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中的运用方式研究

2017-03-13马晓亮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马晓亮

摘 要:影视创作小学期是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是解决学生参与程度不足、作品质量不高等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小学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该文通过分析小学期选题策划、拍摄制作和包装成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论述了在这3个阶段中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 影视创作小学期 讨论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72-03

The Research of Operation Mode of Discussion Didactics in Radio & Television Short-term Practice of the University

Ma Xiaoliang

(School of Art and Literature, Shihezi Univerc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Abstract:Short-term practice of film production is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practice instruction. The use of discussion didactics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degree and to promote their works, its also the needs of realiz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way and the key of using discussion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ree steps: choosing subject, production and post-production.

Key Words:Radio & television; Short-term practice of film production; Discussion didactics

討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进行相互学习与启发的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设计主题、讨论准备、组织讨论及总结4个环节[1]。在讨论前,由教师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提前安排学生做好讨论准备、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发言提纲;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在发言结束前进行总结,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其错误和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纳学生的意见。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学模式和讲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创新意识。

影视创作小学期是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该环节设置在影视类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时间一般为2周以上,通常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组为单位,以拍摄纪实类或创作类短片为训练内容,检验其影视创作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

影视创作小学期通常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选题策划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提交选题和详细策划案,并通过组内学生讨论提交该组的最终选题和策划;第二阶段以拍摄、粗剪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形成初片;第三阶段以包装、成片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影片制作的精剪、包装工作并提交最终作品。

1 分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师的数量对学生平均分组,由一名教师指导一个小组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广播电视学影视创作小学期的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主要贯穿于影视创作的选题策划、拍摄剪辑两个主要阶段,在选题阶段,由学生讨论选题,上报给教师,审核通过后进行拍摄,若审核不通过则继续讨论上报直至通过;在拍摄剪辑阶段,教师不定期地关注并检查学生的操作与进度,若出现困难,学生提出,教师予以指导;作品完成后,交由教师评定成绩。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一名教师通常指导3~5名学生,人数不多,有利于教师的投入精力,学生积极参与,但从该模式多年的运作结果来看,学生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存有选题范围普遍偏窄,作品立意较浅,对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存在常识性错误等问题,鲜有优秀作品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分组指导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决定了学生选题的通过与否,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方式,在选题阶段,虽然小组中的学生也进行讨论,但这种讨论缺乏教师的指导和掌控,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较少,选题视野不够开阔,这就导致作品缺乏内涵,立意较浅。在学生选题屡次不被通过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提供给学生选题,但师生双方在知识、视野、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这一类选题,且经过屡次选题失败后,学生会急于开始创作,以赶上其他小组的进度,常不加考虑就接受教师的选题,这就造成了创作中困难重重和学生的浅尝辄止。在拍摄和剪辑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是观察学生创作和解答学生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仍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提出的解决方案,学生都会不假思索的采纳,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创作中缺乏思考。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能够保证教师的意见得到贯彻,但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懒于思考、作品缺乏创意、缺少亮点。

在分组教学中模式中,一名教师带一个小组,指导教师只为自己组的学生提供指导,不同组之间、不同教师之间没有交流,缺少各组之间的交流,学生无法分享到其他组的经验和教训,局限了思路;教师也无法及时探讨、解决小学期中的问题,不利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2 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的需要。首先,从影视创作的要求来看,其选题需要多样化,其创作思维、方式需要多元化。因此,教师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需要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后找到适合的选题。选择正确可行的创作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这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利用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形成争论,带动思考与反思,形成学生自己的创作理念。其次,影视创作小学期是在学生完成影视类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的,此时,学生只掌握了影视创作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很少,没有完整地完成过一部较长的作品,必然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对此,教师既不能包揽学生的任务,也不能放任不管,因而,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该环节实践教学需要的方式,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实现教师的有效指导。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影视创作小学期的运作效率。小学期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选题到拍摄剪辑,再到包装成片的整个影视制作过程,时间相对较紧,如果学生在选题阶段耽误时间,就会严重影响创作的总体效率,只能在拍摄、剪辑、包装中降低标准来赶工,这就会导致作品质量的降低,如果在选题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就能调动全组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该环节的运作效率。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影视创作小学期的教学目的。小学期要求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影视创作的基本方法、技巧,提高创作能力,如果每个组与其他组没有交流,就不能了解其他组在创作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在创作中期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问题,思考更多问题,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经验,在创作结束后进行讨论,能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并能对创作过程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 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的实践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需要以该实践环节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为依据,调整每个阶段的讨论重点、范围和方式。

第一次讨论适宜安排在小学期开始后的2~3天内,这次讨论应着力解决选题策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接到任务、完成分组后,便应该安排其开始选题,此时,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前,教师须要求该组每位学生提交选题和详细策划方案,经过对学生选题和策划案的审阅,教师总结问题、设计讨论思路和重点。在讨论中,先由学生分别陈述选题和策划,再与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做补充和指导。在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讨并最终确定选题。

此次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目的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讨论,保证学生的发言时间,对教师来说,在这次讨论中,“平等”是手段,“引导”是目的,在讨论中,教师要将自己作为讨论者中的一员,倾听学生的陈述并平等地参与讨论,“平等”的意义在于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判断,如果教师在选题策划的讨论中过于强势,就容易左右学生的判断与选择,不利于调动组内全体学生的思维与积极性,讨论式教学法是双向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完成任务,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索”[2]。“引导”的意义在于保证讨论的质量、拓宽讨论的广度、延伸讨论的深度,教师通过审阅策划归纳问题,在讨论中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力求创造一种较为宽松的讨论环境,并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小组的讨论进展情况,一旦发现有僵局或离题现象时应积极引导,以保证讨论的实效[3]。

在讨论中通过的选题,学生可以开始拍摄,在讨论中没有通过的选题,教师要与学生商讨并提出修改意见,促使其经过修改后通过。

第二次讨论适宜于安排在小学期的中后期,即小学期时段的2/3处,这次讨论应着力解决拍摄、剪辑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时间,小组一般都能完成影片的粗剪工作。讨论前,教师应以组为单位安排学生梳理、总结并提交拍摄、剪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组教师在一起进行研讨,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在讨论中,首先由各组学生陈述问题,学生可借助片段和画面来阐述,再由其他组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最佳方案。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整理并汇编该次讨论中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作为调整和改进影视类课程教學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此次讨论全体学生应共同参与,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听取其他小组的问题,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小组之内。对于教师来说,在这次讨论中,“交流”是手段,“解答”是目的,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和掌控讨论的局面,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也要善于选择“解答”方式,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案与最佳解决方案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

经过这次讨论,各组的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每个组有足够时间进行镜头的补拍和精剪作品,这样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创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第三次讨论适宜安排在小学期结束后的3天之内,此时学生还对实践经历和作品存在较强记忆,这次讨论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讨论前,教师应组织观看和研讨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并综合意见。在讨论中,教师安排学生相互观摩影片,鼓励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作品观摩完毕后,教师应组织学生针对此次小学期的运作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汇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小学期实践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

此次讨论以全体学生为单位,目的在于强化和提升学生影视创作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得经验。对教师来说,在这次讨论中,“鼓励”是手段,“提高”是目的,要鼓励学生敢于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提醒、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这次讨论,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资料。

4 结语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自身的需要,也是提高小学期实践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小学期每个阶段的特点、要求,确定讨论内容、范围、方式并合理安排指导教师在不同阶段讨论中的角色和任务,这样才能有效弥补分组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马丹.讨论式教学法的组织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8):59-60.

[2] 刘闻滔.论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200-201.

[3] 袁赛,王宏干,孔维成.实践课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88.

猜你喜欢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讨论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思品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准备策略分析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