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调查

2017-03-13王东方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转化科技成果问题

王东方

摘 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淮安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在2014年淮安市出台的“淮安市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打造全国知名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断提升淮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设目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直是淮安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间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文件和措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与兄弟市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该文利用大数据云分析,结合江苏省、淮安市有关部门公布的权威数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推进该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 转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18-03

近期,笔者参照《2013年江苏省科技条件年报》《2013年江苏省技术市场年报》《江苏专利实力指数报告2014》《2013江苏创业投资发展年报》等权威报告数据,对淮安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本摸清了淮安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1 淮安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淮安市坚持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2013年,淮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均提前达到或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5%,提前达到“十二五”目标要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4.5%以上,是“十二五”目标的120%;累计完成专利申请12 075件、专利授权4 573件,分别是“十二五”目标的2倍和2.2倍。全市及8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淮安市被评为先进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淮安上升到全国地级市第51位,居全省第8位,苏北第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创新发展,淮安的科技成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科技成果引入的层次日益提高

一是开展了与名校大所的高层次合作。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等30多家国内大院名校开展了全面合作,共建了10多个国字头的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联合开发合作项目400多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 000多人。二是推进了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级别合作,分别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三个国家级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三是宁淮科技合作高端化推进。成立了“江苏省部属科研院所联合会淮安工作站”。四是集聚了一批高端化人才。启动实施“淮上英才”计划、“海聚千人·智汇淮安”等活动,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5名、省“双创计划”人才63名,累计引进两院院士22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2个。

1.2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取得进展

一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获批。2014年9月淮安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园。目前,淮安建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科技创业园2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科技产业园8个。二是重大项目落户“智慧产业谷”。投资80亿元兴建的“智慧产业谷”已有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5家科研机构落户,投资分别为45亿元和40亿元的中兴通讯4G智慧产业园、中国移动呼叫中心项目相继开工。三是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江苏(中欧)国际知识产权及技术转移中心、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省级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来淮安科技广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科技与金融、科技创业及政策咨询、国际知识产权及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咨询与服务、科技服务呼叫中心等6大服务。

1.3 研发、转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3年,淮安建成国家级、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个。建成产学研创新载体10家、在建载体14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400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截止目前,各县(区)均建有人才项目孵化器。淮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7%。

1.4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日益改善

一是出台了若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定下发了《淮安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淮安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首批为全市835家企业发放4 175万元创新券,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二是推进金融支撑,市政府先后设立了8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和总额为1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先后成立了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业务。三是强化财政扶持和引导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年均扶持30个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开发,带动企业投入资金80多亿元,实现了产值150多亿元、利税约12亿元。

2 淮安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服务业整体规模不大,服务机构的实力有待提升

(1)淮安科技服务收入在苏北排第三。从服务收入上看,2013年淮安市科技服务业总收入8.91亿元,远低于徐州(46.86亿元)和连云港(16.37亿元),仅占苏北地区科技服务总收入的1成,在苏北地区处于中下游水平,服务收入仅为徐州的19.01%和连云港的54.42%。

(2)成果轉移转化服务收入偏低。2013年,淮安市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收入5 558万元,低于徐州(7 566万元)和宿迁(1.19亿元),与宿迁存在着较大差距,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收入仅为宿迁的46.71%。

(3)服务机构社会认知度不高、能力不强。从机构平均收入看,2013年淮安市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平均收入213.77万元,低于徐州(302.64万元)、连云港(252.7万元)、盐城(215.3元)和宿迁(410.28万元),在苏北地区排名最末,仅为宿迁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平均收入的52.1%。

2.2 专利创造能力偏弱,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偏低

(1)专利创造实力亟待提高。据《江苏专利实力指数报告2014》显示,淮安专利总体实力在苏北五市中排名第二位,但从实力指数看,淮安与苏北第一位的徐州差距较大,与其他三市比较,领先优势并不明显。淮安专利创造实力全省最弱,仅为第一名连云港市的40.5%,为第二名徐州的57.1%。

(2)高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不高。淮安在有专利申请的高企数、占高企总数比例方面,在全省13市中排名最后。而同属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则在苏北五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苏南的镇江(第一)和苏中的南通(第二)。连云港在苏北五市排名第二、全省排名第七。从专利授权来看,在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上,淮安处于全省的倒数第二和第三。

2.3 金融服务机构实力偏弱,支撑能力不强

(1)专利质押融资金额总量低。淮安专利质押融资金额在全省13市中排名最后,而同属苏北地区的盐城则在苏北五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五,仅次于苏南地区的镇江(第一)、无锡(第二)、苏州(第四)和苏中的南通(第三)。

(2)社会化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弱。通过对2013年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淮安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少,仅有3家,排在苏北末位,仅为盐城(16家)1/5。同时淮安2013年创业投资机构实收资本和投资金额分别只有0.1亿元和4亿元,两项数据均居苏北五市末位,其中实收资本远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连云港(13.25亿元),创业投资机构资金规模也很小,大约占第一位连云港(15.25亿元)的1/4。

(3)社会融资渠道窄、难度较大。调查显示,60%的被调查单位认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投入,20%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淮安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资金支持,认为资金主要来自合作方和银行借贷的被调查单位分别占6%和5%;还有5%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来自融资,仅有3家被调查单位认为资金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公司,占3%。

2.4 淮安市技术市场不够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量偏低

(1)输出技术成果偏少。2013年,淮安市输出技术成交合同数为105项,排在苏北五市第三位。从数量看,虽然淮安与排在末位的宿迁相比,输出技术成交合同量优势比较明显,是宿迁成交合同量的将近4倍,但与苏北五市第一位的盐城(237项)差距较大,两市成交合同相差132项。

(2)吸纳技术成果能力偏弱。2013年,淮安吸纳技术成交金额3.56亿元,居苏北五市第四位,分别为第一位徐州(22.67亿元)的1/6、第二位连云港(14.66亿元)的1/4,差距比较大。淮安吸纳技术成交合同数为281项,仅排在苏北五市第四位,約为第一位连云港(905项)的1/3。从吸纳技术成交额和成交合同数量上可以看出淮安吸纳技术的能力不仅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而且在苏北五市中也处于劣势。

3 推进淮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建议

3.1 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要制定发展规划,制定该市科技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的目标、规划布局和重点领域。其次是设立专项,重点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拉动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加大创新券的实施力度和范围,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三是加强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动科技广场建设,努力打造一个全流程、一站式、系统化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综合、专业、高端化的科技服务示范中心。最后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的发现、转化、落地机制,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全程服务体系,努力探索产业链投资等方式,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

3.2 加强机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要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在该市设立分支机构,引入龙头机构,积极发展专利、金融、成果转化等服务业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强服务机构的落地发展,引导新型研发机构与该市优势主导产业的深度对接,重点深化、落实院地合作协议,强化后期的对接和跟踪服务。三是大力发展评估咨询机构,不断提高政策信息、项目评估、贷款咨询以及资金投向等咨询的服务质量。四是逐步推动官方机构市场化和企业化,与市场接轨。鼓励服务机构采取民办公助、三方托管等方式,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生存率。五是要培育和认定一批骨干机构,加强对骨干机构的宣传,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同时要制定全套行之有效的对现有服务机构开展绩效评估的奖惩制度。

3.3 拓宽融资渠道,构建金融支撑体系

首先要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基金规模,形成由政府牵头、多元化资金组成的发展“资金池”,注重提高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加强多元化资本投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投机构以及风投、股权投资等不同方式,进入该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以此推动该市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发展。再次是加大科技信贷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对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担保和保险等,给予贴息支持和风险补偿。最后要大胆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努力解决科技企业贷款难问题。

3.4 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市场环境

一是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监测平台建设,建立淮安科技成果的动态监测平台,实时掌握淮安科技成果的存量和转化态势,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对接机制,做到有效转化、精准对接。二是要强化技术市场的交易交流、融资和服务功能,建设技术市场网络平台和技术市场服务交易平台,探索对科技成果的定价、试点和科技成果拍卖机制。三是要建立成果转化市场导向和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和保护创新发明。四是要引导建立评级和诚信评价机制,开展对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资质认定,以此进一步规范科技服务市场秩序;强化诚信意识,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的信用评价和档案管理体系。五是扩大公共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科技服务机构开放利用公共资源的门槛和成本。

3.5 夯实基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快人才载体的建设。各县(区)要进一步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服务功能、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尽快发挥孵化器的应有作用,为高端人才入驻创造必要条件。其次要落实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建设,切实做到五有,即“有场地、有设备、有研发经费、有研发计划、有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发挥用武之地创造必要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并巩固一批科技特派员队伍,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按“一对一”的方式,委派到企业担任科技创新顾问。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更广的范围内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开放型的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机制,打造科技服务品牌,推动形成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构建功能完整、市场活力充沛的科技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开放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2013年江苏科技服务业统计数据,2013年江苏省科技条件年报,2013年江苏省技术市场年报,江苏专利实力指数报告2014,2013江苏创业投资发展年报,2013年江苏省科技条件年报,2013、2014、2015江苏科技年鉴[Z].

猜你喜欢

转化科技成果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