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成都一带旅游

李 昶

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李 昶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全球科学技术快速迭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化背景下,很多城市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城市内外的环境和资源,准确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最大限度地占领和控制市场,实现优化发展,最大化地创造财富和提高区域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地处西南内陆中心,作为“一带一路”规划重要节点城市的成都,要想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保持率先发展和持续繁荣的目标,必需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环境和战略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制定新的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发展路径

一、成都的功能定位分析

1.1 成都功能定位的基本依据

1.1.1 区位优势明显

成都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支点,同时地处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不仅是国家确定的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中西南物流区域的中心城市和全国29个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还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我国物流整体格局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成都面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具有极强的综合运输服务需求。

1.1.2 多式联运日益完善

为了弥补成都不沿边不沿海的地理劣势,成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通过公铁、海铁、铁水、公空等多种联合运输方式来形成密集的物流联运网络。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域公路里程27789.367公里,公路密度为1.98公里/平方公里。公路货运方面,开通2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是西部地区货运量最大、车辆配载效率最高的公路港。安能物流等全国公路货运集运平台,率先落子成都。

1.1.3 蓉欧快铁辐射国内外

2014年4月,经阿拉山口至欧洲波兰的 “蓉欧快铁”正式开通,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稳定和最便捷的国际铁路定班货运班列。2016年数据显示,蓉欧快铁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班列网络,初步形成北通道至莫斯科、中通道至罗兹、南通道至伊斯坦布尔三线并行格局,已延伸至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波兰库特诺等,进一步覆盖中亚、西亚、南亚及南欧地区。实现“天天有班列”目标,开行量由2013年的31列、2014年的45列、2015年的103列一跃增加到2016年的460列,开行数量跃居国内首位,占国内中欧班列总量的26%,发运货物总价值超过13亿美元。

1.1.4 航空运输条件优厚

在航空运输上,成都也坐拥优厚的条件与潜在发展可能:首先,地势平坦、气候条件稳定,是我国西南地区难得的平原城市;其次,现有双流国际机场拥有中西地区最丰富的航线网络,通航城市、航网密度均大幅领先中西部其他城市;再其次,即将拥有两座国际机场,如有现实需要,周边地区仍有继续扩建机场和航空港的潜力。此外,成都在空中直线距离上也是距离东南亚和南亚综合距离最近的西南城市之一。

1.2 成都达成功能定位的发展路径分析

1.2.1 建设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

航空枢纽的发达,能够为成都供给通达全球的快速通道,有利于吸引高端产业聚集,进一步在全球范围互换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和资源,提升成都参与全球经济的实力。规划建设城市双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国际天府机场),继续拓展成都航空枢纽国际、国内航线,构建“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奠定中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地位。

1.2.2 建设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

一是依托新一轮对外高铁的通道规划,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打造国家高铁节点城市。建设时速350公里的蓉京高铁成都至达州段,可形成至西安、至郑州、至武汉、北京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新通道;建设时速350公里的蓉昆高铁成都经新机场至宜宾段,在宜宾贯串渝昆高铁,形成至昆明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新通道;新建成都至西宁时速200公里铁路和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经在建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联通新疆铁路网,加速形成通往西北和中亚的便捷通道。

二是依托4条货运铁路,对接“陆上丝绸之路”。其中,已有货运铁路2条,分别为宝成铁路、成兰铁路;规划新建货运铁路2条,分别为成都—格尔木、成都—西宁货运铁路。

三是依托5条货运铁路,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已有货运铁路4条,分别为成昆铁路、成渝铁路、达成铁路、川藏铁路;同时,加快隆(昌)黄(桶)铁路建设,并按规划加快成昆铁路复线改造。

四是以泸州、宜宾、万州港口为依托,形成较完备的公铁水联运体系,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五是加快川藏货运铁路建设,强化与南亚的联系。

1.2.3 建设国家区域性高速公路枢纽

优化市域内和周边高速公路网,形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的“三环十五射”高速公路网络。以加强与“一带一路”及“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城市间高速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市对外高速公路和市域高速的延伸加密及提档升级工作,以建成沟通国内城市的物流通道为目标,构建成都至重庆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昆明、西安、武汉8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0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将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借由公路在成都实现高效中转。

二、成都的形象定位分析

2.1 成都形象定位的基本依据

2.1.1 创新氛围浓厚

从创新城市建设整体看:《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成都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第三位,位居西部地区首位。从创新效益看:2015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094家,位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15.29亿元,连续多年年均增幅超过20%,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成都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西部第一。从创新成果看: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量达到37466件、21228件,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连续多年蝉联中西部城市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84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各方面表明,成都的创新氛围浓厚,形象鲜明。

2.1.2 丝路旅游品牌价值突出

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路线长,涉及国家、城市和文化数量多。与其他旅游带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巨大的优势。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联通亚非欧的重要国际经济文化通道,不仅有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更有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丝路旅游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被赋予了更开放、更包容的意义,容纳了更多的国家和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上,“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视角。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提高开放力度,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进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2.2 成都达成形象定位的发展路径分析

2.2.1 营造优化成都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制度创新,打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让生活更美好”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成都深化创新驱动型城市建设,必须与切实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保护其基本权益等相结合。

二是培育创新生态,担当产业引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阶段,科技创新驱动的关键还是产业发展,同成都“现代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相配合,加强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生态至关重要。结合科技创新趋势、产业发展规律、成都产业基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健康医疗等特定产业出台具体的发展支持政策、搭建技术平台,创设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如此才能培育创新型产业茁壮成长的土壤,使其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建设有影响力的金融窗口。在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成都应该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倒逼金融创新工作尽快实现突破,尽快建成建 “一带一路”金融桥头堡。

2.2.2 推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发展不仅带动信息、建筑、法律等相关行业的提升,还促进产业体系的健全,实现城市旅游功能的完善。

一是准确定位文化特色品牌,延长旅游产业链。丝绸之路,是历史悠久的包容型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则是丝路旅游品牌的本质属性,在品牌价值意涵的凸显过程中更加需要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成都应按照“丝绸之路特色国际精品旅游旅游产品”准确定位文化特色品牌,开发体现成都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体现成都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还有量蜀锦、蜀绣等大量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深受国内游客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游客的喜爱。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和购买的场所。同时,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也广受好评。如成都可以把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像、川剧脸谱、杜甫诗歌意境印在T恤上作为文化衫出售,实现文化的商品“回味效应”。

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雅安等周边重要旅游市区县的客运专线,缩短来往时间;加快建设市区至景区、景区至景区的高级公路;培育开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航线;增加停车场数量和完善公路沿线医疗等设施,努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圈[1]。

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性打造四季型旅游。延长旺季,强化与国内北方城市和“一带一路”欧洲国家主要客源地行政部门、规模旅行社的合作;与重庆、云南、贵州等联合打造“西南旅游圈”,共享客源;在央视或主要媒体黄金段、主流旅游网络平台投放广告,吸引域外客流;在《旅行家》等面向世界的报刊杂志开设旅游文化专栏,介绍成都特色景点;邀请“一带一路”各国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和国际友人到成都,在参加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的同时,让他们亲自体验独特的蜀文化旅游景点;邀请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公众人物作为成都文化旅游的形象代言人进行宣传和展示。张艺谋曾经给成都拍了一段主题名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宣传片就是一种成功有效的方式。做活淡季,为国内外电视节目、电影拍摄提供摄制场地;推出峨眉山、九寨沟、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名山名景休闲游,集聚省内客流。

结论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必须依据自身条件找准角色定位,合理规划实施路径,既是落实成都服务国家战略、四川发展的应尽责任,也是自身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都需要在功能定位层面确立建设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海陆空并进,全面提升成都枢纽能级。加快国际陆运中心建设,推进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物流环境,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都需要在产业定位层面确立建设现代产业基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为先导、以成熟的文化旅游产业为延伸,全面提升成都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以国家新经济增长极的身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互联互通。

[1]陈祥荣.实施创新驱动是成都加快发展的关键[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3):71-73.

[2]赵永会.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6):69-72.

李昶,(1994 08 21)女,浙江省定海县,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猜你喜欢

成都一带旅游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数看成都
旅游
成都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在成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