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风险管理事业单位

魏 艳

河南省济源市审计局

初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魏 艳

河南省济源市审计局

为了应对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促进内部审计行业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修正,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和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领域。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特点,借鉴COSO发布的ERM框架,提出内部审计参与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路径,并指出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概述

1.1 内部审计的开展原则

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在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有客观公正的立场和科学合理地审计方法,在对具体审计业务进行分析、判断、审查、检验时,都必须要以客观事实为准,实事求是,不要妄自进行主观臆断、扭曲事实。其次要遵循独立性原则,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要保证其结构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不可以将其归属于任何一个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要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事业单位中。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与其审查的项目或活动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受相关因素影响,始终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审查。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还需要遵循职业审慎性原则。职业审慎性是对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方面的硬性要求,具体是要求审计人员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可能对组织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对于刻意作假、玩忽职守、出现差错、低效浪费等不正当行为加以防范。

1.2 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是可能对实现目标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于机构而言,风险是由于机构损失造成的不利因素,其目标不能实现或减少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风险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识别性。它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和规避。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它贯穿于业务活动的前后过程,包括以前事后。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采取某些措施来检测和评估风险,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

2.1 客观性

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一般会采取抽样审计的方式。而只要抽取的不是全样本,由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就会对审计结果造成误差,而出现这种错误审计结果的风险必须由内部审计人员来承担,且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随内部审人员的意志而转移。

2.2 全程性

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内部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内部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存在风险,因而具有全程性的特点。例如,内部审计部门可能在审计计划制定环节选择了不合适的审计对象,可能在证据收集环节未能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可能在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环节得出了不当的审计结论,还可能在审计复核环节派出了无法胜任复核任务的人员等。

2.3 潜在性

在一定情况下,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特点。例如,即便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后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但却并未造成不良后果,无须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风险就是潜在的,这种情况经常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错误地认为不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对象存在问题,即误拒风险。

3、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3.1 加大领导层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内部审计总要性的宣传工作,使领导层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整个事业到位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在真正意义上将内部审计工作提到日程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不受重视的问题,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宏观调控,将内部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3.2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使审计工作更为规范化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为了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与之相应地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内部审计结构和人员保持良好的独立性。建立科学而严谨的内部审计机制、严格把控内部审计的质量是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在建立完整体系的前提下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注意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减少或完全消除人为的误差,从而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

3.3 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自身专业素质

在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项目或活动进行风险审查时,需要首先在主观上提高对风险审查的重视度,才能积极制动的去发现风险、防范风险、降低风险,基于此,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不同的部门采用不同管理办法,灵活使用多种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在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另外,事业单位也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实时更新其管理理念,提高其综合素质。

3.4 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训

员工内部培训的质量是一个专业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审计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和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口语和文言表达能力。要具备管理知识,熟悉金融和经济法律法规,也要对部门,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内部培训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内部审计员培训内部审计员坚持求真,客观公正,诚实和诚实的职业道德,不断更新知识,完善分析判断并预测经济活动能力,创造高质量,强大的审计团队能力,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事业单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在内部审计中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是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在目前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因如此,事业单位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最大化,加强单位内部对审计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

[1]王娟娟.初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294.

[2]刘德菊,崔思明,田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探析[J].财会研究,2015,05:66-68.

[3]李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3:156-158.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风险管理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