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2017-03-11董金玲

兰台内外 2017年1期
关键词:编研馆藏成果

文/董金玲

浅谈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文/董金玲

高校馆藏档案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社会价值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呈现出开放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点。高校档案编研是以高校馆藏档案作为主要对象,对馆藏档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辑、评价,并予以加工和专门著述,以满足档案利用需要的一项业务工作。

一、高校档案编研现状

1.编研素材重内、轻外。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以馆(室)藏的档案为主,以社会上其它档案信息资源为辅。高校建校时间、办学规模不同,决定了高校自身的馆藏档案资源的有限性。目前,很多高校的档案编研重加工整理本馆的档案,轻社会史料的收集,没有充分挖掘社会相关档案信息资源,导致编研成果信息量少,无法编研出有特色、高水平的成果。

2.编研工作重编、轻研。“编”是既有文献资料的编辑、整理,“研”则是在对现有档案编辑、整理基础上文献的再加工。高校档案编研重编轻研现象较为普遍。重视对档案原始文献、数据、资料的汇总,缺少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探讨,高校档案编研成果中有研究性价值的成果较少。

3.编研工作厚古、薄今。高校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馆藏档案,尤其是体现学校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的馆藏档案,常常成为编研工作的重点,这些档案除了本身具有较强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外,还常常成为学校的重要历史传承,备受编研工作者的青睐。编研成果中关注社会关注普通百姓的需求较少,能反映高校发展的佳品不多,缺少切入学术前沿的力作。高校档案编研还存在馆藏资料不丰富、编研质量不高、编研人员缺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基本途径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该突破史志、史料编纂范围,开发新颖性、知识性、学术性强的编研产品,来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不断消化、吸收前人优秀编研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编研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开发出有质量的档案编研成果,促进档案编研工作健康发展,从而为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为高校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1.拓宽编研领域。随着高校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高校探索国际联合办学、校校联合模式,要求编研工作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在档案开放的时代,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者要善于拓宽编研领域,最大限度地拓宽编研素材来源,编研信息要立足本校馆藏档案,面向社会各界,甚至面向国外高校馆藏档案,拓宽编研领域。

2.创新编研文风。要注重编研文风创新。要在前人编研成果的基础上吸收、消化再创新。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抓住新时期档案编研的新意特色做足文章。如,同样是名人编研,可以选择立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人物的形象、人物的精神世界、时代特点,突出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特点。编研的语言要清新活泼,数据要准确详实,版面设计要美观大方。

3.提高编研质量。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要有精品意识,要善于利用高校馆藏档案提升编研质量。一方面,要注重档案原始信息数据的摘编汇编,重“编”更要重“研”。既要重视条目汇编,更要做好专题论述,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精品。要持续关注重点领域的编研工作,坚持静态编研与动态编研相集合。还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努力将地域文化特点、反映高校自身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编研重点,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挥正面导向作用。

4.提升编研功能。随着档案数量增多,按类分专题的“辑”、“集”等编研方式,显示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巨大优越性。通过日常的编研工作的系统梳理,将不同档案信息分类,便于后期的查找、利用,弥补档案整理和收集、归档中的不足。档案编研实现了档案资源的集约化,将精华内容通过汇编摘要或浓缩提炼集中展示出来,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因此,要树立大编研思维,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编研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功能作用,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带来新活力。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猜你喜欢

编研馆藏成果
馆藏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验收成果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工大成果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