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相应对策

2017-03-09卢晶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学校安徽阜阳236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农村体育

□卢晶(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学校安徽阜阳236000)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相应对策

□卢晶(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学校安徽阜阳236000)

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的学科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初中体育教育更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有些学校体育设备差、经费投入过少、管理体系不够科学、教师忽视体育教学等,这些都与我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相违背,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客观环境、教师以及学生等三个反面论述了制约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并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

1、农村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应当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观念也在更新,体育教学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

1.1、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受重视度

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相比于之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受重视程度有所上升但依旧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家长只重视文化课成绩,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考上大学,而体育课程无关紧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对体育运动认识程度不足,学校缺乏高体育素质的教师来引导学生重视体育、热爱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创新能力体现不足,多数农村初中依旧沿用过去的“放羊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提升对体育的认可度;体育教学难以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关注和认可。

1.2、农村初中体育设施的完备程度

学校体育设备的完备程度体现着一个学校对体育是否重视,对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也具有较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校缺乏体育设施、体育教师匮乏现象严重,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有些农村地区的学校领导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体育教学工作,这使得体育课的设置仅仅流于形式,课程效果不尽人意。另外,学校在体育设施上投入不够,许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匮乏,仅有的一些设备也老旧不堪。在相关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不完善,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过少,难以满足同学的而体育需求,这些都阻碍着农村初中体育课程的展开,不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大大降低农村地区体育教学的效果。

1.3、农村初中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

体育课程本应当是学校教育的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受到相同的重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家长和老师都仅仅只是重视文化课程,他们认为只有文化课程成绩好才能走出农村。尽管体育成绩已经纳入中考成绩,但体育成绩难以拉开差距,且在体育考试中人为因素较多,所以学生在体育课上较为散漫。体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缺少了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也就难以实施。另外,在相关调研中发现,体育课程能否认证实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初中,体育设备、课程实施情况等都比西部贫困地区要好。整体而言,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大不足。

2、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客观现实环境、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意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农村体育教学滞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2.1、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

客观环境是制约农村初中体育教育想首要因素,这一因素具体是指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因素以及体育场地设备因素等。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之下,农村学校普遍忽视体育教学工作而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升学率最有所上升,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下降。大部分学校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课程表上的体育课也往往被其他课程所替代。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甚至包括体育老师在内的老师都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尤其在中考结束后,体育课更成为课程表上的一种摆设。其次,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欠发达,政府的资金投入有限,这种情况下,本就欠缺的体育设备就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更新。学校没有能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备,这使得体育活动的展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室内体育馆,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无法开展体育课程。最后,农村体育老师的创新能力欠缺,对这些老师的培训也不到位,在农村地区,对体育老师的培训更是滞后。体育老师也难以得到重视,评定职称等往往与体育老师没有关系,这也打击了老师的教学热情。综上,就是制约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因素。

2.2、体育课程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往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首先,部分老师自身素质欠缺,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不甘于默默奉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体罚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的现象,其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过时的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性也较为欠缺。体育老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其自身能力、水平难以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利;然后体育教师在示范作用方面影响较小,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锻炼,体育教师的体育素质、技能水平不断下降,难以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往往要求有更强的师示范效应。比如,在体操课程上,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示范,学生就很难掌握动作要领。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自身状态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体育课程也就失去了其应有之意。

2.3、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其自身的态度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首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村初中生对体育知识欠缺了解,受传统观念的应吸纳更是将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认为只要考上好的学校就行,而从不关系自身的而体质和体育锻炼。尽管,现在的中考中已经加入了体育成绩,在某些方面,体育课程得到了一些重视。但是,仍是仅仅在追求分数,而忽视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使得体育教学的难以发挥真正的效果。其次,体育教学缺乏严密的规划,也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最终主要以学生的体育技能成绩来评价学习效果,这无法体现教学工作做应该有的全面性、层次性以及发展性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其中的乐趣,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只是应付了事。最后,初中生尚处于身心发展为成熟阶段,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学生不愿吃苦、胆怯、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在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作为学习的而主题,如果能够积极对待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工作也会更容易地展开。

3、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上文中,从客观环境、教师因素以及学生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制约体育课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应当积极改善客观环境,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意识等三方面着手。

3.1、改善体育教育的客观环境

当前阶段,全面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及体育教学环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第一,应当积极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健身的风气,并保障农村的教育投入,进而提升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第二,教育部门应当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第三,学校领导也应当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证并适当加大对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备、设施。并且学校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体育器材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运动中。最后,学校应当促进教学风气的适当转变,开好、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养,严明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2、加强体育课堂的创新

当前是信息时代,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更应当积极接触新事物,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改善课堂氛围。第一,教师应该树立“身教胜于言传”的理念,注重自身的品行,积极引导学生,并且应当耐心指导和关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会时刻受到学生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第二,体育教师应当注重体育创新,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到体育课程之中。学生只有对体育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学习,促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调高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调整竹竿的高度,并及时鼓励学生;第三,任何学科都应当因材施教,体育课程也应当如此。教师应当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方法,积极组织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适应体育教学。例如,在恶劣天气时,可以在室内为学生讲解体育常识,观看励志影片等。现有的设施得到充分的应用,也可以大大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3.3、加强学生体育、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升体育教学工作效果,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体育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创新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将教学观念与实际的教学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多观看有关体育的书籍和报刊等。这安阳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常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浓厚兴趣。只有在意识方面得到了加强,学生才能够愿意去运动,并将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必修课,这样体育课程人效果也就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4、结束语

总之,只有结合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充分分析和探讨制约体育教学工作展开的因素,才能提出相关的对策,并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在我国农村初中的实施效果。目前,应当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重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体育课堂,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了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不理想的现状。

[1]武雪鹰.关于城市与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评价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2]曲直.贫困地区农村初中体育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孟凡江.诸城市农村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廖小青.体育中考对蕲春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G807

A

1006-8902-2017-(02)-SY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