布全县各乡镇。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而不酷热,冬短又不严寒,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雨量相对集中,全县年平均气温16.4~20.8 ℃,日均温大于10 ℃的年积温4750~6224 ℃。全年无霜期248~301 d,年均降雨量1520~213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日照时数为1971.1 h。植被属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

3研究方法

3.1调查对象

2013年全县共实施低效林分生态修复面积2360 hm2,主要补植上述10个阔叶树种。为了检验这10个树种的适应性,选取立地质量等级Ⅲ级、林分郁闭度0.3~0.4、优势树种为马尾松、造林标准一般(每亩栽植40株)的补植地块,每个树种安排3个重复,共随机选取30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

3.2数据调查与统计

分别在2013年10月和2016年10月对抽取的30个林分修复阔叶树补植地块用样圆群调查方法调查统计了造林當年各树种的平均树高及2016年的平均树高和保存率,并计算各地块树种平均树高增长量。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树种造林保存率、平均树高增长量对比

4.2方差分析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树种(处理)造林保存率、平均树高增长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4.3多重比较

对不同树种(处理)造林保存率进一步进行多重比

5结论与建议

5.1树种适应性分析

根据表3、表4显示,无患子、闽粤栲、枫香等3个树种无论是保存率还是树高增长量都表现出最强的适应性,而山杜英、木荷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中木荷虽然树高增长中等,但保存率较山杜英高。米老排、香樟、千年桐、火力楠和天竺桂则对立地质量等级较差的林地适应性较弱。在适应性最强的3个树种中,唯一的常绿乔木闽粤栲萌芽能力、固土能力都较强,枝繁叶茂,是林分修复树种的首选,可大力推广。

5.2造林成效分析

根据表1显示,上述10个树种的造林总体效果都不算好,就连适应性最好的无患子,保存率才达到86.7%,平均树高增长量只有0.63 m。以上调查数据与这些树种正常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分析应与采取的较粗放的经营管理措施有关。为此,建议在今后开展林分修复时应适当提高造林标准,并加强造林的后期管理。

收稿日期:20170206

作者简介:赵秦龙(197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通讯作者:李春叶(1989—),女,白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5.3建议

对本次调查研究在林分修复中适应性较强的无患子、闽粤栲、枫香、木荷和山杜英等5个树种在不同的坡位种植的差异性加强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国生.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33、70、73、95、143、170、179、190.

[2]陈华豪.林业应用数理统计[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8:39~46.2017年2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