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及调查分析
——以彭山县第二中学为例

2017-03-09罗美林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间操课间中学

□罗美林(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及调查分析
——以彭山县第二中学为例

□罗美林(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彭山县第二中学的课间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的开展情况、学校对课间操组织与管理、教师参与课间操特征以及学生参与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为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现状分析

1、前言

课间操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一项课间活动,课间操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时间通常安排在第二三节课之间,目的就是锻炼学生身体,消除学习疲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彭山县第二中学响应了国家号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学校对课间操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宣传不到位,老师没有积极参与组织课间操,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课间操的意义和作用。虽然课间操每年都在开展,但根据学校的体质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学生身体素质仍在下降。因此,对彭山县第二中学的课间操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及研究,找出目前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使课间操在学校体育中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健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彭山县第二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阅和收集有关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的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从中筛选有价值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了解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开展及发展现状,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和利用。本次发放问卷1 5 0份,收回问卷1 5 0份,有效有效的调查问卷1 4 8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 8%。

(3)访谈法。

对彭山县第二中学的教师、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访谈,充分了解课间操开展现状的现状,根据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3、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学校对课间操的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1)学校对课间操开展重视程度。

彭山二中的课间操是以健美操的形式开展活动,没有广播体操、校园舞以及其他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彭山县第二中学有通过开展课间操主题班会和课间操评比的活动来促进课间操的开展,只是真正投入到活动当中的班级较少,大多数只是偶尔召开和举行,甚至有部分班级不曾参与,所以学校缺乏对课间操的组织管理。

(2)学校对课间操的宣传。

课间操在身理和心理上都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的宣传对课间操的开展尤为重要,而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项宣传。但是通过对学校学生的访问中得出结论,学校没有定期的进行健身的专题知识讲座,也没有建立关于课间操资讯网站,学校也没有通过校园广播以及张贴海报等方法宣传课间操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积极组织体育委员或者学生进行健美操技术培训,只是会专门制定不积极参与课间操的处罚措施。因此,学校的课间操宣传情况不是很理想。

(3)学校对课间操的设置。

中共中央曾在2 0 0 7年提出要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及增强体质的各项措施,开展大课间活动,要求学校保证每天有半个小时开展课间操并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课间操是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重要保障,彭山县第二中学响应上级要求,每天都开展课间操活动并规定时间为2 0分钟,也由以往的广播体操改为现在的健美操。从访谈学校主管的结果表明时间的改动是与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度有关,且通过访问学生得知,课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课间操时间设置太短,健美操运动负荷不够,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所以在这2 0分钟内学生都是根据“一听,二做,三解散”的口令来完成课间操。

3.2、学生参与课间操基本特征

(1)学生对课间操的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态度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对课间操的态度便决定了课间操开展的效果。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参与课间操,克服懒惰,那么,课间操就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对课间操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他们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课间操的真正价值,而且学校男女各自占的百分比不同,所以反差较大。由于彭山二中的课间操活动是健美操,而健美操动作流畅有弹性,且动作优美,在塑造形体提高协调性的同时能提高艺术修养,所以深受女孩子喜欢。而男生由于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而且喜欢对抗,充满力量的运动项目,所以他们没有真正融入课间活动,彭山县第二中的课间活动只满足了小部分学生需求,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2)学生参与课间操动机分析。

体育参与动机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深入了解学生参加课间操的动因,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参与课间操动机的顺序依次是:学校制度要求、增强体质、减肥健美、消除学习疲劳以及和同学在一起。综合起来看学生参加课间操的动机主要是三方面,第一就是强制性的,学生应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被迫去锻炼身体,他们觉得课间操就是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第二是生理上的,学生认为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消除身体疲劳,健身减肥,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第三就是心理上,学校对于课间操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且中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没有健身的自觉意识和较高的觉悟。

(3)学生对课间操活动感受。

课间操是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调节身心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课间操也能为一个班级班风的树立打下基础。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除了觉得有放松身心,提高了学习效率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感到疲劳厌倦,没有耐心去完成课间操,学生对课间操表示无感觉,就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规章制度。这说明了课间操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身体发展需要,另外学生没有更深入的去了解课间操这种体育活动与智育的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积极参与课间操活动。

3.3、学校教师参与课间操特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基础教育,德育工作离不开教师,同样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教师给予组织和引导。所以课间操中教师的参与也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经调查表明学校领导很少参与课间操活动,没有在课间活动与学生一起做运动,也没有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部分教师参与到了课间操活动中,班主任大部分处于被动中,参与课间操积极性不高,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监督学生认真参与课间操。经访问学生结果显示,学校没有安排教师和学生在方队前面带头跳操为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参与课间操的积极性明显不足。

3.4、学校场地设施情况

体育设施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基础,所以场地设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课间操的开展效果。根据调查,彭山县第二中学课间操使用场地主要是田径场、篮球场以及教学楼前的水泥地。经访问学生发现学校的音响设备音质存在问题,水泥地场地没有弹性,跳操时身体会有点不适。由此可见,彭山县第二中学场地设施不完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学校课间操主要内容是健美操,且跳操时间短,运动负荷时间太短,没有使学生有充分时间锻炼身体。学校对课间操重视程度较低,对其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力度不大,只是应付上级政策要求。学校场地的利用主要以田径场为主,设施不够完善,楼前的水泥地不利于学生身体发展;

(2)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不容乐观,对课间操真正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不够透彻,没有主动锻炼身体的自觉意识,没有积极参与到课间操活动中。此外学校男女生对待健美操态度大不相同,说明健美操只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

(3)教师参与课间操频率较低,对学生在课间操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不足,尤其是班主任没有把对学生无形的约束力以及权力充分利用起来,没有完全尽到班主任的职责,所以学生在课间操活动中整体表现欠佳。

4.2、建议

(1)学校要定期开展有关课间操意义和作用的健康讲座及班会,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卫生及健康知识讲座,还要定期举行比赛,设置奖励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将学校的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以及健美操馆充分利用到课间操活动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间活动场地,使学校的课间操活动能开展更加完善有效;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在课间操活动中,针对教师拖堂以及学生无故旷操等现象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措施,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班级和学生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纳入评先评优条件中。学校制定轮班制度促使教师参与课间操带领学生跳健美操,起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参的同时还能推广校园体育文化。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专业素养,这样才能直接而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课间操活动;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更换课间操内容,根据学生运动兴趣,分组进行课间操内容安排,要增加课间操的多元化,丰富课间操内容,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安排校园舞或者根据项目进行分组活动。并以学生为主导去开展课间操活动,让优秀的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参与课间操过程中的的运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1]赵军.提高课间操质量的做法[J].年中国学校体育,2007,(2).

[2]柳英成.广西中学课间操开展健美操的探讨——以南宁、北海、博白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3).

[3]李建,王荣民.北京市中学课间操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4]郭忠云.石家庄市区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及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郑胜利大课间改革与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16(1).

[6]卢峰.湖南省城市中学新的课间操运作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

[7]陈祁罕.对中学课间操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

G807

A

1006-8902-2017-(02)-LXY

猜你喜欢

课间操课间中学
“疫”样课间操
“疫”样课间操
在多解中学创新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愉快的课间操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