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赤子情

2017-03-10谭路

中国扶贫 2017年5期
关键词:茶园村民旅游

谭路

“茶山上的那个小阿妹,俏呀俏模样,十指尖尖采茶忙,引得蝴蝶翩翩飞呀,蜜蜂嗡嗡唱……”满山的翠绿,清纯可人的采茶妹,一曲脍炙人口的《茶山情歌》描绘的茶园风情,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其中。如今,这幅景象在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村就可以见到。手拿画笔,沾彩泼墨的画师,便是村第一书记曾守福。

“下党村旧称党川,因溪水川流不息而得名,位于寿宁县的西北部,距离县城43公里,自1988年建乡以来一直为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明清古民居40多座,祠堂两座。全村总面积1.38万亩,其中茶山680余亩,主要品种为金观音、黄观音、富云6号、白牙奇兰、金牡丹、正山小种等。下党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里现有人口309户、 13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五保户10户,残疾人3人。”谈及下党村的情况,曾守福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2014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这天,接到福建省委组织部的“派令”从福州一路颠簸而来的曾守福,第一次踏上下党村的土地。“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曾守福当时的真实心境。

“神仙下凡还得问土地”,曾守福深知情况摸底的重要性。之后的三个月,他深入群众,挨家挨户“地毯式”走访查看。早出晚归,几本厚厚的村情材料换来的是曾守福对下党村的了然把握:下党虽穷,但不是没有资源,它有独特的优势——山川秀美,生态保持较好,溪流蜿蜒,水库风光旖旎;人文资源独特,下党乡是习近平总书记1989年到2002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唯一挂点联系的特困乡,有总书记三进下党、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的故事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党村銮峰桥是中国第一古廊桥、国家级保护文物,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文昌阁、红军洞、王氏宗祠、八角仙殿、“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功在家園”、“三槐堂”等文物古迹。

根据以上情况,曾守福提出“一心二业三推动”的驻村工作思路:一心即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二业即抓住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产业,三推动即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推动互联网思维在乡村传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下党村的山乡巨变,开始了……

山披绿裳亮“金”光

“下党村的水土好,空气湿润,云雾缭绕,特别适合种茶。”曾守福难掩对这一方碧水青山的自豪。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之倾注无数心血的现代化茶园,从诞生到发展的颇为不易,实乃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尽管下党村有较久的种茶历史,但由于交通闭塞,安守自乐的村民一直沿用传统粗放型种植方式,当地良好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福建向来是产茶大省,如何利用下党本身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一直是曾守福倍感焦虑的问题。

2014年,下党村与经济条件较好的福建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签订协议结对共建。曾守福同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一起商讨茶叶种植模式如何创新,最终策划并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下乡的味道”,在全国同类品牌中第一个植入“消费扶贫”的理念,将“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作为广告语,将“诚信、质朴、原生态”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采取“企业进村、老板入户、结对帮扶、贫富互助”的方式,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聚合爱心,定制茶园。

曾守福在下党村茶园的生产管理全过程中积极落实“绿色安全”理念:由茶叶加工车间里的8个摄像头,以及茶山上架设的26个摄像头组成的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成为下党村扶贫茶产业的一张名片。茶园农户通过专门研发的手机APP客户端可以随时查看茶园种植和加工状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了风险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下乡的味道”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在北京地区正式亮相,“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理念,顿时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首秀大获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企业家和单位都积极参与扶贫定制茶园认购活动,以实际行动给予下党村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和支持。

以往,下党村的茶农种茶,还得操心怎么卖出去。因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卖茶全靠进村收购的茶贩子“单方面”叫价,茶农一直处于被动位置。茶贩子漫天压价,茶农挣到手里的钱寥寥无几,也形成了茶价低——不愿种——茶叶少——无人买——茶价低的恶性循环。

曾守福在下党村成立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茶园的日常管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可加入,在统一标准规范化的管理下,贫困户种植不打农药的纯“绿色”山地茶叶。公司投入15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聘请专业人士制定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茶叶品质达到国家QS认证标准。公司还负责茶叶的统购包销,确保每斤10元的收购最低价,不伤害贫困户的利益,夺回了茶价的主动权。

思想决定出路。现在一提到下党村的茶,都知道“春水秋香”,即下党村的茶分春秋两季采摘,清明时节左右的春茶茶汤翠绿,醉人心脾;而秋茶在品相上虽不及春茶,但泡水后的独特香气回味无穷。2016年,当地茶叶每斤均价从原来的2.4元暴涨到10元,每亩茶园的收入从2000多元上升到6000元,茶农收入连翻几番,全村集体收入达到22万余元,下党村终于能赚钱了!这组数字单独拿出来跟全国其他村子比,也许并不亮眼,但只要一想到2014年的下党村还是一个毫无经济能力,因修路欠下近8万元外债的“烂摊子”,令人大为叹服。

下党村现有茶园规模已达到252亩,总产值突破600万元大关,其中线下销售超过500万元,网络线上销售冲破100万元。“明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绝对没有问题!”曾守福的语气里是十足的自信。

古村民宿迎客来

下党村有钱进账了,但种茶仅在春秋两季有产出,如何保证村民们在夏季茶园休整期也有收入,成为曾守福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下党村群山环绕,溪碧涧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村内保存良好的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还有修建于1800年、距今已有217年历史的下党廊桥……“这些可都是能下‘金蛋的‘金母鸡啊!”曾守福又找到了一条创收脱贫的路子。

要让弥足珍贵的古建筑产生经济效益,首先就要对下党村现存的古村落建筑进行保护,曾守福废寝忘食地准备各种申报材料,积极奔走。最终,下党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目录,并拿到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后门山地质灾害点整治”“后山景观改造”等项目。有了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下党村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后盾。

怀揣1200多万元项目资金,曾守福带领下党村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建设。

修路是头等大事。下党村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进村的40多公里道路有一万多个坑洼,坐车要将近两个小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曾守福一想起来就心有余悸。他向省政府、省交通厅争取各项资金共计2300多万元,前后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了以往需要十年才能修通的全村公路。

斩断穷根必须斩断穷念,曾守福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当地村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村里为村民争取来了建设资金,可村民在修建房屋时却不太重视卫浴设施。要搁以前无所谓,反正是自家住。但现在既然要搞旅游,客人来下党村旅游,如果连基本的卫浴都难以解决,肯定会影响旅游体验的,就算来了一回,还有下回吗?为此,曾守福当机立断,实行了一项奖励政策:凡是迁入新村的村民,修建房屋附带厕所浴室的,每户补助2000元;在旧村修缮民居加盖厕所浴室的,每户补助5000元,这些补助金全从项目资金里支出,卫浴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我们对顾客定位很精准,消费群体主要有摄影师、设计师以及写生的画家、学生等。充分展现闽东北特色的民宿,加上当地极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全是我们的旅游名片。我们还计划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游客住宿、举办培训、会务接待、餐饮服务等四大功能。”谈及下党村的旅游扶贫发展前景,曾守福满怀信心。

因病致贫的村民王光玉一家三口以前挤在一栋“漏风漏雨”的夯土屋,没钱治病靠硬撑,没钱吃饭靠接济。2016年,借助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王光玉办理了金融扶贫卡,以0.36%的优惠利率贷款开起了农家乐,尽管开业不久,但由于经营有方、踏实肯干,生意日渐红火,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进账,加上茶叶收益,王光玉一家脱贫指日可待。

男儿泪 赤子心

“我还哭过好几次,说起来挺不好意思的。”这位壮实的汉子提及当初开展工作的艰辛,也曾被“难”出英雄泪。

“下午还跟单位同事在打篮球,吃晚饭时就接到领导的调令电话,通知我第二天出发下乡。爱人给我收拾行李时,还以为我像往常一样出去个两三天就回。听说我这一去就得三年,当时就懵了。她自己也要上班,孩子怎么办?好在岳父母通情达理,帮忙照看小孩,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虽说我自己也是农村出身,可到了下黨村,真是被这里的条件惊住了。那一夜愁绪万千,一想到这里的烂摊子无从下手,还有家里年迈的双方父母,年幼的孩子……觉得真是个难过的坎儿,也是我来下党第一次流泪。”

如果说第一次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对家人的愧疚,那么第二次则是感动于知遇之恩:“军令如山,既然来了,肯定就得为当地村民办点实事。当我召集村民介绍脱贫工作规划时,基本上大家都云里雾里,不太能接受‘一心二业三推动的理念;再加上下党村当时的条件,很难让人相信这里会有发展潜力,也就没人愿意投资。当时那个难啊,真是一言难尽。后来,调至寿宁县任县委书记的汤孔忠找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小曾,我来这当县委书记,我们一起好好干!”曾守福表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外界,并且付诸于行动的支持:“当时什么话都难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眼泪就出来了。”

2017年4月,曾守福三年任期即将划上句号。在他的带动下,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硕果累累:下党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因病暂时不能脱贫的5户外,剩余的27户成功脱贫,村集体收入达22.3万元;下党村接连被宁德市评为“十佳旅游线路”“十佳旅游特色乡村”、“十佳旅游品牌”和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2016年6月,曾守福本人也被评为宁德市寿宁县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9月,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

猜你喜欢

茶园村民旅游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旅游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