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之改革

2017-03-09刘星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创新

刘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课标下相关的改革措施的公布和实行在改善当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积弊、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已初见成效。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这次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在深刻分析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下相应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期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改革 创新

在新课标的推进形势下,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新一轮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出炉,改革模式初具雏形,但是,由于各基层的体育工作者对改革理念和体育教学的宗旨、目标存在不同的理解,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的重视都各有差异,加上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必然会影响改革的效率和效果。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題

(一)旧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改革的需求

尽管全国各地的高中都已进行了力度不同的体育教学改革,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其实并未深入到改革的实践当中,教育理念依然只是重“教”轻“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掌握竞技类运动技术技能而忽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只看到了体育教学的短期目标而忽略了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

(二)教学内容不系统化

新课标要求体育课程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且贴近生活。但是,时下的高中体育教学项目仍然只是排球、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现代化项目如瑜伽、游泳、网球等却始终没有引入高中课堂。由于经费紧张造成的体育设施不完备,使得实践项目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知识技能仍然是体育教学的重头戏,极大地束缚了新课改的进程。再者,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编写各自的教学计划上也是千差万别,这不仅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不系统,更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忽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差异

所谓因材施教,指的是只有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俗话讲,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用它来形容学生在身体条件、生理机能方面的差异丝毫不为过。但是,很多高中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针对来源各异、性别不同的高中生总是采取一刀切,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致学生对体育课形成了厌烦或者恐惧的心理阴影。

二、高中教学改革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转变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要改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体育教学应以面向所有学生,以创新为主要改革方向,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思维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在考虑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要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应统一化和系统化。体育教师应当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应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可以考虑结合各学校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更大地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优化现有设施资源,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培养

通过系统化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场地的选择、器材的维修使用上,合理化利用已有的条件。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变强制的“达标课”为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训练课,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共同兴趣和热情,把体育知识学以致用,减少学生对体育课的厌恶和恐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技能、运动特点、兴趣取向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改革的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应当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体育老师是体育理念的传播者,因此也是改革的重点对象。学校应当组织高水平的体育老师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其整体素质,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耐心,使其树立起认真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工作目标的价值观。此外,体育老师还应主动涉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体育相关的领域,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体育课堂活动的质量,活跃体育课的气氛,使得体育教学真正做到多元化、层次化。另外,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体育教学的经验交流和吸收,只有及时交流体育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才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才能创造新的体育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很艰难,困难重重,但是,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要我们能够正视改革的困难,直面问题,积极交流和总结经验,加强创新,就一定可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改革之路,一步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大发展,实现我们体育改革的宏伟目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必将是高质高效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要求,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的体育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振军.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新反思[J].科学导报.2013.9(8):112-113.

[2] 甘子牛.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3.3(35):134-135.

[3] 吴永涛.浅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东方青年·教师.2012.8(1):142-143.

[4] 张志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1):123-12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新课程创新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