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山七剑 日月之光

2017-03-11默芋

户外探险 2017年2期
关键词:山脊西风登顶

默芋

金庸笔下著名的天山七剑曰:莫问、游龙、青干、竟星、日月、舍神、天瀑。天山山脉博格达群峰亦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七座,形同七剑。博格达北三峰,标高5213米,西壁有长短两冰川交错,洁白耀眼,百里之外就能看到,极似七剑中的日月,不久前终于跟搭档一起完成了這座山峰的攀登,连贯三日一气呵成,极尽攀登的快意。

周密计划

天山博格达七峰矗立,但因其攀登的苦难艰辛让人畏惧,阻止了许多向往的脚步。而我对此,向往已久。

我们没有选则博格达山区常见的西北方向路线。一是我不喜欢岩石线路,二是博格达山区只有一峰、三峰的西北方向有人攀登,其他方向,都因山体破碎冰川路线过长而没有人成功登顶过,如果能在陡峭的南壁走出一条新路线,这会更令人开心。

2016年夏天有一次到山里转悠,转到了三峰南侧,两条冰川从海拔4180米开始,往上目视到达4800米高度,其后连接到西山脊。在乌鲁木齐方向可以看到,往北翻过这道山脊后面是一道冰槽,往上直达顶峰南侧且高差不大的角峰。角峰与顶峰之间连接的山脊距离为130~150米,目测可通过。

此次攀登大本营计划建在海拔3170米的四号羊圈,这里方便且容易接应。从这里开始虽然增加了攀登高度,但冰雪路况相对稳定,安全更好控制些。大本营面对顶峰下有一条狭长的山沟,我们计划徒步沿沟上行到达海拔3480米的瀑布处开始攀岩,之前听说当地牧民有人从这里上到冰碛区采雪莲。基本可以确定此段攀岩难度在5.8~5.9,难点据说有两处。博格达峰以辉绿岩为主,以片锥保护比较可行,遇到少量花岗岩隙可以用机械塞快速保护。第二阶段,从冰舌开始直到海拔4800米之前是冰川,白冰居多,间或覆盖硬雪,这种冰雪线路是我们擅长的,可以用最少的器械、最少的保护达到最快的攀登速度。

而海拔4800米以上是岩石山脊,翻过去就可以到达后面的雪槽,锋利的辉绿岩山脊能否翻越是个难点,需要做好垂降的准备,也需要考虑在下方冰川寻找大的裂缝或者平台,以备不能返回时的备用营地,同时需要更长更多的绳索应对长距离下降。

最后是下撤—— 登山最重要的就是登顶后能够安全地下来。从3480米的瀑布处开始攀爬直到5213米的峰顶,岩石垂降预估为500米,按照50%自然锚点算,我们需留下8把岩锥,再加3把备用。冰川下降主要是打冰洞下降,22厘米的锥两根、其余以长冰锥为主一共备了6把。肯定有硬雪路面,所以还准备了2根雪锥;还有3、4号机械塞两只,快挂若干,8.1辅绳15米,50米动力绳用作攀登保护,60米动力绳配合下降和备份。每人都配了冰洞钩,全程1700米左右的技术性路段的升降就全靠这些家伙了。

对于未知线路的攀登,对随时面临的问题需要果断的判断与决定,最需要的是攀登团队坚决的执行力,这比攀登成员的体能技术更重要。西风(老罗),是我这几年遇到的非常好的一名合作队员,我们一起登过博格达主峰、卡鲁雄、姜桑拉姆,耐力、毅力、心理素质都非常好,很适合这种开拓性线路的攀登。同行的还有高山协作小杨。

开始攀登

11月17日,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抵达三个山村,徒步抵达海拔3175米的大本营。西风的朋友一定要把我们送到大本营再返回,到这时,真正知道后面路途艰辛的恐怕也只有我一人。西风心大,知道了我预设的线路就不再多问,只是坚决配合。小杨负责后面收绳、背负。而我得想办法减少队伍一切不必要的体能支出。

初冬的博格达已经很冷,阳光明亮但寒气穿透厚厚的衣服,很快胳膊腿冻得都要僵了。徒步3小时20分钟后,我们到达预设的大本营——四号羊圈。新疆山区的气温比太阳降得快得多,早早就被冻得钻进了帐篷,正好好好地睡一觉。另外,西风到乌鲁木齐歇了一天就上来,还没有适应海拔,虽然他适应极好,但还是要观察一下高反情况。

第二天,早晨阳光晒过来,听到旁边帐篷里西风清晰的说话,知道他没事,可以往上攀登一段。如果上去反应大,预设的C1不高,可以再有一天适应时间。这些天跟踪天气预报,后面的风雪天貌似有前移的迹象,能往前赶一天是一天。

沿河谷上行到达海拔3480米处的瀑布,开始攀岩而上,难度5.8~5.9。岩石冰冷冻住了山隙渗出的水流,岩缝里是没有风化干的薄冰。小心翼翼一路多打了岩锥上去,然后再保护西风和小杨上来,这样两段横移切到水槽靠边的地方,路又好走一些。冰碛冲刷后很容易崩塌,得轻手轻脚,一旦滑落即使不被埋了也要滑下去几十米。翻过这道终碛就到预设C1了,天还早,尽可能靠近冰川,后面的路可长着呢。最终C1建在了距离冰舌不足200米处,海拔3970米,背风又安静,重要的是不会有落石。

面前山体上的X形冰川是我们计划的路线一部分,能看得到的冰川的高度差在900米以上。这路线跟博格达主峰C2至C3段相似,高差却大了近一倍,三分之一路线以后就再也没有可以停下休息的地方,想要冰爪全齿站立,就得刨个冰窝把人挂在冰锥上才行。

快速攀登

雪山的清晨美好却难以让人愉悦,实在太冷,但攀登必须继续!向C2攀登的路况非常好,是我喜欢的冰川冰,表面一层硬的雪,冰锥保护非常可靠。有几道半明半暗的裂缝此时还很坚硬,够支撑我们通过。我喜欢这种快速攀登,在中午之前50米结组绳的保护锚点几乎不会超过3个。小杨收尾,只要我打下第三根冰锥他就可以跟上来。当然,我也考虑到有人可能会失手,会把我从最高处拽下来砸向他俩中的某一个人,所以我一直选择远离岩石的路线、保持斜向上升,尽可能的保障安全。

午后,困难开始出现,阳光直射导致身体失水很快,持续的单一前齿攀登也让体能开始下降,常看着镐尖入冰后引发的大小冰块冲向他俩,真怕哪一个被带下去,紧张得手脚并用紧紧贴在冰坡上。还好,西风、小杨都经受住了这一次洗礼。

危险总是伴随着每一个攀登者,只是或早或晚。傍晚时出现了一次滑坠。在我到达海拔4930米山脊后的某一刻,绳子突然就被拽紧了,那是我刚刚放下两枚塞子、建好保护站准备做上方保护引导他俩上的候,ATC紧紧地锁住了。对讲机听到西风的喊声,小杨滑坠。这段冰面异常坚硬,由于坡度在65度左右冰面无法沉积降雪,但山脊处低温高湿的对流空气在冰面上凝结了厚厚一层松散的冰粒,小杨踢得不够深的冰爪就这样滑落……保护站终于止住了滑坠,我心里像被炮弹炸过,还在嗡嗡作响,不知他俩有没有类似感受?

惊悚之后紧接着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山脊鞍部背风的地方被积雪筑成一个突出的雪台,就像楼房的阳台。这简直就是上天赐给我们此行最好的礼物,这一夜我们可以平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了。能打岩锥的地方都挂了保护,主绳穿过帐篷挂在安全带上睡觉,哪怕帐篷吹没了,我们还挂在绳子上呢。看着灯火通明的乌鲁木齐夜景,安安心心地睡了。

冲顶日

终于到了冲顶时刻。天气预报后天将进入一个大的降雪周期,我们还有两天的时间可以留在山上。在C2已能看到顶峰方向近在咫尺的山脊,但与Google地图尚不吻合,还不能确定后面的路线是易是难,看地图只剩下不到300米高差,最终还是決定带上帐布、备用衣物、一天的口粮去冲顶。

出营地不久就钻进了雾中,不敢再按原计划在雪槽里上升,能见度太低,一旦进入深雪区,不被雪崩伤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比着Google地图,凭着感觉切着右侧的雪岩结合部上升,这儿的雪厚且软,比攀冰累得多,但附着在岩石边缘攀登,总是能找到可靠的保护锚点。

风夹着雪迎头吹下来,过不多久就得吃一只能量胶保持一下体温,还好这次带的能量胶足够多。

中午1点半,雪坡开始变缓,这时已经距离出发近4小时,地图显示我们的位置已经超过5100米,风卷云雾恍惚间前方看到一道弧线,是山顶漂亮的雪脊线,心中一阵激动—— 手机地图显示的高度往往误差挺大,莫非该到顶了?

14点08分、海拔5148米,这是一个与主峰相连的角峰的鞍部。向北是一道蜿蜒到云雾里的雪脊,距离预设目标水平不到150米,在风雪中经历过漫长而艰苦的斜切后,这最后的一段山脊,虽然还看不到尽头,但已经不再让人那么忧心。

沿山脊前进,有弯曲的雪脊、也有狭窄的岩石断隙,把结组绳交替甩在凸起的岩石两侧,依赖自然锚点省了不少时间。山脊左侧是凌乱的山崖,右侧是直直切下去的悬崖。在翻过一块近3米高立在山脊上的巨石时,看到有人留下的岩锥,随后在距离顶峰不足50米的地方连续发现几枚岩锥,在只有我们三人的白茫茫的世界里,看到有人留下的痕迹,心里一下子踏实了很多。

终于,11月20日16点21分,海拔5198米。走到最后高低起伏的雪檐,从出发到这时已经过去7个小时,海拔上升268米,从地图上看我们已经越过了等高线中最高的点。下撤吧,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探索,前面依旧是时隐时现绵延的雪脊。下撤过程中拍到了一张照片,清晰可见后面的角峰与上升时的S弯(鞍部5148米)路线。我们直接双绳降下去,直到最初计划的顶峰下的西北壁冰川。

如果说博格达主峰冲顶前的路线是刀山,那这一段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跃,轻轻地用脚尖侧切入雪层,生怕大力会引发流雪。尽管有绳索保护,那一瞬间的跌落更让人心里难受。双绳长距离的下降非常痛快,又抄了一个近路,省了不少时间。回到C2已是晚上10点半了,又累又冷。这一天上升下降用了13个小时,但每个人看起来都似乎还有更多的精气神。

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慢下撤。C1后面下撤时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绕道走了东冰川。瀑布处攀岩上来时两侧山体风化落石严重,谁都不想再听到那恐怖的落石撕破空气的声音,多翻了一个冰达坂后从东冰川撤回了大本营。又一次行走在漆黑的夜里,但是心情轻松了很多,不管多晚回到营地,我们终于安全地撤下来了。

后记

这次攀登比预期提前了两天完成,所以每个人都很累。中间有一次滑落,也是因为劳累,技术动作没有到位。而没能做到早起床早出发,导致了夜行,这其实增加了风险。

我们这次选择南壁转西北壁再转西山脊的新线路,路程长、高差大(大于2020米),但路线安全性较好;C3/C2备用营地未启用,减小了风险;轻量化落实得比较好,下撤只丢掉4枚岩锥、1枚雪锥,绳套若干;由于前期观察细致,整个攀登基本在预定路线上,没有出现大的起伏波折。

这是我喜欢的一种攀登——了然于胸,而后一个一个难点去解决。

另外,此次发现的前人留下的攀登痕迹与网上查到的攀登不在一个方向,可以说明,除了有记录的日本登顶者以外,应该还有其他未记录的登顶者;以海拔计此峰低于东峰5302米的高度,实为博格达群峰之五,故命名为天山七剑之“日月之光”;尽管已拿到官方颁发的登顶证书,但GPS显示的高度仍与书面高度有些差别,望有后来者再次确认真实高度。

提名

罗彪、古奇志完成四姑娘山幺妹峰新线路

时间:2016年11月17~20日

路线:CMDI向导之路

难度:D+/ 60度/ M4+/AI 2+,技术攀登高差1050米

提名理由

四姑娘山幺妹峰海拔6250米,山形陡峭,冰川极不稳定,攀登难度很大,是典型的技术型攀登山峰。自2004年国人首登以来,陆续有三对中国攀登搭档成功登顶幺妹峰,但遗憾的是2015年登顶的两位攀登者于下撤途中遇难。2016年11月20日,中国攀登者古奇志(古古)、罗彪经过四天的艰苦攀登,最终成功登顶,开辟新路线“CMDI向导之路”,并于第二天成功下撤。此次攀登秉承轻量化原则,线路风格清晰干净,为略显平淡的2016中国攀登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猜你喜欢

山脊西风登顶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5G登顶
黄昏
山脊新能源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西风辞
成功之后
Blending East and West
最干、最冷、最平静的地方
Because It?s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