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小菇农

2017-03-13王跃汤梦瑶梁辉韵蒋琦滕才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

王跃++汤梦瑶++梁辉韵++蒋琦++滕才震

摘 要: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已然掀起。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农业”以互联网技术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整合了农业资源,加速了农业的转型与升级。该文根据对徐州小菇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进行的调研,详细地分析与探讨了“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互联网 生态循环农业 生产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26-02

1 “互联网+农业”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

1.1 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介绍

调研项目地点为铜山区大许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该基地目前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于传统菌菇种植经营方式,进行了互联网思维下的模式创新,并建立了以公司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组织经营模式。其在农业生产布局方式及种类选择上有着多元化的特点,建立了100亩现代农业实验示范基地(一期项目)。按照“两区一钓一研发”的多元化发展思路,运用电子商务走进新农村的销售理念开展现代农业。

1.2 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特点

1.2.1 “互联网+”提供跨界技术支持

“徐州小菇农”项目生产培育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魅力和发展内涵。不同于其他地方单纯菌菇种植的方式,“徐州小菇农”从菌种培育到成品生产、从加工到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制订了操作程序,实行规范化经营,严格执行产品身份证制度。在培育上依托基地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并且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直为之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为菌菇在生长培育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产品在研究与生产跨界技术支持上问题解决。并且让技术人员定期指导农民,避免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

1.2.2 菌菇农业生产中体现生态循环理念

食用菌的栽培值得推广,因其具有很多优点,通过栽培食用菌,不仅能化腐朽为神奇,而且可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农业生态系统。“徐州小菇农”食用菌棒以秸秆、米糠、玉米芯、棉籽壳、甜菜渣等农作物下脚料为制作原料,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既能作为上等的肥料,又可以做成压块送到热电厂燃烧发电,燃烧能达到4 500 Cal左右,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从秸秆禁烧工作的角度来分析,使用秸秆制造菌菇棒,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秸秆禁烧的工作压力,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1]。

1.3 “互联网+农业”促使生态农业的销售模式升级

大多数菌菇种植户通过传统的线下销售进行营销,而“徐州小菇农”菌菇生产基地整合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手段,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网站,销售新鲜菌菇和干菌菇两种类型的产品。同时与中国农业网和中国蔬菜网首席执行官吕一枝经理、农村中国网的欧阳玉清主管等共同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电子商务走进铜山农村新试点,真正实现电子商务走进农村,以基地的产品为窗口,将大许的特色农产品放上网络平台,让新鲜的农村土特产以最快的时间走进千家万户,提升销售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徐州小菇农”公司为那些想开网店而没有货源的创业青年们提供就业机会,既能销售产品又能为团市委、团区委青年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1.4 “互联网+农业”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

在传统的菌菇生产户中,虽然菌菇产品质量也是不错的,但因为产品缺少品牌,限制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在推介上也存在极大的困难。“徐州小菇农”公司注册了商标,其水果、鲜菇和深加工品统一品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源于产品的质量,运用过硬的可追溯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是绿色保健食品,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1.5 “互联网+农业”培育创意农业新思路

“徐州小菇农”公司在各大旅游网站上发布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信息,依托处在323省道边上,交通发达的特点与各大旅行社都达成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合作意向。由于这个原因,计划中的二期项目将以试验基地为中心,千亩果园的规划由“徐州小菇农”公司牵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合资建设,多元化的果树目前已经引进栽培,500亩多元化食用菌由村民分菌菇种类进行种植。种植的种类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据菌菇的市场行情及利润进行弹性种植,增强了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且菌菇种类的多元性吸引了更多的购买厂家。“徐州小菇农”公司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保障。

2 “互联网+农业”在农村开展菌菇类生态循环农业可行性分析

2.1 市场推广可行性分析

食用菌的规模化栽培,是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的一大亮点。随着食用菌产业这几年的飞速发展,食用菌逐渐走进平民老百姓的餐桌,在各个国家都深受人民的喜爱,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最喜爱这一类高蛋白、低脂肪、食疗兼用的食物。就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说法——人类的最佳饮食结构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蘑菇。由此可见,食用菌的市场前景极为可观,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菌种植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2.2 资金投入可行性分析

“徐州小菇农”公司由大学生村官牵头成立,在创新创业资金上可获得国家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贷款额度和速度都比较可观。通过对菌菇基地的调研及了解,总体投资约1 000万元,项目建设分两期進行,一期建立100亩示范基地,二期打造“两区一钓一研发”生态休闲区。项目一期拟投资600万元,政府专项扶持贷款资金约300万元,剩余部分由个人群体集资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注资完成。二期扩建项目实施基础在于一起菌菇种植达到一定的客观盈利。其中,果树苗6000多棵10万元,食用菌大棚78个50万元,灭菌器、水帘、雾化器等设备100万元,供电设备、绿化等基础设施40万元,栅栏30万元,技术服务及菌种研发、菌棒制作费用150万元,现代农业大棚占地面积6 500m2、80万元,垂钓中心修建20万元,鱼苗10万元,饲料、原材料采购70万元,建设期利息20万元,建设期流动资金30万元。资金初期投入较大,但政府政策及专项扶持资金较大,且菌菇每季盈利较快,使得资金链可以稳定维持,项目具备资金投入方面的可行性。

3 “互联网+农业”在农村开展菌菇类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风险性问题

菌菇棒、菌菇大棚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得初期投入较大,且在二期规划中种植果树周期较长,虽然现阶段果树选种的都是两年树苗,但依然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遇到危险时需要政府的及时介入及资金支持。

食用菌栽培的难度在于装袋后到出菇前的生育期,中间接种环节、发菌期间污染率较大。项目初期阶段,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将利用行业内人际关系,委托专业基地制作菌棒,支付一定的原材料费用,污染期过后运到基地进行出菇。同时可以与一些专业院校加强合作,提升自身对于新菌种的培育水平[2]。

4 结语

基于“互联网+农业”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使得菌菇种植在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得以更好地发展,同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但在菌菇的深加工上需要加快投入,目前生产的农产品都是速销品,当国内价格较低时,可以烘干或者在真空包装后立即出口国外,尽可能减少库存数。深加工方面可在保健产品、美容产品、医药产品等方面进行加工,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司瑞雪.浅谈“互联网+农业”下家庭农场的发展需求[J].河北农业,2016(4):61-62.

[2] 农华山.以互联网+订单农业为引擎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当代广西,2016(14):58-59.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