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14邹勇进向翠丽马传国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邹勇进 向翠丽 马传国

【摘 要】结合本校材料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探讨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我们国家正快速走出去,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始深入的交流、融合和互通。因此,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单一的生活英语语言学习,发展成为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的交流。因此,各行各业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作为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双语教学也变得非常重要。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新材料、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1-2]。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材料学专业的高级人才,我们对该专业《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思考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影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中文和英语同时教学,并尽可能的使用英语交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该专业的专业术语,能够阅读本专业方向上的英语文献。由于专业词汇通常比较复杂,而且乏味,加之学生对英语学习本来就比较厌倦,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授课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三方面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1.1 教材的选择

在双语教学的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也可以采用中文译本。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原版的英文教材,保持了教材的原汁原味,知识点全面,内容完整,而且系统性强,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难点较大。中文译本教材以选用原版教材为母版,在原文基础上配以中文翻译,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但在初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用译本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对症下药。因此,我们在初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东平等翻译的《材料分析技术》作为主要教材。该书是英文原著《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的中文译本,该译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能够很好的满足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3]。

1.2 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文表达能力

对于双语教学来讲,授课教师必须是“双语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对于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讲,大部分教师都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满足这一条件都不成问题,但光这个还不行,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授课,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

1.3 学生的英语水平

对于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至少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我们在主讲《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的过程中,要重点帮扶英语基础差的学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的水平,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往往很难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跟不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容易对双语教学产生厌倦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能够快速、生动的传递信息,但播放速度快,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因此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在遇到重点、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停下来板书,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握这些难点。

2.2 翻转课堂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要对这个章节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分析文献中的研究方法,重点认识这种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使用的。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组挑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学生提问,老师作最后的点评。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而且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

2.3 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双语教学的考核不应拘泥于期末考试,重点应该放在平时的课题表现和作业的考核上。在课堂上积极的倡导采用英语回答问题,对于知识点可以采用分数奖励的方法来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不能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而且可以非常清晰的分辨出那些学生的成绩优秀,那些学生相对落后,对于落后的要激励他们,实在不行的可以降低分数等级。

3 总结

通过《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与改革, 不仅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语表达能力,而且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获得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孙友谊,时华,白培康,等.中国校外教育,2011,3(2):107.

[2]邵丹.高校双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教研教改,2009(7):34-35.

[3]杨瑞嵩.《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初探[J].山东化工,2015,44(17):155.

[4]向翠丽.《现代材料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11):269.

[5]高俊珊,丁国新.《材料现代分析测試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3,41(14):210-211.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