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题性宣传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2017-03-13刘世雯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4期

刘世雯

摘 要: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看到的东西逐渐丰富起来,以往的主题性宣传报道与现代化人们的需求早已不相适应,为此,新闻宣传作为主流媒体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满足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好地让主题性宣传报道为老百姓服务,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接下来,该文针对“主题性宣传报道”的创新与突破进行论述,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主题性宣传报道 创新 突破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13-02

1 “主题性宣传报道”阐述

主题性宣传报道有着明确的主题思想,通常,这种报道足够体现出当前党和国家的主体思想,使党政府的舆论主导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此类报道是新闻与宣传的统一体,做好主题性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将展现整个新闻的具体报道方式。

在整个新闻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当中,主题性宣传报道并不是一种专门的称谓,其具体的概述很难查到。可是,主题性宣传报道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着独特的传统。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主题性宣传报道的探究常常处在较为沉闷的一种状态。20世纪90年代,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怎样看待新闻的指导性、典型报道的再认识等都是整个新聞学术界所共同探究的热点话题,这些研究成果为新闻改革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

2 “主题性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新华社的课题-舆论引导有效性与影响力研究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主题性宣传报道”的主要问题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6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认为是“空话、套话多”;39%的人认为是“对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挖掘不够”;3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在对典型人物的特色研究上挖掘并不充分。

主题性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通常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并且与大众对主流传媒的宣传所产生的逆反心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为此,需在宣传报道上大量地投入宣传资源,以免因资金、资源匮乏的问题延误了整体的宣传成效。

回顾最近几年来的主题性报道可以发现,其取得了一些重要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在文字语言的组织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极端的词语来进行事件的描述,最后对整篇新闻报道的对象过于神化,主题性宣传报道体现出了极端化的思维,这与新闻报道所体现的真实性原则是完全相悖的,最终的宣传报道效果可想而知,主题性报道促使新闻人物具有概念化、模式化的显著特征,操作起来更为便捷。

最近几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运用更为广泛,在新媒体汹涌的发展浪潮中,传统的媒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新闻业内逐渐形成报刊书籍、广播电视、新兴媒体“三足鼎立”的媒体新局面。

在这种新媒介的传播影响下,传统新闻媒介的新闻主题报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无限的挑战,如何创新主题性报道,如何在创新的传播环境下进一步提高整体效能,是理性报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3 “主题性宣传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新闻宣传报道过程当中要想达到预期的良好宣传成效,则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的新闻理念,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和详细方面,在不断创新新闻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新闻内容与报道形式的有效性结合,使得整个主题新闻报道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做大众喜欢的新闻。在此过程当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主题性宣传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3.1 加强思想认识,不断进行重大主题性宣传报道的创新

重大主题性宣传报道是在掌握全社会思想舆论话语权的基本前提下,借助国家党政部门力量进行的宣传报道的创新。主题性宣传报道的过程当中,新闻媒体要将行政资源作为媒体的优势品牌来做,以整个新闻报道工作为中心进行主动的科学性策划,针对重大主题报道要及时介入,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将重大主题报道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题性宣传报道被盖上了浓厚政治气息,报道内容枯燥无味,甚至存在虚假性报道。同时,在当前新闻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水平上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在很多主题性新闻报道中,一些新闻记者、主持人极易进入一个误区,如:新闻报道的八股化、简单化,欠缺一定的生动性与鲜活性,在主题性宣传报道当中只是进行数据的罗列、以堆砌的方法来做成绩,如同政府部门的工作总结一样,导致群众根本不想看,最终的宣传报道效果可想而知。电视新闻尤其是以导向为中心任务的电视新闻主题性宣传报道一定要在内容、报道形式及表现手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才能够得到新闻媒体的话语权,完成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使命。为此,主题性宣传报道要保证进行表现手法上的不断创新,利用多元化的电视新闻要素,创造独具特色的宣传报道风格,实现新闻报道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有效统一,彰显出主题性宣传报道的主题及时代特色,在满足广大群众求新求变的基本需求的同时,赋予主题性宣传报道强烈的时代特色。

3.2 以贴近群众为中心

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把握新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旋律,牢牢把握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职责。需要指出的是,主旋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抽象概念,需要有丰富思想内涵、生动典型案例及鲜活人物形象作为基础。主题性宣传报道有效地避免了抽象化、概念化的劣势,真正地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主题性宣传报道是以贴近广大群众为中心,将新闻宣传报道中所宣传的典型案例、代表人物与广大群众的自身利益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从基本思想观念入手,把新闻重心放在创新方面,把焦点对准基层党员、广大群众,从而将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真实地呈现出来。

3.3 内容的创新是“主题性宣传报道”创新与突破的先决条件

原创性元素是“主题性宣传报道”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能够形成意想不到的创新社会影响力。原创是主题性宣传报道抢占新闻市场的制高点、是新闻报道能够出新出彩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的时候要在内容和形式的把握上以新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更改过去全景纵深式的采写套路,注重新闻纪实,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说话,这对于报道思想主题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4 融入一系列的新闻要素,实现跨媒体合作

主题性宣传报道有着巨大的持续性以及广泛的影响力,为此,需在运作方式上进行不断的创新,融入更多的新闻要素,从而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与强势效应。此类聚集化的规模效应,采用的是连续性的序列报道,从而形成一定的持续性影响;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通过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形成显著的轰炸效应,进而拓展新闻受众的实际范围,达到非常明显的宣传成效。

4 结语

主题性宣传报道的创新与突破需要新闻工作者冲破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通过敏锐的新闻媒体视角,做到对每一个问题的细心观察。与此同时,要具有政治家的头脑和科学家的严谨态度,通过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问题及结果进行不断的总结,汇总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够促使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挖掘,冲破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将主题性宣传报道转变为循循善诱式的引导性报道。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150.

[2] 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书[EB/OL].(2013-04-16).http://news.163.com/13/0416/19/8SJT3KUF00014JB5.html.

[3] 郑征宇.电视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重视对几类重要报道领域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记者,2004(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