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探讨

2017-03-11高凯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风险建筑施工

高凯生

[提要] 财务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经营风险之一。本文分析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成因,提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0日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大部分企业带来了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大,作为经营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财务风险若是控制不合理,很有可能将企业推上不归之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传统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开始呈现市场萎缩迹象,很多地区利润空间逐步下降,甚至已经趋向饱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新市场拓展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资金状况、财务状况相对稳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潜在隐患也就逐渐呈现出来,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研究,也就越来越有必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装饰装修项目,还是土建项目、房建项目,普遍具有工程量大、不易移动、工期较长、工艺复杂等特点,建筑施工产品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其行业财务风险也随之具有特殊性。

(一)生产方式复杂,财务管理难度大。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是以项目为单位,项目在哪里,生产对象、生产场所就在哪里,人员就驻扎在哪里,流动性极大。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材料、机械设备等品种多,品类杂,也就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存货等的交易、分类、存放、管理、流转、核算等更加复杂,若是处理不好一个环节,很可能会引起管理混乱,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还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的占用过多或浪费。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对象一般体积较大,也就是说建造复杂,导致生产周期较长,一般都在一年以上,甚至三年五载,这么长的施工周期,也就导致了项目中会存在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影响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生产周期长、生产地分散、生产工艺复杂等,也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全面协调能力。

(二)施工项目流动性强,加大管理成本。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众多,一般施工项目会持续1~3年,因此企业的大型设备、技术施工人员等也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大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体积大、造价高,能够多次使用,但是移动困难。除了机械设备外,项目的流动性还带来不动产方面的管理问题,例如新设项目上需要搭建临时的住房、办公室等。这些不易移动的机械设备、厂房等,不仅需要负担平时的保养、维修费用,还需要承担项目之间的迁移、转运工作,这些工作往往工作量大,既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还增加了施工项目的成本,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融资量大,固定资产投资高,加大投融资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投资方面主要是指对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上面,资金投资额大,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有可能会造成企业或项目在短期内生产经营资金量不足,也就相對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融资方面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能力、偿债能力关乎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融资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设备更新情况,因此融资能力至关重要。

(四)工程承包制、分包制加大合同风险。建筑施工工程要全部完成,往往需要依靠一些其他工程承包企业,因为整个工程的完成,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特殊的机械设备,企业不可能具备所有条件,因此出于对成本的控制,常需要将工程中的一些特定工作任务分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这种层层分包的生产方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非常常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如何合理分工、协调作业,发挥分包制的优势,最大限度上控制项目成本,是企业应当关注的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一)构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指标体系能够准确、高速地识别出企业的相关风险,为风险防范奠定基石。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需要根据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筛选分析,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阈值,秉着重要性、开放性和零容忍性原则,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出来。本文选取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指标设置为: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借款货币资金比率。

将指标分别赋予合理分值,并根据企业近几年的实际财务指标值和行业平均水平标准等测算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将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相比较,以内插法为算法,计算出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综合得分后,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二)建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为了将财务风险防范落到实处,必须设立责任制,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可以选择兼任,由企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还应当吸纳一些外部的专家学者,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将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制定不同的预警责任,并将相关的责任风险落实,使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应对。

(三)建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第一,对财务风险预警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预测。对财务会计信息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抓住关键财务风险,从内部数据信息和外部行业数据信息方面进行对比,将人为原因等方面产生的偏差进行排除,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相关的责任层次成员要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位。

第二,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后,相关的风险责任人应当根据预测出的风险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并将处理方案上报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将方案落实,明确不同成员的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并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严格督导具体工作的实施,防止不到位处理,还应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第三,建立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报告制度。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财务风险的处理措施、应对方案,以及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造成的影响等。

第四,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企业财务预警准确与否的保障,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很难建立一个准确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第五,建立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信息时代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随着ERP等相关财务软件的越来越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就非常有必要在企业内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

第六,提高企业的融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等级,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应当注重企业长短期负债的比重是否搭配合理,控制好企业的总体负债水平。除此之外,除了通过常见的银行借款外,上市公司还可以考虑能否通过股票融资手段吸引资金,或者是通过债券融资、内部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而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降低融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丽坤.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2]马锦.建筑类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5.

[3]吕九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

猜你喜欢

财务预警财务风险建筑施工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