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谷子·决

2017-03-12

领导月读 2017年9期
关键词:祸患先王鬼谷子

国学选萃

鬼谷子·决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害,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①,阴励于二言②,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③,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2007年版《六韬 鬼谷子》)

【注释】

①一言:专诚不二之言。

②二言:意义含混之言。

③机:枢纽、要害。

【译文】

凡是替人们决断事情,必定存有疑虑。人们总希望能遇上好事,而对灾祸之兆感到厌恶,其实即使有害的事情,如果循循善诱,最终也不会让人陷入疑惑与偏邪。事物总是存在利益,失去利益就不会被接受,这就是运用奇策的基础。如果决策表面是做善事,而实际上在暗中作恶,别人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还是要疏远。所以决策让人失去利益,让人遭遇祸患,都是失误啊。

圣人所以能成就事业,主要有五种方法:有用公开的感化决断,有用隐蔽的谋略决断,有用诚信的方法决断,有用掩饰的手段决断,有用常规的手法决断。实施公开感化的方法,应坚持始终如一;实施暗中谋划的方法,要变化多端;再配合常规的方法,机巧的手段,这四种方式都要微妙地综合运用。于是作决断的时候,要以过往的事情来衡量,以未来的事情来验证,参照平时的情况,只要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国君大臣的事,能提高名声,只要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不用费力就容易成功的事情,只要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有些事情虽然费力勤苦,然而不得不去做,只要可行就作出决断;如果能排除忧患,只要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如果能带来福佑,只要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所以说决断事情,解决疑难,是万事的关键,来确定社会太平还是动荡,决定成功还是失败是最难办的事去!所以先王才用蓍草、龟甲来帮助自己作出决定。

【简析】

本篇将决策的方法分为公开、隐蔽、诚信、掩饰和常规五种,认为决策的原则是“以过往的事情来衡量,以未来的事情来验证,参照平常的情况”,指出决策关系到“正治乱,决成败”,一定要慎重。篇中反复强调无论遇到任何情况,无论决断之难易,都必须“其事可行才可以作出决断”,即便是“不用费力就容易成功的事情”也是如此,可谓慎重之至。决断就是助人解决疑难的,因此,主要考虑的是决断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决断时面临的问题根源,人们犯难的原因,主要是各方利益、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决策就是要尽可能地通盘考虑、仔细衡量各种利益关系,不管决策的出发点是多么善良,决策的实施看起来多么美好,但只要决策最终的结果是“让人失去利益,让人遭遇祸患”,便都是决策的失误。

猜你喜欢

祸患先王鬼谷子
翰墨乾坤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试探《鬼谷子》军事思想
《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与饮酒
吕不韦之死
螳螂捕蝉
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