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碎片

2017-03-10张达威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艺学审美现代性

张达威

摘 要:现代美学在当代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从古典美学的发展入手,从文学解释的角度,立足于当代文化,对西方当今的审美个体和审美经验的变化加以分析,论文认为,现代性思潮下的西方文学价值取向更加趋于多元化,呈现出一种建立在个体基础上的审美体系,在转型期的背景下,西方美学的思潮价值开始走向另一条更加具有包容性,也更有多元的层次结构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性;审美;文艺学;文学解释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美学家们在现代工业时期所做的努力则愈加偏向于迷茫,与之前比较温和的更新换代相比,现代的美学家们非常容易陷入到被研究的意象或者是对象的行为中,并无法保持一贯的理性去反省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科学家们不同的是,美学家们必须以强烈的感性为向导,通是又要有足够的理性控制自己不陷入虚无或者是过度偏激的臆想中,这种类似于人格分裂的状态常常使美学家们困惑:自己是否已经脱离了真正的美学范畴,是否陷入了“为了美而美”的形而上学的陷阱。

如果我们以“人文美学”为中心来探索美学发展的历程,会发现从古典美学到现代美学的整个过程,很像一个远离中心的逃亡过程,根据英国社会学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由此便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1]。

刘小枫在他的《拯救与逍遥》序言中谈到了这本书的缘起时,他说:“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九七九年行世,我在书店随手翻了翻:还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一边去罢。八十年代初,《美的历程》猛然改变了我对国人哲学的成见:这不就是我在欧洲古典小说中感受到的那种哲学吗?激动、兴奋在我身上变成了‘美学热,热爱上了‘美学专业。‘美学对于我来说,就是李泽厚的主体性哲学、张志扬的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类学、赵宋光的审美教育学”[2]。

按照这个构想,美学在20世纪以来实质上是一个泛滥的过程,一方面,艺术上的流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不仅扩大了美学产品的受众面,也将美学产品工业化商业化,艺术产品的制造不再是私人所有而带有的个人特色的过程,流水线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廉价美学”带来的便捷,这种发展的后果不外乎两种“审美对象的过度泛化”和“审美形态因为过度的多元化导致发展停滞或倒退”。基于此,现代美学经常被人诟病为对古典美学的一种背叛发展,实质上,工业革命之后,文化产业已经从社会上层向中下层流入,受众群体的扩大导致美学在短时间内接受了多元的文化。因此,与其说是背叛性发展,不如说是对形而上学主义的突破,更有整体上的文化批判味道和探讨人生的色彩,从这个角度来讲,古典美学被后现代主义美学不断地作为解构对象,颇有几分黑色幽默。

大卫·耀斯明确指出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论包括:生产方面(创造),接收方面(美感),交流方面(净化)[3],意思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意象进行在审美主体体内进行自我的重组以后产生的经验,面对同一个客观物象,不同的人会受到自己之前经验的影响,将自己的期望反射到审美对象上,产生不同的审美经验,类似于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如果身体不是一件东西,它就是一种处境;它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掌握和我们计划的草图”[4]。审美经验实质上是审美主体自己臆想出来的一种处境,一个成功的“审美者”可以把自己完全置身于客观世界,他们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是他们自己希望发生的,而非自己幼时痛苦经历所希望的那样。

审美个体因为审美标准的不同导致结果大相径庭,却无法解释为何美学在整体上在新世纪里遭遇到的发展瓶颈。而真相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美学家们只能走向纯理论的研究,而和现实却渐行渐远,无法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是他们最大的痛苦之一,這只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内部的压力来自于后现代主义中个人自由的过度泛滥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里喊出的一样,“小说的精神与极权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这极权世界,是条分缕析的理性世界。在现实世界,我常能真切地感觉到矛盾的双方,却还不能真切地感觉到它们的和谐统一。大部分时候,我在它们的中间地带来回摇摆,倾听它们的存在。我的经验告诉我,理念是人们后天归纳出来的,现实永远比理念要丰富”[5]。这就是美学的意义所在,无论现实的境况是如何的,美学永远代表一种不为外物所动摇的永恒性的价值取向。

注释:

[1]《逃离自由》[美] 埃里希·弗罗姆 刘林海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

[2]《拯救与逍遥》刘小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德]汉斯·罗伯特·耀斯 顾建光 ,顾静宇 ,张乐天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4]《第二性Ⅱ》[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5]《小说的艺术》[捷克] 米兰·昆德拉 董强 2004.

猜你喜欢

文艺学审美现代性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论文艺学批评的元理论思维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中国文艺学理论转向下的莎士比亚话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