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心那些“咬人”的器械

2017-03-10张聪

环境 2017年2期
关键词:卡住健身器材东东

张聪

2017年2月6日正月初十,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气氛中,但对于家住广州东风东路锦城花园的11岁小男孩东东(化名)和他的一家人来说,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

当天晚上,东东(化名)和爸爸周先生一起到小区里玩耍,正当东东使用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太空漫步机”时,突然传来东东的惨叫。周先生立即上前,只见东东右手无名指指头处血迹斑斑,指甲几近脱落,由于用力过大,将一个踏板荡至横杆处,恰好夹到手。经诊断,东东无名指已经断裂,需要再进行培植。

“已经做了一次手术,医生说要放在肚子里培养,然后再接上。”周先生说。

咬手、卡腿、夹脑袋

其实东东的事件并不是“太空漫步机”第一次伤人。2016年6月12日晚,南京4岁的小女孩朵朵(化名)和妈妈在健身广场上玩耍时,左手手指也被小区健身器材“太空漫步机”“咬”断。

朵朵的小伙伴说,当时他站在朵朵右侧的“太空漫步机”上,后面有个小孩轻轻推了朵朵一下。朵朵怕失去平衡,下意识地紧紧握住摇杆上方,朵朵的个子不够高,双手够不着前方的横杆,于是将两只手搭在摇杆的上方。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左手小指被卡住了,鲜血直流。随后,朵朵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经诊断,她的左手小指粉碎性骨折。而事后大家发现,小区惹事的健身器材维修保养不到位,铁环少了一块,手指能伸进摇杆内部,朵朵的手指可能因此被卡住。

而其他的一些器械对于孩子来说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2016年8月4日晚上20时许,广州一花园小区内,一个6岁的小女孩正和父亲一起在小区内玩耍。贪玩的小女孩爬到小区立式腰背按摩器上,却不小心将腿卡在了两根铁管之间的缝隙里,小女孩顿时大哭起来。其父亲见状赶紧上前想搬动小女孩的腿,却发现怎么也拔不出来。此时附近的居民都被孩子的哭声吸引了过来,大家纷纷上前帮忙,无奈小女孩的腿被死死卡住,其父亲只好向警方求助。

接警后,民警会同消防队员立即携带装备赶到现场展开救援。为了尽快将小女孩解救出来,民警和消防队员一面耐心安抚其情绪,一面拿出专业的切割机对卡住腿的铁管进行切割。经过十分钟的努力,被卡多时的小女孩终于被成功解救出来。经过检查,小女孩除了受到些惊吓,并无大碍。

12月24日,北京一名5岁男孩把头伸进小区一种名为“转腰器”的健身器材里,结果进去容易出来难,家长折腾了好久也没能弄出来。

看到小孙子被卡住了,爷爷奶奶也急了,“方向盘”半径约17厘米,和男孩脑袋一样宽,刚好将其卡住,大人们想了各种办法,试了各种角度,也没法把脑袋弄出来,也不敢生拉硬拽,怕伤了孩子。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用扩张器扩大了“方向盘”的圆弧,经过四五分钟的努力,才把男孩救了出来。

早该报废却难求赔偿

茶余饭后在小区健身区域活动活动筋骨,已经成了不少市民休闲的首选项目。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诸多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因长期在外日晒雨淋或被人为损坏,再加上部分小区因物业缺乏圣器材的日常维护,早已不堪重负,给前去玩耍的小孩留下许多隐患。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个小区,查看了健身器材的“健康”状况。从走访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小区内的健身器材都是“缺胳膊少腿、带病上岗”,居民直埋怨老化的健身器材成了摆设。在某大型小区,记者看到,一些“太空漫步机”、“冲浪板”等健身器材基本上已经损坏并锈迹斑斑,但是一个上午下来,仍然有不少小孩当作玩具在摆弄。

其实对于这些年久失修的健身器材的管理,国家是有所规定的。2004年3月,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单杠和双杠安全使用年限为两年;具有转动、摆动或滑动等含有各类活动性零部件的器材,安全使用寿命为4年;其他无任何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固性器材,安全使用寿命为6年。根据国家对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到期使用的室外健身器材必须强制性报废拆除。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器材并没有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报废拆除。为此,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东东手指受伤事件,周先生就认为是器材管理不当所致,并因此希望得到社区的赔偿。他说:“器材是街道设在这里的,但是街道管理不当,这个器材年久失修,肯定会存在危险。”

对于健身器材的维修,广东某律师事务所律师梁韵表示,维修器材的产权归社区所有,维护保养使用管理都应当由社区承担。“但很多社区由于管理费用存在资金缺口,大部分社区都没有设立专人管理,只能义务维护。”梁韵认为,政府应当将此类公共设施纳入预算,拨出一定经费,对公共健身器材进行定期维修。相关职能部门最好尽快出台一些细则,就是说,明确这部分费用应该由财政列支,还是由公共基金列支等等。只有保障了经费,我们才能保证下一步的维修,保障了维修之后,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出现。

家长的自我保护最重要

但另一方面梁韵也强调:“小孩自身也要承担错误使用健身器材所带来的责任,其父母在监护上也有过失。”

针对多次发生的健身器材伤人事件,消防部门提醒市民:小区健身器材多按照成人标准设计,要教育小孩子不要把这些健身器材当玩具,他们由于年纪原因无法控制自己,变着花样在器材上玩耍,存在潜在危险。如果一定要带孩子去器材上锻炼,最好是陪在身边,按照锻炼说明书进行锻炼,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儿童保持动作协调,扶稳健身器材,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外,也要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发生危险后,最好及时拨打119求助。

1. 太空漫步机。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了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

2. 单双杠。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坐在杠子上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常常是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崴腳,甚至骨折。

3. 转腰器。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4. 立式荡板。经常会有孩子把它当秋千来荡,这种器材由于下端没有扶手,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用力过猛荡得太高时,很容易从上面摔下来,摔倒后这个荡板会继续摇摆,很容易砸伤孩子。

猜你喜欢

卡住健身器材东东
新国标要求下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探究
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张东东作品
读《比尾巴》,学仿写
我多想……
野地健身
我的美丽画册
认不出了
喉咙被刺卡住时应该怎么办
正确使用户外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