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馆即时展览的开发策略与实践

2017-03-14李光明唐剑波秦媛媛李笑菲张鹏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科技馆

李光明 唐剑波 秦媛媛 李笑菲 张鹏

【摘 要】本文分析了科技馆即时展览的特点与意义,详细阐述了科技馆即时展览的开发策略,最后介绍了一些中国科技馆近期开发的即时展览成功案例,指出即时展览这一特点鲜明的科普展览形式应引起科技馆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常态化的开发。

【关键词】科技馆;即时展览;科普教育

科技馆是以展览为载体的科普教育场馆,通常可以将科技馆展品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常设展览是科技馆的主体陈列,是科技馆教育功能的核心载体。临时展览也称短期展览,指围绕某一主题临时性展出的展览,它具有展出周期短、选题灵活、时效性强等特点,是常设展览的重要补充。即时展览,是一种特点鲜明的临时展览,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1 科技馆即时展览的特点和意义

即时展览,属于临时展览的一种,是为了克服常设展览内容时效性较差、更新慢的缺陷,以重要科技事件、公共事件、最新科技进展为题材而开发的展览。即时展览的主题具有鲜明社会时效性,这是即时展览最大的特点。所谓“即时”,意指“当下、此刻、实时”,和即时新闻类似,即时展览也是聚焦于正在发生的事情。因此,即时展览简单说就是呼应社会正在发生的某一事件而同步推出的展览。即时展览不仅可以对热点事件本身进行深入宣传和解读,更可以利用热点事件形成的社会轰动效应起到事半功倍的展览宣传效果。即时展览是科技馆对展教形式的创新,可增强科技馆对科技动态、社会热点的即时反应能力,应当成为科技馆的一大特色。

然而由于即时展览的开发周期短、展出时间短、展览规模小,因此科技馆对于即时展览的开发往往重视不够。但由于即时展览自身具有紧扣社会热点话题的时效性,因此,可以为重大公共事件及时进行科普释疑(如:转基因技术和对二甲苯PX建设的争议)或者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积极宣传(如:神舟飞船和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成果)。因此,即时展览往往比常设展览具有针对性更强和效果更好的宣传引导教育意义。

2 科技馆即时展览的开发策略

由于即时展览的时效性极强,因此,在开发策略上也应紧扣时效性,如果套用常用展览或其他类型短期专题展览的开发流程,往往效果不甚理想。下面从开发即时展览过程中的选题、途径、形式和宣传四方面对即时展览的开发策略做以简要分析。

2.1 选题

确定选题是开发即时展览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于即时展览具有很强的社会时效性,因此其选题范围必须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因此理论上目前正在发生或者未来可预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均可以作为开发即时展览的选题范围。

科技馆的即时展览,则应当紧扣热门科技事件、公共事件、最新科技进展等题材进行开发。在筛选即时展览的主题时,开发者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2.1.1 社会影响力

即时展览的主题应着重选择社会影响力大的事件与话题,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媒体关注度来体现,媒体关注度越高,越适合作为即时展览开发的主题。这里的“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多种传播渠道,重点应参考电视、网络的关注力度。如: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微博的热搜榜、微信的朋友圈等都是某一事件是否具有足够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参考因素。

2.1.2 预期持续时间

预期持续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和热度所持续的时间。例如:关于龙卷风、寒潮等气象话题的热度往往持续时间为一周左右,而关于神舟飞船、天宫二号等航天成果的话题往往持续时间为几周。预期持续时间越长,意味着展览可同步展出的时间越长,因此也更加适合作为即时展览开发的主题。

2.2 途径

科技馆即时展览的开发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外部引进。

在开发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三种途径均可予以考虑,特别是合作开发和外部引进的途径都有利于丰富即时展览的形式和规模。但如果面对突发事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开发即时展览时,开发周期最短的途径应予以首先采纳。

在自主开发时,如果将科技馆已有资源(如:常设展览、视频资料、图文资料、教育活动等)进行集中整理、筛选、编排,从而开发出某一主题的即时展览,是一条高效、快捷、可行的开发之策。因此,需要科技馆加强对已有科普资源的储备和管理,以便在即时展览开发阶段能实现快速检索和利用。

2.3 形式

互动展品、静态展品、图文版、多媒体和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展览最常用的展示形式。科技馆即时展览由于要与社会热点事件同步展出,往往不会有很充裕的开发时间,因此需要优先考虑制作周期最短的展示形式。多媒体播放、图文版和教育活动的开发周期均明显短于实物展品的制作周期,因此在开发即时展览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文展版和教育活动等展示形式。至于實物展品,则应优先考虑利用展馆已有展品或者联系外单位租借展品的形式;如果开发时间充裕,也则可以考虑自制小型展品。

2.4 宣传

即时展览的宣传工作应在展览开发阶段同步进行。由于即时展览是呼应社会热点时事而开发和展出,因此借助社会热点事件的轰动效应进行展览的宣传工作是必然采取的策略。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科技馆的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多种宣传渠道,结合展览聚焦的热点话题开展即时展览的宣传工作。

3 科技馆即时展览的开发实践

3.1 “屠呦呦与青蒿素”即时展览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振奋国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事件。因此,中国科技馆在第一时间围绕此热点时事开发了“屠呦呦与青蒿素”即时展览,向公众传播屠呦呦先生的研究历程和成果,起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和传播科学精神的良好社会效果。

在开发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科技热点,由于时间紧迫,开发人员采用了制作周期较短的图文展版为主要展示形式,同时依托展厅中生命展区的“细胞工厂”和“细胞显微观察”等相关展品和显微观察实验室等已有资源,开发了“青蒿素大揭秘”教育辅导活动,从青蒿素晶体显微观察、青蒿素的提取、屠呦呦的科研过程等方面进行科学传播,取得了较好的即时科普效果。

3.2 “揭秘世纪寒潮”即时展览

2016年伊始,被称为“世纪寒潮”的冷空气强势来袭,全国南北纷纷迎来罕见低温,“世纪寒潮”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围绕这一社会热点,我们依托中国科技馆“气象之旅”展区已有展览资源,开发了“揭秘世纪寒潮”即时展览。

与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热点科技新闻类似,世纪寒潮也属于突发性的热点新闻事件,因此开发时间很短。我们的开发策略是依托我馆气象展区已有的互动展项和图文版为即时展览主要展示形式。例如:气象云图和大气环流两件展品向大家直观演示了所谓“世纪寒潮”产生的过程和原因。气象观测站可以实时显示当前室外多种气象数据,并介绍各种数据的采集方法。气象现象百科可以介绍風、雪、冰冻等多种气象现象的产生原因。而气象展区目前已有的图文版则完全可以直接用到此次展览中,例如“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图文版,不仅可以供公众参观,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活动素材。

此外,开发团队还搜集了介绍寒潮的产生、影响和防范的科普视频在气象展区现场利用“小球大世界”这一已有展品进行播放供公众参观欣赏。“小球大世界”是一个直径2.4米的碳纤维材质的球体,通过投影无缝衔接技术可以在球体上显示各种画面与视频,而且视频画面可以实时更新。

同时,还开发了气象主题讲解的教育活动,将气象展区相关展品和图文版串联成一条参观路线,重点围绕寒潮形成原因、天气预报形成原理、气象灾害应对等三方面知识进行介绍,让公众深入了解此次寒潮产生的原因和科学防范的方法。

3.3 “迷你科技奥运会”即时展览

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历来都会吸引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和广大青少年的目光。为配合里约奥运会这一社会热点时事,中国科技馆于8月5日至21日与奥运会同期推出“迷你科技奥运会”即时展览。

“屠呦呦与青蒿素”和“揭秘世纪寒潮”两个即时展览的主题属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而奥运会这一主题属于可预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因此相比于前两个即时展览,“迷你科技奥运会”即时展览有相对较为充裕的开发周期。因此在采用图文展版、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发团队尝试了自制小型展品和联系社会科普资源合作的开发途径。开发团队聚焦于奥运项目中的科技元素,自主开发了吹气跳高、迷你高尔夫、足球弹珠台、巧投铅球等小型互动展品或教具。同时,还陈列展示奥运会多种球类项目中外貌相似的比赛用球,旨在通过吸引公众现场辨认,来普及奥运知识和科学原理。在积极自主开发的同时,开发团队还注重加强社会科普资源的引进和合作,与坐落于清华科技园的高科技公司深入洽谈,联合开发了一套应用于HTC VIVE系统的VR射箭体验展项。由于展览展出时恰逢暑期,因此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即时科普效果。

4 建议

科技馆即时展览的开发有其独特的流程与规律,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今后见到更多的科技馆同行对即时展览这一独具特色的展览形式进行更深入地探索与实践,从而丰富科技馆的展览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瑶.临时展览成功的基本要素[J].科技馆,2006(3):6-10.

[2]朱建民.如何选择临时展览的主题——浅谈科技馆临时展览的策划[J].科技馆,2004(4):23-24.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BIM技术在云南科技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