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大数据视阈下网络涉军舆情管控策略

2017-03-10吴小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年11期
关键词:视阈舆情军队

◆吴小康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陕西 710068)

新大数据视阈下网络涉军舆情管控策略

◆吴小康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陕西 71006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形式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领域,网络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同样带来了调整与矛盾,军事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涉军舆情大范围非理性爆发,就极有可能对社会发展以及军队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建立网络涉军舆情管控体系,积极应对网络发展对涉军舆情的影响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文中将对新大数据视阈下网络涉军舆情呈现出的特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控策略。

大数据;网络涉军舆情;管控策略

0 前言

新媒体的产生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军事相关的活动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渗透、宣传和多维拓展,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的涉军信息与舆论严重影响或干扰部队正常开展军事活动,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为了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降低网络涉军舆情宣传的负面效益,有关部门应当对大数据视阈下的网络涉军舆情发展予以关注,从其发展特点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1 新大数据视阈下网络涉军舆情呈现出的特点

(1)现实性与虚拟性

网络涉军舆论呈现出现实性与虚拟性共存的特征。在网络发展的推动下涉军舆论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且这类信息往往会受到人们激烈的讨论。这表现出了涉军舆论具有较强的激烈性与复杂性,同时由于网络具有高度的虚拟性与开放性,网络涉军舆情真假难辨,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蓬勃发展,微博、微信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广,同时它们也成为涉军舆情信息形成的重要网域。微信、微博平台都是具有虚拟性的网络空间,而导致涉军舆情传播、发生以及进一步发酵的中介性事件却具有现实性,这决定了网络涉军舆情是兼具现实需与虚拟性的。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可以得到较好的监督与管理,此时虚拟化的网络涉军舆情可以得到较好的监管,另外,随着人们意识的发展,很多网友希望在网络中看到真实的事件与消息,甚至是亲身参与其中,网络直播、视频传播等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涉军舆情现实性的发展。

(2)失衡性与交互性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过程具有现场性、即时性以及简短性等特征,在短时间内一篇推广消息或微博、微信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宣传力与影响力,获得大量的关注、转载以及评论,而由于传播速度快,很多受众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盲目的将消息进行转发与传播,同时由于媒体之间具有交互性,一个平台的消息可以通过复制、转载等方式共享到其它的平台,消息的影响力将会成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失衡现象极易发生,如重要涉军舆情在网络平台爆发时,主流媒体可能会失去话语权,继而无法起到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致使涉军舆情的传播呈现出失衡状态。除了话语权失衡外,还有即时互动引发的失衡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群可以通过网络营造热点、宣传自己,此时有些网络推手就有可能将自主收集到的军事图片与信息在媒体上进行传播,制造舆论热点,最终导致网络涉军舆情的失衡。

(3)难控性与无序性

近年来我国网民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接触网络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人们甚至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网络的使用超过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网络舆情传播的中心,在这类平台上传播的网络涉军舆情会被不断的放大,由于新媒体监管机制的发展并不成熟,依旧存在较多的监管漏洞,因而网民所发布的内容可能会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或者具有情绪化特征,继而是网络涉军舆情呈现出无序性特征。一些敌对势力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负面涉军舆论,影响军队的形象塑造与现代化建设,甚至煽动网民,激发其仇军、仇富等不良心理。

2 新大数据视阈下网络涉军舆情呈现出的问题

(1)无法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网络涉军舆情的传播速度是极快的,甚至以核裂变的形式传播,此时很多具有敏感性的涉军舆论也会在网络推手或水军的影响下大范围传播,并产生风暴效应。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消息或敏感性舆论,社会以及军队发展都将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然后由于军队具有特殊性,很多消息都是保密的,涉军舆情的传播、收集渠道不顾畅通,只有通过在网络偶然浏览或上级通报,军队才能及时知晓这些问题,此时的工作就显得极为被动,负面消息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2)网络涉军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迟缓

虽然网络在军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但是网络涉军舆情监测仍属于新的领域,涉及到许多的技术问题,如舆情变化趋势研判、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但是由于国内的相关研究与经验较少,且军队相关的软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体制内缺少专业的涉军舆情监测、调控处置人员,因此无法及时应对敏感问题与负面消息。同时单靠某一单位或部门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在处理舆情时与地方网信、公安等相关部门有效协作程度不高,造成处理舆情事件的效率也不高。

(3)军队人员流动性强且个别人员形象意识差

近年来部队呈现出人员流动频繁、新老更替加速等特征,由于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官兵军人意识不强甚至仅仅将部队作为个人发展的跳板,一些退役人员回到地方后并没有把“老兵”这一身份事关军队形象的问题予以重视,做出一些言行失当出格行为,部队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官兵展开教育与引导。同时部分官兵年龄较小、思想认识尚不成熟,在使用手机与网络时将涉密任务或场所暴露到公众视线中,继而引发泄密等问题的发生。个别人员遵纪守法不够,人为制造和引发炒作点,不少网络涉军负面炒作是因为军人本身出现了违法乱纪问题,一些军车驾驶员特权意识作怪,存在不遵守地方交通法规、开斗气车霸王车等等,加之处理问题失当授人以柄,很容易引发重大涉军负面舆情。

3 新大数据数据下网络涉军舆情管控的有效策略

(1)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军队内部首先应当对网络涉军舆情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第一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工作人员对涉军舆情问题进行宣讲,让官兵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明确网络是有利有弊的,而过度炒作涉军信息是具有严重危害的。第二,军队人员应当提高媒介素养,一旦发现有涉军舆情等敏感问题,应当及时作出反应与处理;第三要强化军人的形象意识,认识到其一言一行都会对个人以及军队形象造成影响。

(2)建立健全舆情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的舆情管控机制是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军队应当意识到网络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要有效利用好网络,做好宣传工作,并预防问题的发生与扩大。军队应当建设舆情监管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监管队伍,提高其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对涉军舆情展开全面的监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保证问题处理的及时有效。另外,还应当根据军队的实际情况,主动设置议程,及时有效发布有关信息,掌握舆情控制的主动性,向外界展示军队积极向上的形象,掌握好话语权。

(3)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管控

舆论引导讲究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单一部门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在监管、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群体的力量,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配合,还要发挥军地协作优势,主动与地方网信部门、主流媒体、网站论坛、意见领袖、舆情引导专家协调行动,主动与其建立重大涉军舆情信息共享制度、会商研判制度、联动处置制度,交流重要信息,共同分析研判,有效协同应对,形成舆论引导的整体力量,妥善解决涉军舆论引导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掌握涉军舆情传播的主动性。一旦在网络发现有造谣涉军信息等不法行为,应当依法追求其责任,并在主流媒体平台或者军队网站上进行澄清,驳斥不良消息,保证舆情处置及时有效。

4 结语

利用新媒体平台渗透、舆论引导、获取军事情报信息是新大数据时代军事领域发展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相关单位应当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监管机制,对网络涉军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以及管理,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从当前网络涉军舆情的发展来看,其呈现出了现实性与虚拟性并存、失衡性与交互性并存以及难控性与无序性并存的特征。在实际的监督与管理中,相关单位无法对信息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相关监测系统的建设较为迟缓,而军队人员流动性强且个别人员形象意识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军队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相关单位应当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健全舆情管控机制,并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管控。

[1] 樊杰,顾福洋,李祥.新媒体语境下涉军网络舆情时代特性分析[J].中国报业,2017.

[2] 杜柯柯,张裔,王晓月.大数据视阈下网络涉军舆情管控策略[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

[3] 孙志友,李大华.新媒体时代涉军网络舆情的引导[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视阈舆情军队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