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

2017-03-09王文伟

环球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原生态水土保持植被

王文伟

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

王文伟

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法明确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在水土保持决策中的先导地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也是我国长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总结。然而在目前的国土资源利用机制下,实现预防保护之路仍很漫长。本文对于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1 水土保持预防分析

针对当前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土流失十分严峻的现实,预防水土保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为了能有效地达到水土保持效果,工程实施前应当结合项目区的实际,突出预防监督,实施以绿洲为主的重点治理方略。为了有效地预防本项目水土流失持续发生,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情况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处理。

2 保护原生态植被

2.1 在综合治理中注重保护原生态植被

原生态植被,是在大自然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与土壤基质、天然降雨形成了自然和谐的关系。若区域降水增加,则植被生长旺盛,演化进化加快,植被保护地表功能增强;若区域降水较少,则植被生长放缓,甚至停止演化进化,较少耗水,仍然能很好地保护地表基质。因此,在对某区域进行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时,若因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低于该区域的土壤允许流失量,则应采取保护措施,促进原生态植被自然修复、演替、进化,而不应再采取人工植树种草措施。

2.2 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让或保护原生态植被

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原生态植被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弥足珍贵,一旦破坏则极难恢复,甚至不可能恢复。如黄河源区砾质丘陵草甸草原,草甸生长在沙砾基质上,是一种自然原生态植被。这种植被一旦被破坏一小块,出露的沙砾在太阳照射下,温度可升至60~70℃,周围的植被会被烤死,出露的沙砾面积会迅速扩展,毁坏草地。原生态植被,尤其是河源区、饮用水源区的原生态植被,长期演化形成不易,开发建设中必须避让和保护。

3 利用经济杠杆保护土壤植被生态环境

3.1 制定有偿使用制度

因为土壤植被在利用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没有任何的成本,也没有经济效益。因此,人们通常都对其进行过度开发与利用,有些建设项目甚至是恶性开发。这使得土壤植被被大肆破坏。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法律条款,条款中规定,施工项目在进行土石方挖填时,需要做好平衡。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哪里比较方便,就到哪里挖填,这使得土壤植被受到了严重损伤。而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开发项目做到土石方平衡成本非常高,而就地挖填,则会节省大量的成本。为此,政府可以制定有偿使用制度,向就地挖土方的施工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以督促施工单位做到挖填平衡,不过多的破坏土壤植被。

3.2 制定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制度的推行使用,是建立在生态功能的划分之上,相关部门应该将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通常是将其划分为上游与下游。上游生态区民众为了保护环境贡献了物力与财力,以此保证下游功能区民众能够更好的生活。再加之,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会限制生态功能区发展。为寻求生态功能区上下游间的平衡,一方面国家要为这种政策的不平衡用经济投入的方法寻找平衡;另一方面,下游地区的生态资源利用者要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对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付出进行补偿。下游地区的水土资源利用者可向国家缴纳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费,国家再将这些费用用于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这是跨区域的生态补偿。下游地区的水土资源利用者也可以直接投入上游地区的生态治理,直接参与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增加上游地区在水源涵养、水源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节能减排等生态治理方面的投入。

4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4.1 生态自然修复工程

生态自然修复工程是利用大自然生态平衡、进化演替的功能,在适当的人工保护下,逐步恢复某一区域生态系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措施。一些生态比较良好的区域,如三江源区、黄河一级支流三川河上游次生林区、六盘山子午岭边缘次生林区等,应当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工程。这些区域植被虽然良好,但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已经使生态系统出现了退化现象,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都在增加。

4.2 退耕环林草工程

退耕还林草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实施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程度,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退耕还林(草)对农户的直补政策(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和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试点示范,通过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将退耕还林草政策在我国生态脆弱地区、预防保护区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区,实施封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异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还面临着经济的发展的问题,因此在水土保持预防时,需要灵活的采取各项措施、以使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并不仅仅是开发项目部门的责任,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调动广大民众,加入到水土保持预防的工作中来,这样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才会取得显著成效。有些企业没有遵循法规政策,相关部门就需要要求其强制制执行,以儆效尤。

[1]李钦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8:9-10+96.

[2]林恩标.福建省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03:68-70.

[3]喻荣岗,张利超,左继超,袁芳.江西省水土保持预防保护规划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04:65-70.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水土保持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水土保持
作文呼唤“原生态”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原生态静宁苹果
水土保持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