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建设与思考

2017-03-13李付伟袁晓凤涂晓晨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毕节市灾害救援

李付伟++袁晓凤++涂晓晨

摘 要:地震应急响应系统主要功能是震后快速有效地提供应急指挥服务,以减少灾害损失。该文根据毕节市地震应急工作的现实需求,基于空间决策技术,介绍了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对系统进行了总体架构设计,进而构建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研究,以期为全国其他市州地震应急决策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震 应急响应 系统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067-03

毕节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南北地震带南段小江带东侧,市辖区域内地质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各种构造形迹叠加,相互交错。市地震局处在地震管理工作的基础层面与执行层面,在地震应急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应急救援在地震管理工作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救援的成效又取决于指挥者所掌握的信息。在现今信息化时代,对于有大部分辖区处在国家和省级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毕节市,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针对地市地震应急工作实际,把防震减灾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以有效地应对突发地震灾害及震后迅速组织抢险救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系统建设内容

1.1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建设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是对地震发生机制及预测研究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辅助性工具,它是为地震学基础研究、应急救援、地震灾害评估和了解地震灾害影响提供背景数据,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救灾力量储备和调度辅助方案等所需的数据,也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必须的支撑。

1.1.1 地震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

市级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是个庞大的建设项目,本着“先易后难、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约定(试行)》,结合该市实际,共收集加工处理了七大类数据:(1)地图类,包括基础地理数据、行政区划数据、主要城市街区图等;(2)地震基础数据类,包括地质背景、重点防御区等;(3)工程地震资料类,包括地震地质小区划及安全性评价等;(4)灾害影响背景类,包括骨干生命线工程等;(5)社会经济统计类,(6)灾害相关因素类;(7)救援力量及应急联络类等。

1.1.2 地震知识模型库建设

地震災害风险评价是针对区域内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后果进行的综合定量分析和全面评价工作。其模型主要可分为灾害对策模型与应急需求模型两大类。对策模型主要指各类承灾模型,如人员伤、建筑物受损、生命线功能失效等;需求模型是指救援队伍需求、各种物资需求等。

1.2 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构建

项目研究以GIS为平台,以空间决策支持等技术为支撑,利用适合该市的地震灾害救援分析模型,在项目构建的地震应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实现对地震灾害信息进行科学管理,针对不同的地震级别,制定相关部门地震应急行动内容及图文并茂地给出相应的地震应急对策。完全建成后其应具有如下功能:地震基础相关信息管理、地震应急救援需求分析与建议、地震救援方案的生成及管理、结合实际情况生成地震现场救援辅助决策图案等。

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1 系统开发平台

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是建立在ArcGIS 10.0平台之上,利用其二次开发组件ArcEngine 10.0进行设计,采用Visual Studio进行开发,同时以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系统环境进行数据库录入和编写。

2.2 系统总体设计

文章提出的基于空间决策技术的地震应急响应系统从功能上是集成基础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专家知识、地震应急响应及地震辅助决策为一体的软件。根据要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将整个软件划分两大部分7个功能模块及相应的子模块,具体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3 数据库框架设计

根据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及功能需求,数据库的总体设计在逻辑上划分为地震基础地理数据库、地震知识模型数据库及元数据库3个部分,分别用来存储地震应急响应相关的地理、地质、地震及管理维护信息等。同时考虑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及数据共享调用的需求,在此选用关系型数据库中性能最为稳定之一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存储数据,结合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10.0,作为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数据的管理平台。数据库总体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3 系统应用实例

此文研究开发的地震应急响应系统是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要求的考核指标之一,其中震后救灾服务区及路径分析演示如图3所示。

4 存在问题及分析

4.1 政府支持力度小、部门协作性差、难以形成合力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地市地震部门属于地方队伍,人财物归地方政府管理。西南地区的地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实,属地财政对地震工作投入较少,而国家局及省局又没有专项支持经费,地市部门在争取项目立项、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都严重滞后,导致地市构建辅助决策系统难度过大。在社会多元发展环境下,地震管理工作已由部门、学科相分离的单一管理逐步走向综合、协调式方向发展,但基于大环境,工作中地震部门难以和有关部门做到有效联动、信息共享。

4.2 市局现有技术力量薄弱、数据收集加工处理难度较大、关键技术难以攻破

市局现有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严重制约着新技术在市州地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收集的数据质量不高、格式不规范:基于一些部门保护主义等原因,收集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数据的严谨性差,使得基于这些数据所做的研究成果应用存在一定的隐患,专业分析模型无法达到设定效果。

4.3 毕节市地震响应系统建设展望

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已初步建成并通过测试,即将投入使用,但基于现实情况其在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设计开发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突出体现在较为专业的震害实时评估、部门间信息联动及现场应急保障装备等方面。下一步如何选取国内外最新的地震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方法,针对毕节市实际情况,选择更多的适宜指标因子,进行组合风险评价模型设计和优化,实地对比评价结果,提高评价方法和结果的科学性及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仍然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及艰巨性。

参考文献

[1] 李付伟,罗昌琪,曾凡华,等.9.7地震对我市地震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13(3):79-80.

[2] 管友海,冯启明,马浩然.地震应急对策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世界地震工程,2006(3):72-78.

[3] 李陶,李付伟,李向新,等.地震灾害风险的正态云模型综合评价——以毕节市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0):1-6.

[4] 张蓓蕾,张卓然.宁波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及思考[J].防灾减灾学报,2014(4):88-90.

猜你喜欢

毕节市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3D打印大救援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My Best Friend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