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

2017-03-10段英杰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读写器中间件标签

◆段英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213000)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

◆段英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213000)

物联网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们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联网,必须对其概念及关键技术进行熟练掌握。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在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将物联网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机制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应该对物联网的模型构建进行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给出相应的构建措施。

物联网;RFID技术;体系构建

0 引言

物联网就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连在一起,包括汽车、建筑物、商品、日常用品等,甚至包括人。其主要借助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让智能化识别与管理成为现实,可以实现物与物的普遍而广泛的联系。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设备多样、多网融合、感控结合。互联网时代下,每一件物品均可以实现寻址、通信、可控,这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物联网的概念得到了很广泛的关注,很多国家将物联网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1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联网体系的自身问题

对于物联网系统来说,其自身的问题是影响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包括规模化问题、标准化问题以及数据问题。规模化问题主要针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为了使物联网系统可以获得完整可靠的数据,必须在物联网中布置大量的智能节点和RFID设备。如果感知层的某些器件出现问题需要其他的器件来代替,规模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标准化问题主要包括RFID技术、通信协议以及应用层的标准化,要想使物联网的国际化程度扩大,必须加强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建设;通信包括智能节点之间、智能节点和中间件之间,中间件与互联网之间的有效连接等标准化建设;应用层的交互界面的标准化也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数据的处理,物联网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持续、稳定、安全,还应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使得网络延迟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对于不同信息的处理需要采取不同的传输策略,对于数据的隐私权和数据库进行管理等,都应该保证其信息的安全便利。

1.2 在信息采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采集模型类型很多,常用的感知模型幼儿园感知模型和指数感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大规模的分布模式会使得实际需要的节点投入量过大,以便获得更好的节点密度,但是,也会由于节点分布不合理出现感知盲点,所以,对于智能节点应该进行优化管理,一般应该首先给出节点分布的感知模型,结合该模型构造目标函数,使得算法在约束条件下得到优化。

1.3 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有RFID标签信息安全、无线通讯信息安全、网络传输信息安全、信息存储及处理安全,可以通过加强标签制作,对防伪及标签数据的认证工作进行改善,可以将先进的云计算技术运用在信息安全工作中,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及处理工作。

1.4 数据处理出现的问题

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数据过滤和容错、编码和压缩、数据融合、数据库的管理以及数据评估等,数据融合问题应该将算法的融合作为核心任务。在进行物联网工作的实际应用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融合算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及高效性,还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可控性。

2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2.1 RFID技术的一般概况

RFID技术是物联网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和标识,主要用于物联网的应用阶段,物联网既可以实现物物连接,又可以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和管理。RFID技术可以做到让物体开口,使得其在物联网感知层中的地位尤为突出。RFID技术的防水防磁、耐高温性能很强,可以实现远距离读取,对数据进行加密,由于存储数据容量大,可以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物联网中,提高对数据的处理效率,可以弥补传统识别技术中的不足。所以,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2.2 RFID技术对物联网的推动促进作用

物联网必须与互联网建立信息联系才能使得不具备智能的物品联系起来,这一过程需要感知层才能实现,要想实现感知层的建立必须满足无线、自动的要求,硬件设备的形状必须能进行改变,大小也可以进行调节,其造价低、成本小,可以承受恶劣环境,RFID技术就成为了物联网系统的首选。完整的RFID技术包括读写器、电子标签和应用软件三部分,读写器将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发送给电子标签,如果标签是无源标签,可以借助感应电流将读写器中的信息发送给读写器;如果是有源标签,那么就会主动将芯片信息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将信息发送给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在物联网体系中,每件物品上都会贴上一个标签,将物联网与物品联系起来,RFID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使用的第一个技术,可以说,RFID技术催生了物联网。RFID增强了物联网的功能,不但可以提供物品的静态信息,还可以提供物品的位置信息以及周围的温度湿度信息,使得其智能性更强。

2.3 RFID的发展趋势探究

(1)标签产品的多样化,未来的用户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单一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对于产品的系列化组合要求越来越高,结合其他的高科技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运用GPS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多功能识别。

(2)系统网络化,RFID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每件产品需要借助电子标签来获取自己的身份标签,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实现结合,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越来越好,随着统一标准的建立,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越来越强,使得产品的替代性越来越高。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在未来RFID技术会越来越重要。

3 物联网系统的构建措施

3.1 感知层的构建

感知层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完成对产品的信息采集和识别,结合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网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环境信息,还能够精确识别出物体,对于RFID的识别范围也可以得到扩大。其中,智能节点由RFID阅读器和WSN节点技术融合而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对感知层的构建进行实际的需要分析来确定。

3.2 网络层的构建

网络层包含着物联网的中间件和域名服务,处在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之间的中间件系统称为中间件,主要将前端硬件的复杂性进行屏蔽,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输送到后端的IT系统。域名服务相当于域名解析,可以为中间件系统指明采集信息的方法,将给定目标物的信息码定位到相关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对于网络层的构建应该重视中间件和域名服务的结合,保证其构建的合理和高效运行。SAVANT中间件适用于海量数据处理,在物联网中扮演着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负责处理不同应用的数据读取和传输。ONS将EPC标签中的产品电子代码进行解析,借助格式化转化为EPC域名,ONS再一次查询之后,可以反馈域名对应的一个或多个PML地址。

3.3 应用层的构建

应用层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包括物联网客户端、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对于物联网的架构模型的构建,以USN的高层架构为主要技术,不能完全反映出物联网系统的功能划分、组网方式,所以,在实际构成中需要设计通用的功能结构模型。PML语言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来对物体进行描述,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层次结构,可以用于工业商业的软件开发以及数据存储。

4 结语

对于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探索仍然处于关键阶段,推动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应该将技术突破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力度,将产学研合作进行深化,对于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合作研发,构建更深层次的物联网联盟。还可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对RFID技术进行标准化规范,注入相应的资金,整合相关的资源,使得物联网的结构成本得到优化,将物联网的相关应用进行推广,使得物联网的相关效益得到提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物联网中的信息进行保护,使得物联网的使用范围得到扩大。

[1]葛付伟.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J].电子测试,2015.

[2]陈新.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

[3]张捍东,朱林.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

[4]张金旭,张金社.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J].电子商务,2010.

[5]汪洋,陈江.浅析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金卡工程,2016.

猜你喜欢

读写器中间件标签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RFID中间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基于Android 平台的OSGi 架构中间件的研究与应用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中间件在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
基于视频抓拍读写器的高速公路防倒卡研究
基于随机时隙的RFID读写器防冲突方法
一种支持智能环境构建的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