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历史·现实
——关于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的思考

2017-03-09赵艳霞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均势战争现实

赵艳霞,于 淼

(保定学院历史系,河北保定 071000)

理论·历史·现实
——关于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的思考

赵艳霞,于 淼

(保定学院历史系,河北保定 071000)

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历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彼此”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水平和“以史为鉴”,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是重点运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解读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挖掘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背后的真相;二是从人们关心的国际问题入手,使教学贴近现实,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回答当今人们面临的困惑。

国际关系史教学;理论与历史;历史与现实

国际关系史作为史学的一个分支,与史学的其他领域相比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愈加重要和紧迫,因此在高校中历史学、政治学、外交学等专业越来越多的开设了国际关系史的课程。尽管如此,与我国学术界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火热相比,对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却相对冷清。但国际关系史无论是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方面,还是在国际政治的研究中,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和研究中,如何实现历史与理论、历史与现实以及理论与现实,即理论、历史、现实三者之间“彼此”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国际关系史检验和丰富发展理论、并服务于国际政治现实等功用都非常重要。笔者才疏学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如何实现理论与历史的结合,即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关系史中的问题,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二是如何实现国际关系史与当前国际问题的结合,以史为鉴,理解现实,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理论与历史

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日益引起学者关注的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方面,历史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理论也离不开历史的支撑。而“国际关系理论要有用,就必须与历史和政治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来看,它虽然抽象枯燥,但却有助于我们组织历史“事实”,从历史来看,它偏重于叙事,而分析、解释却明显不足。因此,在国际关系史教学中,自觉运用国际关系相关理论分析历史问题,两者相得益彰,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国际关系史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知道“是什么”后,会进一步帮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会怎样”这样更深层次的问题。

要想实现理论与历史的结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国际关系理论及其流派众多,①国际关系史又蝶彩纷呈,“问题不在于理论是否有用”,而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理论解读国际关系史才更为恰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尝试运用均势理论和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法,解读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

(一)均势理论与国际关系史教学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政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学派的“双璧”——汉斯·摩根索和肯尼思·沃尔兹都将均势理论作为构建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尽管学术界关于均势概念的解释莫衷一是,但均势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特定的权力分配的状态,如两种或两种以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势;二是指一种国际体系,如1648-1789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等;三是指一种外交政策,也就是说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将采取行动(均势政策)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获得权力优势地位。[2]而国家维持均势的手段主要有分而治之、补偿政策、军备、联盟与反联盟。其中均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国际力量的均衡分布,主张通过变换联盟关系,阻止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崛起,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或优势地位。”[3]

历史表明,从17世纪末开始,随着欧洲主权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主权国家体系的建立,保持势力均衡的思想已经成为欧洲国际关系中的指导思想,防止欧洲大陆为某一国家所独霸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共同的目标。它们为了维护主权独立和安全,扩大自身权益,制衡某一国的优势地位,彼此之间通过组建联盟、扩展军备、诉诸战争等方式,来维护或恢复均势,乃至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均势或优势。如1688—1698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原因是法国在17世纪后半期的扩张,改变了三十年战争后欧洲所形成的威斯特法利亚体系的均势,英国、荷兰、瑞典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等缔结同盟,联合遏制法国的进一步扩张;1700—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同样也是因为保持均势,因为欧洲政治铁的法则是:如果法国与西班牙联合为一,其平衡就会被打破。[4]因此,英国、荷兰与奥地利结成同盟,与法国和西班牙作战,反对法国王室继承西班牙王位。18世纪末19世纪初,为了恢复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霸权而遭破坏的欧洲政治均势,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为首先后组建了7次反法联盟,终至拿破仑在的滑铁卢大败,欧洲再次恢复均势。1815年在战胜拿破仑帝国后所签署的《巴黎和约》中也明文写入,缔约国所抱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欧洲真正的、永久的势力均衡体系”,“维持均衡确保和平”。[5]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如小约瑟夫奈所指出的,在每个层次上,均势不管是作为一个多极体系还是单个国家和领导人个人的政策,都是我们理解这场战争爆发原因的关键所在。

纵观历史,从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到18世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之间的争霸战争,再到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和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均势原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联盟的变换,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战争的进程、结果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并建立了历史上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等国际关系均势体系。

在上述国际政治实践中,“均势”思想也不断完善丰富,18世纪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签订的《乌德勒支和约》,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到了“均势”概念,欧洲列强首次承认了“均势”原则;拿破仑战争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政治家、外交家们进一步阐述了“均势”的含义,首次以国际会议方式明确了“均势”的定义。联盟、补偿、肢解等成为欧洲国家保持或恢复均势的常用手段。毫不夸张的说,一部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史也是一部均势外交的历史。因而,西方著名的国际关系史学者,如A.J.P.泰勒、亨利·基辛格等,都曾经运用势力均衡的观点解释西方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国际关系史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均势理论,分析眼花缭乱的欧洲王朝之间,民族国家之间的纷争与谈判、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无疑会帮助我们抛开现象,透视国际关系背后的真相,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层次分析法与国际关系史教学

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又一种重要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事件或国际行为提供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位的考察视角和维度。[6]该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建的,其奠基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肯尼思·华尔兹。1959年他年出版了《人、国家和战争》一书,该书重点从人性、国家特性和国际体系性质等三个层次分析战争的起源问题。按第一个层次,战争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行为;第二个层次是从国家的内部结构中寻找对战争原因的解释;第三个层次则强调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与战争爆发间的相互关系。[7]该方法由华尔兹首先提出后已经被学界广泛接受,学者们经常通过这三个层次——个人层次、国家层次和国际体系层次,来分析和解释各种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有学者就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以及伊拉克战争等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其著作《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中,就运用层次方法,从体系层次、国内社会层次和个人层次分析一战和冷战,为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历史上的战争爆发的原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8]

此外,层次分析法不仅是分析历史上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有效方法,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也大有裨益。如通过层次分析法能够为我们认识中苏(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双边关系的发展演变和双边关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提供一个更为科学和全方位的分析视角。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他国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际关系史纷繁复杂,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视角都难以回答国际关系史的全部问题。因此,我们在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历史问题时,不仅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理论,而且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当然,在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和研究反思理论,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还有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二 历史与现实

如果说历史的学习,因为有了理论的指导而深刻,那么历史的学习只有与现实联系才能生动、精彩、活起来,而现实问题只有从历史的纵深追根溯源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况且,国际关系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史学中分离出来,是与人们对国际政治的关注、对国际关系现实研究的重视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兴趣是学生学好课程的重要前提,而要使学生对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充满兴趣,关键在于联系现实,关注当今人们正在经历的和关心的国际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怀,进而透过时光的隧道,回到国际关系的历史画卷中。毫无疑问,现实国际政治中的许多问题、热点与国际关系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学生比较关注的国际问题入手,使人们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近,贴近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历史内容的兴趣。

其次,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来看,一切国际事件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根源,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视角看待现实问题,会更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离不开这一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变迁;朝鲜半岛的分裂及现状离不开二战时日军受降区的划分和美苏“冷战”的历史;中日钓鱼岛争端,与中日、中美、美日关系的历史以及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联系在一起。而西方国家对当今国际问题的认识,无疑深受近代以来欧洲国际关系史的影响。如它们对当今中美关系的认识,深受西方权力思维、均势思想的影响,并从西方国际关系史的视角解读东方古国和21世纪的中国,认为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得出中美之间必然爆发冲突的结论。

第三,如何以史为鉴,从历史的思考中,探求今天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国际关系史方面有影响的名著,大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比如保罗·肯尼迪的学术巨著《大国的兴衰》是为了通过探寻五个世纪以来大国的相互关系和兴亡盛衰,使今天和以后的大国尤其是美国不再重蹈过去大国衰亡的覆辙;丘吉尔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则是为了思考冷战的爆发,充分体现了要以史为鉴;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也是对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冲突频发的现实问题的思考。

现在,国际社会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恐怖主义肆虐,全球性问题突出,民族和宗教矛盾此消彼长,局部动乱与冲突此起彼伏,尤其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问题和质疑,如何回应西方反复渲染的“国强必霸”和中美“一战重演论”,如何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强大的疑虑,上述一系列问题无不期待着我们从历史的研究中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断。因此,我们如何通过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回答今天人们所面临的困惑,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本学科的使命所在。

注释:

①在国际关系理论界,除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厦中,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是现实主义理论。冷战后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开始流行,大有同现实主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同时,每个理论流派内还有许多分支。

[1]肯德尔·麦耶斯.历史对于国际问题研究为什么重要[N].余华川,译.解放日报,2006-07-02(08).

[2]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第九版[M].张小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99.

[3]王邦佐,等.政治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77 .

[5]何曜,任晓.均势理论反思——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J].美国研究,1997(3):104-120.

[6]尚劝余.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J].国际论坛,2011(4):50-53.

[7]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和战争[M].倪世雄,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刘贵阳]

Theory•History•Realization——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Yun-xia, YU Miao
(Department of history, Baoding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How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history,history and realization,which is significant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for learning,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of history i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d to take history as a mirror to face the challenge of this world in the study of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 the practive of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discover the fact of the various phenomen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I'm using the theory of "Balance of power"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mainly to unscramble and analysis the relative substance of "History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o make the teaching press close to realization an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history, besides, I'm always making use of international issue,what people concer,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consider the pratical issue from history perception to relieve the confusio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History.and realization

G642

A

:1008-9128(2017)04-0098-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4.028

2017-01-18

保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理论·历史·现实——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20203)

赵艳霞(1963-),女,河北定兴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均势战争现实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调停与求霸:从日俄战争看美国均势战略的设计与进路
西方的缺失:北约内部裂痕如何标志着全球新均势
漫画:现实背后(下)
被风吹“偏”的战争
简析“均势理论”
他们的战争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