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带连天堑

2017-03-11王鹏

户外探险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亮红牛峡谷

王鹏

虎跳峡以“险”闻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峡谷长17公里,中间江流宽仅60~300米,兩岸山岭和江面相差2500~3000米,谷坡陡峭。江流在峡内连续下跌7个陡坎,形成216米的短距离落差,使得水势异常汹涌。

31岁的张亮是中国高空扁带和长度扁带的纪录保持者,他从2007年夏天开始玩走扁带,至今已近10年。他说,回过头看,最初最难忘的就是因为走扁带这项运动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接着就是,在扁带上切身体会到了以前只是大道理的大道理;慢慢地,它就不止是看起来像走钢丝般的一项运动了,而更像是一种认知的途径。

2016年4月26日,一条25毫米宽、3毫米厚、60米长的扁带被架设在虎跳峡距离江水16米的高度。而挑战当天,虎跳峡刮起了5~6级的大风,伴随着些许降温,这与张亮此前熟悉场地时的天气大为不同。出于谨慎考虑,张亮先进行了多次试走,但效果均不太理想。最终他还是决定挑战。上午11时41分,在现场近千名观众的注视下,张亮从扁带在虎跳峡丽江一侧的起点出发,缓缓踏出了第一步,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挑战。峡谷内时不时刮起阵阵大风,张亮在扁带上摇摇晃晃,看起来险之又险。但他凭借着对自己超群实力的信心,在耗时5分58秒、迈出135步之后,稳稳地站在了虎跳峡香格里拉一侧的终点上,完成了挑战。

挑战成功后,张亮说:“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挑战,也是我目前经历过最具难度的挑战。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挑战成功给了我更大的自信,让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去迎接更难的挑战。”

机缘巧合

说起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虎跳峡这个扁带项目的时候,张亮说虽然自己过去有过到虎跳峡做项目的想法,但其实这次不如说是机缘巧合更恰当一些。是红牛这边策划的项目,恰巧找到了张亮。除了去过实地考察,张亮之前并没有特意为这个项目做过太多的准备。整个项目其实都比较顺其自然,张亮联系了几个有时间的朋友,明确了下彼此的分工就定下了。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在这之前,张亮在别的地方完成的一些项目,都是在为虎跳峡这个项目做准备、沉淀。但,因为周围环境不一样,难度也会大有不同。他说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因为他总觉得,做过了就是做过了,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目标了。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张亮能够静心沉浸在扁带的平衡世界中。

跨越虎跳峡

在虎跳峡挑战的过程中,张亮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挑战当天选择了一个并不擅长的方向行走,因为在扁带上不同的起点可以看到或者说可以参照的事物不一样,所以难度也不一样,因此造成了开始之前尝试了9次也没成功。这个数字是现场的其他人数出来的,其实张亮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掉落了几次,只知道没成功,但要成功!另外,除了起点方向造成的影响和不断掉落造成的焦躁,最大的困难其实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大部分时间,张亮可以不去想其他的事,但每次看到对岸的人和摄像机,还是会受一些影响,那就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重新调整心态和身姿。

在第一次尝试没成功后,张亮一个人到观景平台下,躺在吊床里把音乐调到很大声,憋着喊了两嗓子,不出声的那种。之后,他又调整了一会儿心态,和朋友聊了聊,说起刚才他在上面尝试时,走的速度比前几天适应训练时都快。这让张亮自己意识到,应该是在上面太心急了。越是这种心态,就越会产生情绪波动,从而导致呼吸不均匀,而最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掉落是必然的。接着,红牛的工作人员也过来跟他说,没关系,不成功也没关系。这也是在为张亮舒缓压力。

张亮说所有以上在休息时发生的事,让他放松了很多。在最后一次尝试前,又花了些时间调整呼吸和拉伸。最终,几乎是在放空的状态下,成功完成了。

其实,张亮说,完成虎跳峡后,好像还有多出来的那么一点余力,要不是后面有别的安排,同时一起过去的朋友也有其他的事,真有可能会继续在虎跳峡完成另外一个更有挑战的项目。

当然,张亮的这次成功,也离不开朋友们的支持。这次,有两个从北京过去的一起玩扁带的朋友一直陪伴着张亮。有他们在,张亮说自己会觉得很心安,可以更放心地做事情。一个叫李元亮,一个叫宋春雷,张亮说他们一个有可以让他身体放松的技能,一个有可以让他心理愉悦的技能。另外还有一个从奥地利过来的朋友,从技术上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张亮说,这些朋友对他很重要,绝对可以说,没有他们,不会有这次挑战的成功。

问其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张亮给出了一个有些禅意的回答:下一个目标就是让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下一个目标。

猜你喜欢

张亮红牛峡谷
公路桥梁静载试验检测技术探讨
三头牛和狮子
彩虹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峡谷情深
卖房
不团结的牛
张亮!你这个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