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的国际治理

2017-03-12

领导月读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空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 剑

国际视野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的国际治理

杨 剑

极地、深海、网络、外空经常被人们合称为全球新疆域。这个新疆域的“新”是相对于人类长期以来的生活空间和治理空间而言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深海、极地、太空都逐渐成为人类可以到达并可以利用的新空间和新资源。网络空间是人类通过信息技术创建的虚拟空间,它既与人类生活的现实空间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又超越现实空间。从极地、深海、外空和网络空间的开发历史看,从一开始这些空间就充满了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竞争和博弈。但作为人类共有、共建和共治的新空间,新疆域也一直承载着人类共同命运,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

新疆域中面临着全球性挑战

全球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许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新疆域中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集中而且紧迫,与人类共同命运直接相关。这些紧迫的问题要求国际社会推进新疆域的治理,以制度协调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外空无限,但人类对太空的知识还相当有限。人类生活的地球除面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行为的负面影响外,还要面对外空天体撞击的风险,人类规避小行星的撞击和寻找外空庇护所的努力没有停止过。人类的登月计划、登陆火星计划和在外空寻找生命的计划都与人类未来命运紧密相关。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场危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北极气温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平均升温速度的两倍。在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极地和海洋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构成挑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危机、海水酸化、大气洋流互动使全球处于一个灾害频发的时期。人类约70%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都来自各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将严重危及人类数千年的文明积淀以及当前全球经济发展。

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技术平台和各地人民情感和信息交流的场所。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与网络空间承载的社会功能同步上升。因此,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也成为世界共同的责任。网络空间中的有组织犯罪和黑客行为挑战了网络秩序。网络空间的秩序需要通过维护网络安全、防治网络犯罪、网络管理的国家责任和网络开放度来加以落实。

通过国际合作共建新疆域的命运共同体

国际合作是在新疆域中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效路径。只有深化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才可能携手构建新疆域的命运共同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合作包括了制度建设、科技探索、和平利用以及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疆域治理的伦理基础,应当在新疆域治理的机制设计中加以体现。制度应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治理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文明发展的先进性。中国政府在2016年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治理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主张“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

和平是人类共同命运的价值所在,和平又是开展各种合作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中国政府在其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中将“和平”列为第一目标,将信息技术滥用、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网络空间冲突列为重点防范和遏制的任务。《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也突出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维护和平的内涵。白皮书指出: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以“和平”为基本价值开展国际间的利用和保护活动,可以使人类在新疆域取得的成果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增进人类福祉。新疆域的和平价值观也有助于人类共同反思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准则。

知识是探索、利用和治理新疆域的基础。外空、深海、极地等新疆域或高不可攀,或浩瀚无边,或深不可及。自然条件严酷,人类不易长期居住,科学探索的成本和风险极高,因此任何单一国家都难以独立完成对新疆域的探索和开发。联合国《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也要求:“希望在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科学和法律方面,促进广泛的国际合作。”被誉为南极治理“宪章”的《南极条约》也明确写道:“在南极科学调查自由的基础上继续和发展国际合作,符合科学和全人类进步的利益。”在新疆域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科学家跨越国界思考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并以国际间科学合作实践为引领,更好地推进新疆域治理的分工合进。

新疆域的共同体建设包含着两层含义,一个是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建设过程;另一个是指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团结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志同道合者,支持中国提出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伦理基础的治理方案。争取坚强有力的国际支持是共同体建设的紧迫任务。从理念上,我们应当同科学家组织、环境保护组织、重要国际组织保持协调,形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伦理基础的“认知共同体”,共同推进新疆域的国际治理。从立场和利益上讲,中国一直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新疆域利益的维护者,要在普惠、共治的旗帜下,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凝聚成“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支持者。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曾于1996年发布《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宣言》。在航天、极地和网络领域,中国政府的国际合作项目特别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重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重视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合作。着力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互联网技术普及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援助,努力弥合数字鸿沟。

新疆域是各种国际力量竞争与合作的新领域。我国参与新疆域治理是要从全人类的长远福祉出发,以各国的共同利益为考量,为实现新疆域的有效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各国一起,通过制度建设、和平利用、科学探索和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创建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打造新疆域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在新疆域治理的成功运用,将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发扬光大。

(摘自《当代世界》2017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外空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外空活动跨界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制
外空安全概念的再探讨
唇亡齿寒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试析辽朝的疆域观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疆域内所见的丝绸之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