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为证

2017-03-10谢体坤李佳旭

中国扶贫 2017年5期
关键词:遵义市第一书记驻村

谢体坤+李佳旭

他们走进乌蒙山、武陵山深处,沟沟岭岭,有汗水、有责任;他们走进芙蓉江、赤水河畔,弯弯曲曲,有脚印、有真情。穷在深山有人问,穷在深山有人亲。扶贫济困人心暖,富民安康党恩深。他们就是贵州遵义市的1698名第一书记。

1698人赴“前线”

“会做土陶的人家,鼓励他们重操旧业;能开餐馆的家庭,我们提供思路和服务。”“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根据每个家庭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脱贫方案。”这是周成军驻村的最深感受。

周成军是遵义市播州区委宣传部派驻枫香镇花茂村的第一书记。刚到村里,村民见到这个“书生”,不以为然地说:“什么第一书记,就是来走走过场。”“村民种什么,养什么,他这个外来人说了能算?”

来花茂村的第一个月,周成军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每天走访,在了解村情民意中寻找适合该村脱贫的法子。

得知村民母先才是制作土陶的好手,周成军动员母先才把土陶发展成游客体验制陶工艺的陶吧。当初的好点子,现在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到母先才家体验的人排起了长队,一年下来,收入不菲。

走对路子才能赚来票子,“刘娣生家有劳动力,还有地段不错的房子,又有在餐馆打过工的经验,我就动员他开农家乐。不到一年,毛收入就达到了二十万元左右。”这是周成军为贫困户开出的又一个“致富方子”。

这个小村庄曾因贫困荒芜被称为“荒茅田”。如今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转眼几年间,便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荒茅田”也由此改名为“花茂村”,寓花繁叶茂之意。

两年来,像周成军一样,来自省、市、县各级的1698名第一书记,自带行李、炊具,从机关奔赴遵义市871个贫困村。他们从繁华都市来到边远山区、贫困村寨、广阔田野,走近农民、心系热土、向贫困宣战,向落后亮剑,和群众一块苦、一起干,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施帮扶项目6194个

“驻村帮扶就要动真格、出实招”。贵州茅台集团派驻道真自治县洛龙镇三院村的第一书记罗伟深有感触。去报到那天,跋涉了好几里山路,罗伟一下子明白了这个村的致贫原因。

修一条通车路,把村里的农产品运出去,是山里人的梦想,也成了罗伟的目标。

为了让村民梦想成真,罗伟奔走于茅台集团和交通、农业等部门,制作规划、论证项目,争取资金技术,积极协调单位帮扶出资3000万元,规划实施小康路建设,协调60个企业基层支部捐赠资金140万元,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石榴、脐橙等经果林230亩,种植辣椒、花椰菜等商品蔬菜800亩,援建冻库1个。如今,村子里通了水泥路,多数农户的房子进行了改建新建,还有了自己的经果林或蔬菜基地,村民们脸上挂满了笑容。

余庆县大乌江镇箐口村第一书记赵燕,联系“娘家”——遵义市教育局对箐口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进行调整扩建,解决了当地孩子就近入学问题。

绥阳县黄杨镇天平村祝家沟的“断头公路”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2015年,遵义杂志社选派的第一书记郑开发到村后,立即向社会筹资30万元,组织村民自行修建,打通了山里人走向外界的“小康路”。

遵义市委办派驻道真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第一书记余飞,带领党员群众推动石笋村基础设施大改善、农业产业大发展、村容村貌大变样、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出石笋村一片新天地。

……

面对精准脱贫重任,第一书记们迈开步子、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坚持决策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建立“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的工作机制,探索多种筹资方式加快基层基礎设施建设。据统计,2015年以来,遵义市第一书记共实施帮扶项目6194个,投入帮扶资金12.95亿元。

“空壳村”实现“全脱壳”

让村党组织有钱办事,让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达到“强组织、强基础、强发展”的目标,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重点。

“仅一年多的时间,过去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书记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紧紧依托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生态饭。”这是2016年7月12日,上海市代表团考察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示范创建点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杉坪村第一书记杨勇介绍,201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500元,村级集体经济负债10万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7.3%。

然而,仅仅一年多,杉坪村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00元,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到300万元。

绥阳县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河村,一个被全村群众都视为“致不了富、发不了家”的乌骨鸡养殖传统“旧业”,通过半年多的合作社运作,硬是点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希望,成为全村脱贫攻坚路上的“新业”。

让“旧业”改“新业”的第一书记、绥阳县安监局干部丁本俊说:“村里成立了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乌骨鸡销售找到了市场,村民劲头十足,与合作社抱团发展,收入倍增,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来源”。目前,全村86户贫困户、186户非贫困群众相继与合作社签订了供苗、饲养、销售的协议,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仁怀市三合镇安居村的第一书记、仁怀市委宣传部干部王洒,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反复找银行协商,贷款50万元为村里建起了60亩水产养殖场。目前,第一期30万尾台湾泥鳅养殖场建成投用,第二期80亩水产养殖场正动工修建,3000亩万寿菊、300亩葡萄园已见成效,今年就可为76户贫困户带来收益,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帮助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80个,全市“空壳村”实现“全脱壳”,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8亿元,村均积累超过40万元。

使命在肩,重托如山。遵义市一千多名第一书记不忘初心、扎根农村,“放下身段,做好普通人;深入群众,做好村里人;耐心沟通,做好自家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切实践行“学在深处强信念提境界,做在实处拔穷根奔小康”的要求,全力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累计脱贫109.47万人,贫困发生率2016年下降到5.2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9245元。

猜你喜欢

遵义市第一书记驻村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我的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