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时间名词(的)”构式分析

2017-03-12吴虹

关键词:主观性构式例句

吴虹

“大+时间名词(的)”构式分析

吴虹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本文在前人时贤对“大+时间名词(的)”结构研究基础之上,尝试从构式语法角度对“大+时间名词”进行研究,结合CCL语料库中的“大+时间名词”的相关语料,采用认知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分析构式“大+时间名词”,概括出其构式义,就构件“大”的性质、构式主观性特征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大+时间名词(的)”更深入的认识。

构式;语气副词;反预期信息标记;主观性

引言

现代汉语“大+时间名词(的)”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使用,比如“大冬天的、大夏天的、大周末的”等等,故而学术界对其关注度也较高。宋玉柱在《“大”的区别词用法》中提出:“进入这一格式的时间名词,表示的都是有其特殊性的日子,例如我们可以说大年初一的、大十五的,因为初一、十五是中国春节里重要的两个日子。”[1]沈阳则在《关于“大+时间名词(的)”》中指出:“从语用上来说,这种结构一般表示在这个时间应该不应该或适合不适合做某事。”[2]比如“周日也要大八点的到学校吗?”这里的“大八点”是指周日也要八点到学校太早了。近些年学界对“大+时间名词(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杨松宁在《“大+时间名词(的)”的再议》中把“大+时间名词(的)”中的“时间名词”的用法概括为“在人们心理认知中具有某种显著且突出语义特征的时间名词时,就可以解释一些看似特殊而难以给出很好解释的用例。”[3]吴子滢《论“大+时间名词(的)”结构》从进入结构中时间名词的种类及结构的语义、语用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时间名词的数量逐渐增加,结构通常表示应该做某事或不该做某事,反映了人们的普遍认知,同时受个体因素影响。”[4]但笔者发现目前尚未从构式语法角度对“大+时间名词”进行研究,故笔者将结合CCL语料库中的“大+时间名词”的相关语料,采用认知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分析构式“大+时间名词”,尝试概括出其构式义,就构件“大”的性质、构式主观性特征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大+时间名词(的)”更深入的认识。

一、“大+时间名词(的)”构式鉴定与构式义

笔者认为考察对象“大+时间名词(的)”结构已经发展成一个构式,本文所称的构式是指Goldberg提出的关于构式的观点:“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部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完全推知,就都可称为构式。”[5]简言之,即是构式的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而具体到本文研究的“大+时间名词(的)”结构,其意义显然不是“大”和“时间名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其结构除了有表面上的量增加或者程度的加深外,实际上当说话者在使用“大+时间名词(的)”,通常都表明了说话者认为某事在这个时间很适合或者不适合,当用于适合的语境下,即“大+时间名词(的)”为说话者提供了具有客观性的时间依据,隐含说话者赞同的主观性态度。当用于某事发生不合适的语境中,“大+时间名词(的)”则可看做是反预期,常隐含说话者的不认同,主观性强。例句如下:

(1)孩子就坐在地下,搓着脚又哭又闹,甚至还要躺下,很多人就围上来,七嘴八舌说你看大春节的,这么个东西不给孩子买,让他闹哭什么呢?

(2)大冷天的,有的小伙子竟穿着短裤和背心跑步。

(3)大新年的,要不喝醉一回,还算得了英雄好汉么?喝醉而去闷睡半日,简直白糟蹋了那点酒。喝醉必须说醉话,其重要至少等于新年必须喝醉。

例句(1)中“大春节的”表达了周围人对于孩子的父母在春节期间让孩子因为不能买一个玩具哭闹很不应该,隐含了说话者对孩子的父母行为的不认同及不满。如果把“大”删除,则表达效果差很多。例(2)中“大冷天的”明显表现了说话者对有的小伙子穿短裤背心跑步的惊讶,认为在冬天穿这么少衣服跑步不合适,如果把“大”去掉,则说话者的惊讶以及认为冬天穿这么少不赞同的主观态度就不明显了。例(3)中“大新年的”,为说话者喝醉提供了客观上的理由,也隐含了说话者对于“过年应该喝醉酒”的主观性赞同。若没有“大”字,语境中说话者表达的赞同感降低。

经过上文结合Goldberg构式理论及相关语料对“大+时间名词(的)”构式论证,可以明确将“大+时间名词(的)”结构看作构式,其构式义是表达说话者认为某事在某时间发生合适或不合适,并附加了感情色彩。合适时,该构式表达了说话者的赞同的主观情感,不合适时,常常隐含着不赞同、不满或抱怨等主观情感。

二、构件“大”的分析

“大+时间名词(的)”构式由“大”“时间名词(的)”组合而成,其中“大”是常项,“X”是可变成分,即变量,需根据说话人的表达重点和上下文语境进行选择。笔者若要对“大+时间名词(的)”构式深入探究,务必对其构件“大”、“时间名词(的)”分别进行单独细致的分析。目前对“时间名词(的)”的研究成果较多,沈阳将“大+时间名词的”结构中的时间词分为四类,较为全面。但学术界对“大”的研究不多,对“大”的词性也没有统一观点。故笔者本文着重分析构件“大”。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大”是形容词,放在节日或时令之前,表示强调。比如“大夏天的”。宋玉柱提出质疑,认为这个“大”是区别词”。陈永婳在《浅析“大+时间名词(的)”结构》中提出:“根据进入‘大+时间名词’结构的时间词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隐含的性质特点,认为把‘大’看为副词更合理。”[6]笔者认为将其看作是语气副词更合适。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指出:“语气副词是表示说话者情感认识的副词。”[7]时间名词加上“大”之后,通过表面上的量增加或者程度的加深,从而突出强调这个时间点某方面性质特点,并且包含说话者的情感认识。比如“大冬天的、大夏天的、大清早的、大晚上的”等等,如果去掉之后变成“冬天、夏天、清早、晚上”,说话者主观性的感受明显消失了,所以笔者认为构式“大+时间名词(的)”中的构件“大”是语气副词,作用是凸显强调这个时间点某方面的性质特点,包含说话者的情感认识。

Heine指出,“副词、连词、重音、语序、助词等各种语言手段都可以标注反预期信息,副词、连词是世界语言中最常见的反预期标记。”[8]而在考察构式“大+时间名词(的)”相关语料时,发现构件“大”能够标注反预期信息,笔者认为构式中的语气副词“大”在表示某事在某个时间不合适的语境下是一个反预期信息标记。吴福祥将反预期信息细分为三种:“A)偏离听话者预期;B)偏离说话者预期;C)偏于常理。”[9]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标注C类,反预期标记所在的句子是可以表示提醒、反对、申辩、斥责等意思的。本文研究的构式当用于某事发生与说话者预期偏离的语境中,“大”就是一个反预期信息标记,常包含说话者的不认同,主观性强。属于A类或者C类,偏于说话者预期或偏于常理。当某事与预期偏离,就会在时间名词前加上“大”来表示提醒、申辩、反对、抱怨、斥责等。这也可从后续语句中看出。例句如下:

(4)“那你们在走廊上搭个铺。”值班护士很同情,可床位全满了。“我们刚下火车,从农场来的,要快住院。”“这大冬天的,又不是轻病号。”

(5)先给孩子做棉裤,一条完了又一条,一气做了七八条。我说何必做这么多?婆婆颇有经验地说:“屎娃娃短不了尿裤子,大冷天的,尿了,哪儿就干了?”

(6)脸色白得厉害!奶奶定睛一看:“可不是!“中了暑?”我就说嘛,大热天的,去学什么画!”

例句(4)“这大冬天的”表明说话者对在走廊上搭个铺的安排不满意,与常理不符,通过使用“这大冬天的”提醒、申辩这样的安排不合理。如果句子去掉“大”,说话者的主观不满意情感就不能表现出来。例句(5)说话者使用“大冷天的”,是反驳前面听话者认为没必要做这么多的想法,如果仅用“冷天”,辩驳语气就大大降低,听话者的语气与说话者的预期相反,说话者用“大冷天的”加以申辩。例句(6)说话者认为不应该在热天去学画,偏于常理,使用“大热天的”强调突出天气热,有反对、斥责之义。如果仅用“热天”,说话者不满、反对的态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在调查相关语料时,发现该构式除出现在指某事在某时间发生,说话者认为不合适语境之外,还常常用在某事适合在某时间做的语境,例句如下:

(7)大感恩节的买点什么回家好呢?

(8)大冷天的,就在家待着吧。

(9)大星期天的,还不带孩子出去玩?

例句(7)“大感恩节”中的“大”并不是反预期信息标记,“大”只是突出了感恩节的重要性,例(8)“大冷天的”中的“大”,可能是反预期标记,当上文语境是听话者准备出门,说话者再说出“就在家待着吧”的建议,那么“大冷天的”就包含了说话者对于出门这个行为的不认同,即与说话者语气不符。例(9)是反问肯定,说话者认为星期天应该带孩子出去玩,并且说话者一定是在看到听话者并没有带孩子出去玩,才会发出疑问的,这也就说明了该句中的“大”也是反预期信息标记,即偏离说话者预期后,使用“大”来提醒听话者。

经过对上述语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当构式“大+时间名词(的)”中的“大”是一个语气副词,作用是凸显强调这个时间点某方面的性质特点。同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都是一个反预期信息标记,当该构式用在某事在某时间已经发生,但偏离说话者预期时语境时,会使用“大”,表示说话者的提醒、申辩、反对、抱怨、斥责等,比如(4)(5)(6)当构式用在某事适合在某时间做时,“大”也可能是反预期信息标记,因为通常说话者说出某时间应该做什么的前提是情况偏离说话者预期时,说话者才会用“大+时间名词(的)”来表示提醒、建议,比如例(8)(9)。但也存在例(7)这样的情况,“大”仅是语气副词,突出强调某个时间的重要性,这说明“大+时间名词(的)”中“大”作为反预期信息的标记还不稳定,但不能否认“大”已经发展出反预期信息标记的用法,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笔者认为“大+时间名词(的)”中的“大”作为反预期信息标记会固化的。

三、构式“大+时间名词(的)”主观性分析

沈家煊指出,“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10]笔者认为构式“大+时间名词(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它的形成也是主观化的过程,从其构式义是表达说话者认为某事在某时间发生合适或不合适的主观态度就可直接说明。目前主观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话人视角、情感以及认识”三个方面。

构式“大+时间名词(的)”主观性在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情感上都有鲜明体现。同时也与E.C.Traugott对于主观化的观点不谋而合,E.C. Traugott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11]沈家煊认为“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说话人的情感,笔者理解为在语言表达时充分传达说话人的情绪、态度。结合例句分析如下:

(10)停。大半夜的,你们吵什么吵啊。

(11)四婶说:“大热天的,恨不得剥了皮的,你穿得这厚要捂蛆呀?”

(12)芮小丹说:“这大热天的,去哪儿也不如在家里呆着。”

例句(10)中“大半夜的”一词,是说话者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即对大半夜吵架从一个“客观时间”为叙说的出发点,充分体现了说话人的视角。其次“大半夜的”一词,不仅在表述时间很晚了,其隐含义是对听话者这么晚了,还吵吵闹闹行为的不满的主观情感,充分体现了说话人的情感。例句(11)“大热天的”一词,同样是从一个“客观时间”为叙说的出发点,表明了说话人的视角,同时也表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在夏天穿得那么多感到无法理解以及不认同的主观情感。例句(12)说话者从“这大热天的”客观时间的叙述角度,来表达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

结语

通过对“大+时间名词(的)”深入探析,主要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大+时间名词(的)”已经发展为一个构式,其构式义是表达说话者认为某事在某时间发生合适或不合适,并附加了感情色彩。第二,把构件“大”看作是语气副词比较合适,突出强调修饰的时间名词某方面的性质特点,同时该构式用在某事在某时间已经发生,但偏离说话者预期时语境时,“大”可看作是一个反预期标记。最后,“大+时间名词(的)”是一个具有强烈主观性色彩的构式。

[1]宋玉柱.“大”的区别词用法[J].中国语文,1994(6).

[2]沈阳.关于“大+时间名词(的)”[J].中国语文,1996(4).

[3]杨松柠.“大+时间名词(的)”的再议[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09(3).

[4]吴子滢.论“大+时间名词(的)”结构[J].文化学刊,2016(2).

[5]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6]陈永婳.浅析“大+时间名词(的)”结构[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1).

[8]HEINE B,CLAUDI U,HUNNEMEYER F.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9]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

[10]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11]TRAUGOTT E C.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责任编辑:王芳)

Construction of“大+a Time Noun”in Chinese:an Analysis

WU Hong
(School of Chinese for Foreigner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大+a time noun”was studi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e grammar. With corpus related to“大+a time noun”in CCL corpu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was analyzed with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tructuralist theories.The constitutiv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was summed up.Besides, the nature of“大”and the su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construction;modal adverb;anti-expected information mark;subjectivity

H12

A

1672-8572(2017)04-0104-05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4.17

2017-05-28

吴虹(1993—),女,江西贵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主观性构式例句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好词好句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好词好句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