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耷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2017-03-12朱衍美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330095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朱耷白眼八大山人

朱衍美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330095)

朱耷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朱衍美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330095)

朱耷是清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师。他的花鸟画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他的花鸟画虽然很怪异,但是却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朱耷;花鸟画;美学意蕴

一、朱耷的花鸟画

朱耷(1626—约1705)是清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师。他的花鸟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极具美学意蕴。朱耷花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他坎坷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遭受国亡家破之痛,一生坎坷艰辛,孤独寂寞。朱耷性格孤傲倔强,行为乖张怪异,常常寄悲愤抑郁于诗书画之中。

花鸟画构成了朱耷艺术生命中最浓重的一笔。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倾泄于诗书画之中。因此他的画面中浮现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脚着地,以示与清王朝势不两立,眼珠向上,以状白眼向青天。他常常用草书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联缀起来,形似“哭之”、“笑之”字样,表达出人生的大悲哀与大感叹。

朱耷的花鸟画的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丑”、“怪”、“冷”“简”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从他的花鸟画中看到孤独的鸟,怪异的鱼,孤傲的鸭,等等。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当代著名画家卢辅圣在《中国花鸟画通鉴》中所提到的那样:“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两千年来,它通过从自发到自主的审美方式和中国式的赋、比、兴手法,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化地体现了东方世界的宇宙自然观。它历经发生、发展、成熟到升华变化的漫长行程,流汇着民族与时代的人性内涵,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参与了中华文化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与此同时,它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谐自身来适应变化着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又潜移默化地塑造和改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甚至对主体认知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中国的花鸟画自晚唐独立成科,自五代两宋发展得十分繁盛。但是写意花鸟画到南宋才开始出现,到明代时日趋成熟。朱耷的花鸟画正是自己生命意志的体现。朱耷的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画的传统。朱耷在花鸟画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也极富个性。他的花鸟画大多借物抒情,用象征手法传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他的花鸟画不拘形似,以意象为主,在似与不似之间,颇具艺术张力。他把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朱耷的花鸟画多为水墨,给人枯索冷寂凄清之感,目之所及一片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他孤独幽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朱耷花鸟画中的精品之作《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傲不群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构图奇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

朱耷的《眠鸭图》上仅仅画了一只眠鸭,四周空空如也并无他物,仅在画幅右上方署“己巳闰三月,八大山人画”,钤“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印,通观整幅画作,书,画,印都安排得恰如其分,不可作丝毫的增加或减损,可谓笔墨凝练而神全气足的精彩之作。眠鸭闭目养神,缩成一团,恰似一块浮出水面的礁石,沉静稳重而内敛,一种与世无争,孤傲自守的精神世界。寥寥数笔逼真地画出了眠鸭的立体感。画面大片留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无边无际的水面,平添一份空旷孤寂的情调。作此幅画的时候朱耷已经六十四岁,反清复明遥遥无期,年轻时愤世不平的火气渐渐消退,心态日趋平和宁静、与世无争,“眠鸭”似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状写。

朱耷晚年的另一幅花鸟画《游鱼图》,造型极为夸张,画面极为空荡,唯有一条瘦瘦的,翻着白眼的鱼儿在游荡,构图笔墨十分简练。《游鱼图》只画一条游鱼,空无所依,白眼向天,体现了中国画中以空灵、含蓄为最高审美的艺术法则,透过游鱼的白眼将画家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耷的花鸟画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简”。大量的留白使画面充满了空灵感。也衬托出作品的孤冷、荒寒。我们从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倔强的个性、艰难的处境以及孤独的心境。

二、朱耷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朱耷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朱耷尤其擅长花鸟画。 朱耷的花鸟画运用水墨的质感和层次变化来形成视觉的层次与画面的肌理,水墨的质感和质感变化所形成的层次不穷的肌理,创造出浑然一体的生动气韵。

意境美是中国绘画艺术之灵魂。在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画面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留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实”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得以超越是有而与“有无”,“阴阳”等抽象概念取得了沟通,从而使“虚实”范畴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升华。

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实”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具体形象,“虚”是欣赏者被引发的想象。宗白华还指出虚和实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心象就是画家内心感悟后的形象,也是艺术家心灵折射的图像。朱耷绘画作品及落款中一再体现出虚实与心象创生。朱耷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朱耷是一个对构图十分敏感的画家,他的绘画和他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创作灵感紧密联系。他的绘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中国画意境的传达有赖于画中的“虚实”。画家化自然之境为胸中之意是画家主观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体现。运实于虚,无虚无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大特色。“虚实相生”是黑白结构的中国水墨画的基本命题。

“虚实相生”在朱耷的花鸟画之中,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的。艺术是审美创造与审美体验的活动。正如歌德所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因此,艺术也是虚幻的,超越现实的。艺术创作也是艺术家生命运动的轨迹,是艺术家生命力的体现,是艺术家的自我精神的表露与显现。在我看来,朱耷的花鸟画是画家自身对人生命运的体验和理解的表达。

苏珊·朗格认为,每一个艺术家都能够在一个优秀的艺术中看到“生命”或“生机”,作为一个画家,他的首要任务便是赋予他的绘画以生命,而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必须具备一种以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朱耷的花鸟画成就突出,也最富个性,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极其深远。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样式体现他独特的艺术观、生命观。在他的作品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身世和超然的艺术个性,最终使得他的花鸟画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朱耷的花鸟画沉浸着浓厚的人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意识,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创造了天马行空的艺术风格,呈现出画家个体的发自内心的呐喊,给人一种孤独的美学震撼,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朱耷在中国画写意花鸟画上的成就前无古人,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花鸟画拓深了水墨艺术的美学意蕴,具有无以伦比的艺术价值。

[1]胡光华.明清中国画大师丛书——八大山人[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卢辅圣.中国花鸟画通鉴[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会科学出版社,1983.

[5]石蕊.亦庄亦谐-亦古亦今——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现代解读,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朱衍美(1983-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朱耷白眼八大山人
买醋还是去看白眼?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高冷人设的八大山人作品价值连城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白眼”等十二则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从蒙克看向朱耷
遭白眼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