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思考

2017-03-11丁睿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内部控制商业银行

丁睿婧

[提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作用日益突出,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作为银行之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银行间竞争取胜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内容,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和目标,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分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9日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由于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导致其业务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所致,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加以控制。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经营方面的漏洞与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之中进行权衡是银行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成为了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而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和前提是提高现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

(二)我国银行风险分析。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信用实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但当借出资金因为借方违约而无法收回时便也形成了信用风险,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与不稳定;二是决策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形成了经营中的失误与风险;三是操作风险,近几年来银行、公司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由于工作人员或技术上的失误造成工作中的失误现象普遍存在;四是道德风险,内部工作人员道德缺失以及品行不端正从而在工作中出现以公济私、贪污贿赂等道德缺失现象也给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管及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及目标方向。内部控制以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与预测为基础,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以减少和防止损失,保障其经营活动能安全、高效地进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内部控制的管理范围要覆盖全面,贯彻于银行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与部分。并且管理工作应该审慎严格,切实达到高标准严要求,疏通内部控制渠道,保证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畅通有效进行。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各部门而言,应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保证监督、评价部门工作的独立公正。从而才能充实资本和扩大经营规模,并增强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提高竞争能力,提升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吸收更多的存款,增加资金来源抵御一定的经营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一)内部控制条件尚不充足。我们国家的银行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并且缺乏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银行金融体制机制发展不健全使得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外部文化环境和市场条件,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建设不能贯穿始终,并且相关的技术条件尚不成熟,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快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条件支持。

(二)忽视内部控制模式建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宏观控制框架和整体控制思想尚不充分,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过多地注重结果,以采取目标控制方法为主,控制具体管理活动内容为目的。在具体的内控过程中不能充分强调过程建设与管理思想建设,片面追求内部控制的结果,不能将过程要素建设与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严格有效的过程建设来实现高效的控制结果。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活动长期在非规范的环境下低效运行,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实施与运行。

(三)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不畅。信息是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商业银行管理过程中进行交流与衔接的中介,为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现阶段的银行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信息问题。首先,由于银行的内部控制机构臃肿、繁琐,中间传导环节过多,使得正常的信息传递渠道受阻,上级指示很难传达到下级手中,信息传递速度过慢或者得不到有效传递;其次,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甚至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由于会计核算和稽核工作的问题,导致信息准确度严重降低,大量信息失真,给银行的日常工作与管理带来困扰。

(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当前我国在银行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全面,针对性较弱,因此使得银行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指引与规范,在决策实施过程中易产生偏差或走法律边缘化道路。针对管理层仍缺乏利益权衡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内部稽核體制不充分,内部稽核机构与其他机构的相互独立性不够明显。并且相当一部分银行的内部评估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说仍旧是一种表面工作,并未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产生实质性影响与制约。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是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内部控制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第一,加强风险防御体系。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银行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警示,加强和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为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应对措施;第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构,加快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便适应动荡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三,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鉴于我国风险管理技术较落后的情况,所以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并配合我国银行运作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二)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首先机构设置的科学合法是设置的基本要求;其次规章制度要相互制衡、逻辑严密;最后还要成立一些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组织机构,如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贷款审查委员会、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并按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成立内审稽核委员会等。同时,各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经严格的调整与控制以符合巴塞尔协议的组织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说,高度完善的银行组织机构是其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机构保障,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商业银行高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有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需要优化其控制环境以保障内部控制的优化实施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力。第一,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内部控制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第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次过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管理层和经营层相分离的现象较严重,并且决策链过长,中间传导环节冗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学习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疏通信息传递和传送渠道,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以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第三,应建立公正透明的约束激励机制,以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

(四)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水平。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融业人员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绩效考核和审批制度,并定期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对于国际业务人员、业务创新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突出的业务竞争能力,不断把人才作为现代银行业竞争的优势,以适应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局面。

(五)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监督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要加强银行内部监督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严格审计银行内部工作,在一定情况下向上级组织汇报和反映问题,以减少银行运营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健全责任追究和惩罚措施,保障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公正透明。建立及时有效的动态监督检测系统,加强完善事前监督体系,加强信息追踪和业务管理,使其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更好地被监测与管理,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金融全球化趨势不断加强的现阶段,我国应注重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以适应发展需要,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大地,朱大鹏,彭龙等.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

[2]李勇辉,戴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海南金融,2005.

[3]姜少华,李雪.我国商业银行执行力缺失原因及对策[N].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内部控制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