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生态与选人用人的关系

2017-03-10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选人用人良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营造一个‘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今年6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贵州省检查纪检监察工作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以新面貌新气象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可见,涵养好政治生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治生态集中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政治发展环境以及政治生活现状,综合体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态势。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说:“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实施并取得效果,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过硬的领导班子,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其坚实的组织基础。正确的路线要靠好干部去执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要靠好干部去涵养,打造一支好干部队伍离不开正确的选人用人。所以,政治生态与选人用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选人用人政治生态的内在推动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的内涵比较丰富,主要指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文化等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结果。其外延也比较宽泛,主要指政治主体发展的状态和生存的环境,综合反映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态势。具体有严明党的纪律、惩防腐败、正确选人用人、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等。尤其是选人用人影响着每个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主要体现为:

一方面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原动力。正确的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根本,它决定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历经几代人英勇奋斗苦干出来的,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艰辛,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打拼出来的;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曲折才前进发展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离不开我们党在各种条件和各类环境选拔和培养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离不开他们的顽强拼搏、浴血奋斗。当前,我们党正在努力完成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事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是伟大事业的创造者,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更是政治生态的原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政治生态的这个“源头活水”被污染,将会影响政治环境的风清气正,可能会出现选人用人的“潜规则”,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带来党员干部队伍的“逆淘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找不到干事的平台,进一步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以,只有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使各方面的干部力量充分集聚、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另一方面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正确的选人用人体现在制度的完善、机制的健全、程序的规范和监督的到位等等,正确的选人用人指引了政治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选人用人上如果搞暗箱操作、跑官卖官、权钱交易,就会玷污政治生态环境,就会影响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就会影响整个政治环境的发展方向,就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治国之要,唯在用人,所以选人用人导向决定了政治生态的发展方向。如果选人用人导向正确,党内政治生活就会风清气正,干部就会风正劲足、同心同向;如果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干部就会歪风邪气、一盘散沙,政治生态环境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二、政治生态是选人用人的外部保障

政治生态是一种政治空间和行为环境,每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为是有界限的,行为方式也是有约束的,谁的行为超越特定的行为空间,就要受控制被约束。如果政治生态恶化,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用人的腐败问题,就会影响选人用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选人用人就会发生偏差,就会出现选人用人的“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淘汰定律”也可能会重现,即清官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无法独善其身。如果政治生态恶化,将伤害廉洁清正的干部,使他们在官场举步维艰,难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了能在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求生存,也可能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入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队列中去,产生跑官要官、权钱交易、溜须拍马等行为。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选人用人工作中本应该严格的推荐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程序都会流于形式,使选人用人缺乏有力的保障。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只有在选人用人上客观,公平、公正、公开,才有利于人才的优胜劣汰。所以,要保证选人用人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做外部保障。

三、政治生态要良性发展必须与选人用人协调发展

影响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因素无外乎有两个,一是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二是在选人用人上的干预。要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必须使政治生态与选人用人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在选人用人上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完善选人用人体系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核心。选人用人体系的完善,首先必须有科学的标准,并切实把标准贯彻落实到选人用人的全过程。要认真制定德、能、勤、绩、廉等考核、考评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特别是强化“核心意识”的考量标准。对“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考量,把是不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干部考量的首要标准,看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对党忠诚不忠诚,准确鉴定干部的政治觉悟,认真辨别干部的政治表现,仔细甄别干部的政治素养。严格按照选拔任用的程序选人用人,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其次,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邓小平同志曾说: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面性及长期性。好的制度是能够推动选人用人良性发展,政治生态向好发展的保障。好的制度体现在选人用人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在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用决策等环节的工作上有相关的制度作保证。当然,制度的持久性在于落实。用好制度选人用人,关键在于抓好制度的积极执行和有效落实,真正让好制度发力,让铁规生威,使政治生态良性发展。

强化选人用人监督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选人用人的监督,我们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选人用人的监督中积极坚持原则,敢于抵御各种不正之风,敢于动真金碰白银,挡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弘扬了正气,严肃了干部工作纪律。当然,加强选人用人监督,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还必须立法,让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媒体监督都在法治框架内相互平衡,依法依规监督。把党管干部、群众参与、程序公开、责任追究等干部的选拔任用要素科学地渗透到法治中。

严格选人用人要求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净化选人用人环境、严格选人用人要求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在用人上只注重“用”,忽视了“管”,出现了对待干部上存在“重使用、轻管理”“重培养、轻监督”“重激励、轻惩戒”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所以要按照“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要求抓好选人用人的落实。在选人用人过程中,严格按选人用人的原则、相关的政策制度实施,始终把“好干部”这把尺子作为测量选人用人的基本遵循,把对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考核、奖惩作为选人用人的子系统融入干部管理的全过程,为政治生态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使政治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用人还需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