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马赢家》中保罗的悲剧成因解读

2017-03-10张嘉明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人社会悲剧

摘 要:《木马赢家》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创作的一篇讽刺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作者以辛辣的笔触向人们描绘了一曲人性的悲歌,小说以保罗之死这一悲剧结局收场。而酿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这三个层次对小说的悲剧成因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旨在揭示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

关键词:《木马赢家》;悲剧;社会;家庭;个人

作者简介:张嘉明(1993-),男,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3

D·H·劳伦斯的《木马赢家》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发展成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虽然大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人们对奢华的生活方式却越来越痴迷。对物质的无止境的追求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变得扭曲,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化,就连亲情也开始变得冷漠。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木马赢家》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母亲海斯特醉心于追求奢侈和虚荣的生活,但她的“运气”并不好,钱总是不够用,家里永远回荡着“得有更多钱!”的奇怪声音。主人公保罗为了取悦母亲,得到母爱,他开始寻找自己的“运气”。偶然间他发现自己拥有神秘的预测能力,每当他骑木马进入癫狂状态时,他就能预测下一场赛马的冠军。从此,他踏上了赌马的道路。在最后一次成功的预测一场赌注最大的赛马后,他从木马上摔下来,心力交瘁而死。这个悲剧的产生看似偶然,但是其映射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处处直指其发生的必然性。本文将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次分析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和亲情的摧残。

一、社会层次:扭曲的价值观

劳伦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英国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机械化的国家,现代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物质上的享受,进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对物质的无限追求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极度匮乏,人们开始变得迷茫、空虚,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人类像机器一样活着。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金钱决定着一切,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冷漠,亲情也开始变得淡漠。劳伦斯经历了这场工业革命,他亲眼目睹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他认识到了物质主义对人的压迫,人与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物化,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变得扭曲。因此,揭示物质主义对人性和对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摧残成为他文学创作重要的主题之一。

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木马赢家》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正值工业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渐渐地被以消费为主的意识形态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盲目攀比、摆阔,整个社会充斥着拜金的氛围和金钱至上的观念。而且人们开始变得愈加的贪婪,无限欲望驱使下的人们感到永远无法得到满足。金钱至上、贪婪等这些扭曲的价值观念在《木马赢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正是由于这些扭曲的价值观才导致一个家庭的悲剧的发生

首先,在《木马赢家》中,保罗一家住着舒适的花园洋房,他们拥有几个体贴的仆人,这些使得他们一家比任何邻居都显得富裕。这样奢华的物质生活环境满足了保罗一家人尤其是他母亲的物质虚荣感。虽然生活奢华,但是他们经常感到焦虑,因为他们的钱总是不够用。虽然父母都有一小笔收入,但是对他们不得不维持的社会地位来说,这些钱远远不够用。此外,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将要跨入学校,所需的开销会越来越大。尽管母亲绞尽脑汁的去想办法,但却无济于事,缺钱的感觉从来没有停止过折磨着他们。逐渐地,一句从来没有人说起过的话萦绕在房子里:“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保罗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金钱至上的理念,他认为只有钱才能让母亲开心起来,只有钱才能让房子里那无声的呼喊停下来,只有钱才能让一切好起来。本该属于孩子的童真和美好却被这样错误的扭曲价值观念所取代,致使保罗走上了靠骑木马在赛马中赢钱的道路,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其次,保罗的母亲出身高贵,年轻貌美,因为爱情嫁给了出身平凡,能力不足的丈夫。婚后,当丈夫不能在物质上满足其虚荣心时,她心中的爱渐渐地消磨殆尽。即使过着旁人羡慕的生活,拥有着活泼可爱的儿女,也无法弥補她内心的空虚。她的眼中只有钱,她对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她沉迷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只有钱才能使她开心起来。在小说开始,当保罗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自己家里不买车而是用舅舅的车或打车时,母亲告诉他是因为家里穷,当保罗继续追问原因时,母亲却告诉他是因为父亲运气不好,进而使她的运气也变得糟糕起来。当保罗问及母亲什么是运气的时候,母亲解释道:“运气就是可以使人变得很有钱的东西。如果你运气好,你就有钱了。所以说最好是天生幸运,而不是天生富有。你有钱,但你可能会失去你的钱。但如果你运气好,你总能得到更多的钱。”[1](P225)自此,保罗意识到了运气对于金钱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保罗下定决心去寻找他的运气,他要证明给他的母亲看。慢慢地,他发现他在赛马比赛中拥有神秘的预测能力,这既向母亲证明了他的运气,又改善了家里的生活状况。因此,他沉迷于疯狂的骑木马来寻找他的运气。最后运气滋生了保罗的欲望和贪念,使他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无法自拔。正是由于母亲错误的引导,致使小保罗的价值观也变得扭曲,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最后,为了让母亲高兴,保罗想把赛马赚来的五千英镑送给母亲,但他又不希望母亲知道自己靠运气赛马赌钱。于是他通过舅舅的私人律师把这笔钱以一个匿名亲属的名义在母亲过生日时交给她,而且保罗打算一年只送给她一千英镑,这样母亲就会连续五年有一千英镑作为生日礼物了。保罗满心期待着母亲在生日当天看到这一千英镑时会是多么的高兴,但母亲看到这一千英镑时,表情是僵硬的。而且当她得知她将会得到五千英镑时,她找律师进行了一次长谈,试图一次性的拿走五千英镑。在保罗的同意下,她成功如愿。可是这并没有使房子里的声音停止下来,声音反而愈加的狂躁起来。母亲海斯特是贪婪的,她得到一千英镑后并没有满足,而是企图得到所有的钱。母亲的贪婪在孩子心中播种下来欲念的种子,保罗意识到他赚的钱还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钱去取悦母亲。而房子里愈加狂躁的声音正是这无限扩张的欲望的象征,这欲望不断地折磨着小保罗,把他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二、家庭层次:残缺的亲情

家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现在”,而且关系到“将来”。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木马赢家》中,母亲醉心于追求金钱,自私自利,对孩子冷漠、缺乏关爱,没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亲也没能做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不努力赚钱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们的成长不闻不问;而舅舅表面关心保罗,实则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在这三位家长的教育之下,小保罗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正是这残缺的亲情,最终导致了保罗悲剧的死亡。

1.不称职的母亲

首先,作为一名母亲,海斯特没能給孩子足够的爱。虽然每个人都说她是个好母亲,她在举止上表现出了对孩子全身心的关切和温和;而实际上她是一个冷漠、拜金、感受不到爱的人。她一心沉迷于对金钱和奢华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她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她不但没发现保罗在偷偷地赌马,也没有发现他对赛马有的预测能力。当她发现保罗的身体每况愈下,精神开始变得恍惚的时候,她只是建议保罗去海滨度个假。正是由于没能给孩子足够的关爱,才使得保罗在欲望的驱使下越走越远,最后无法回头。

其次,作为一名母亲,海斯特没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她给孩子灌输拜金主义思想,告诉孩子运气即金钱。因此,保罗没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为了取悦母亲,保罗盲目地去追求运气,追求金钱,这成为悲剧发生的导火索。而且,故事中保罗妈妈一次性的预支本该在接下来五年获得五千英镑这一情节将她的贪婪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既没有去深究这钱的来源,也没有表现出一丝喜悦之情。母亲这样做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贪婪、不懂得感恩这些观念深深植根于小保罗的内心中。

2.不作为的父亲

在整篇小说中,作者对父亲的描述不多,他几乎没出现过几次,甚至我们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原本应该是家中的支柱,可他却在家中占据着可有可无的地位。他是一个失职的父亲,他没能尽到赚钱养家糊口的职责。小说中对父亲的描写是这样的:“父亲进城去当了职员,但是,尽管前景良好,可这前景总也得不到实现。孩子的父亲,总是很潇洒,口味也高,但他好像永远也不会做任何值得做的事情。”[1](P224)保罗的父亲收入微薄,但他品位极高、开销巨大,奇怪的是他不但没有因此而努力赚钱,反倒是儿子为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忧心忡忡。正是由于父亲的不作为,才导致家庭陷入经济危机中,妻子抱怨不断,儿子最终误入歧途。除此之外,父亲的不作为还体现在他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关心。父亲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无法替代的,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缺乏父亲的关爱,非常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在小说中,保罗的父亲很少关心孩子们,他既不和孩子们交流,也不陪孩子们玩耍,他不但没有发现保罗偷偷地赌马,也没有发现保罗因赌马而变得精神萎靡。甚至在保罗出事的那天夜里,他还在楼下淡定的用威士忌和苏打调酒。正是由于父爱的缺失,才使得小保罗变得越来越孤僻,又由于长期无人开导,最终酿成了保罗悲惨死去的悲剧。

3.推波助澜的舅舅

一开始,奥斯卡舅舅这个角色的出现,给予众多读者很大的心理安慰。因为终于有人关心保罗了,他陪保罗聊天,带保罗兜风,和保罗分享秘密。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会慢慢发现舅舅对保罗的关心与爱护是别有用心的。当舅舅得知保罗拥有超强的预测能力时,他非但没有阻止保罗去参加赌马,反而急着的去验证他能力的真实性。而且舅舅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保罗的父母,而是鼓励保罗继续参加赌马,进而从中获利。当保罗病情加重、昏迷不醒的时候,他也没有去看望保罗。由此可见,他真正关心的不是保罗,而是在保罗帮助之下赢来的赌金。他是一个虚伪的帮凶,是保罗之死背后的推手。正是由于舅舅的推波助澜,才造成了保罗之死这一悲剧。

三、个人层次:投机成瘾

保罗并没有天生对金钱的痴迷和狂热,而是在母亲错误的引导之下,他认识到了运气和金钱的重要性。为了使母亲高兴起来,他开始踏上了追寻运气和金钱的不归之路。然而,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满足一个家庭庞大的开销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难办到的,因此保罗选择了赌马这一碰运气的方法。他第一次参加赌马时“他的眼睛里燃着蓝色的火焰,他紧闭着嘴巴看着”[1](P229),获胜时“这结果让这孩子满眼通红”[1](P229)。当他连续输掉两场赌马时“他开始目露凶光,人变得古怪,好像他身上有什么东西要炸开”[1](P233)。在德比赛马之前,保罗开始变得精神高度紧张,心力交瘁,举止异常。实际上,孩子最初的初衷即取悦母亲已经发生改变,他已经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一心只追求金钱的赌徒,他对赌马这一投机行为已经上瘾,而且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他的内心已经被欲望所吞噬,他从最开始的相信运气,到疯狂迷恋,最后到赌马成癖。正是这个“瘾”毁掉了保罗,一旦成瘾,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结语

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次对小说《木马赢家》的悲剧成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释。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物质文明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开始变得扭曲,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无休止的追求,使得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淡,朋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淡漠。人们为了追认利益最大化,开始走上了投机的道路。正是由于这扭曲的价值观念、残缺的亲情、令人难以自拔的投机才一步步把保罗逼上了绝境,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发生。然而,保罗的悲剧并不是个例,而是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下的普遍现象。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但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则故事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仍然在人们之间备受推崇。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

参考文献:

[1](英)劳伦斯著, 毕冰宾译. 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M]. 广西:漓江出版社, 2012.

[2]秦立慧. 浅析《木马赢家》中失职的父母[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7).

[3]吴小英. 《木马赢家》中保罗之死的原因[J]. 安顺学院学报, 2012.

[4]张燕. 《木马赢家》写作技巧的分析[J]. 安徽文学, 2009, (5).

[5]张锦辉. 主题聚焦下的《骑摇马的赢家》人物形象解读[J]. 新西部, 2013, (9).

[6]辛莹莹. 《木马赢家》中的反讽管窥[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7]李烨. 《木马赢家》中少年保罗形象的意义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猜你喜欢

个人社会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