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政权对故宫建筑格局变化之影响

2017-03-09中央民族大学崔柏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清王朝太和殿紫禁城

中央民族大学 崔柏晟

一、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的核心代名词,承载了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多方面内容。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是明成祖朱棣在大臣丘福等人的建议下,在朱棣曾经的封地北平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设计者是一个叫做蒯祥的鲁班师傅,动用了100多万民工,耗时14年之久而建,据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

紫禁城的总体建筑格局是在明朝成型,但是一直处在不断扩建变化的状态之中。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叫做“前朝”,是皇帝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后半部分叫做“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们生活起居的地方。故宫建筑都是以院落的形式展开,而且每个建筑都体现出有主有从,有正有配的特点,以建筑的手段反映了中国封建礼制等级制度的政治形态。这样的建筑形制,是受当时明朝统治集团“承朱儒学”思想影响,而在尊儒思想的桎梏下,少数民族文化及符号对故宫的格局与装饰基本上没有多大影响。

二、少数民族政权清王朝统治下的故宫

公元1644年,清王朝统治者顺治代替明统治者成为紫禁城的主人,少数民族政权下的紫禁城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既是统治集团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也是时代性的要求,更是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必然结果。

1.太和殿的重建与格局变化

明朝时,太和殿并不叫太和殿,而是叫皇极殿,因为是少数民族入关当政,“和”既包含着他们对天下和平的期盼,又是对自身统治秩序的教化。

今天的故宫太和殿,规格与形制有异于初建时。公元1679年,太和殿西侧膳房意外失火,太和殿在这次大火中被烧毁,在之后长达18年时间里,太和殿一直是一片废墟。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康熙帝决定重建太和殿。但是由于太和殿的建筑比例和具体数据并没有保存下来,重建艰难。一位名叫梁九的工部工匠扭转了局面,根据《梁九传》记载:“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匠作,年七十余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悉具,殆绝技也。”也就是梁九按照十比一的建筑比例制作了一个太极殿的木制模型,太和殿的重建就靠着对木结构的放大搭建,重修后的太和殿从庭院到正脊高36.57米,面积2381平米,长宽比例正好九比五,象征着九五之尊,它坐落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三台上,不仅是紫禁城的核心与建筑顶峰,而且还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它的一切设计都为了将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

在此次重建中,康熙皇帝将太和殿原有的九开间形制改成了十一开间,这是这次重建中最为实用的改造。而且为了考虑到防火的因素,把木构的斜廊改成了砖墙,同时把太和殿两边的游廊改成了夹室,形成了了今天面阔十一间的格局。

2.其他宫殿的变化

坤宁宫在明代一直都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代,坤宁宫的室内布局有了很大变化,使之成为中轴线上最具满族特色的宫殿。它室内贯通,西、北、南三面都有筑有火炕,西大炕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厨房,这种布局来源于满族民间口袋房、万字炕的居住习俗。

雍正时起,养心殿就成为了皇帝的寝宫,这也改变了内廷的格局,养心殿变得越来越重要。养心殿的位置靠近前朝,它将皇帝的休息和办公场所合二为一,宫殿的后半部分是卧室,通过一条甬道链接前殿,这样大大提高了皇帝的办公效率。

在等级森严的紫禁城东北角,有一处灵动而又烂漫的建筑,那便是乾隆的得意之作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它狭隘细长,曲径通幽,四个院落相连,风景迥异,将江南美景尽收其中。

乾西二所,本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子时所住的宫殿,由于乾隆皇帝是秘制建储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他没有当过一天太子,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将乾西二所升级为宫,取名“重华”。其中,东边的乾西一所改为淑芳斋,淑芳斋内还出现了一大一小,室外室内两个戏台,这是紫禁城中最早出现的戏台。

信奉藏传佛教的乾隆皇帝,还在重华宫的西南角,修建了紫禁城内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建筑“雨花阁”。雨花阁的修筑,除了满族皇帝自己平时礼佛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宗教信仰的方式联系中国边疆地区的蒙藏各部落,它的兴建为满清王朝统治者与边疆各部的积极互动提供了专门的场所,这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与国家的统一。

三、从故宫格局变化谈清朝统治

作为一个由满族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先后统治中国近三个世纪,在此基础上,中国的中央集权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故宫的格局与装饰在这时期发生的变化也最大,这些变化大多数与统治集团所提倡的政治思想相一致,是思想发展的产物,更是物质方式的体现。在清王朝的统治阶段里,由于初期政权尚未稳固,后期民族矛盾又不断激化,处理好各民族、各部落、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都显得至关重要。

四、结论

故宫,从1406年兴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在此期间,它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或大或小都与统治者本身密切联系。政权更迭、制度变换、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和喜好都被故宫用建筑与装饰这种特殊的手段反映且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正是伴随清王朝中央集权制走向顶峰,才使得这样的辉煌与极致走向了高潮。如果说是封建集权制造就了紫禁城的肉骨,那么清王朝统治下的民族融合与由此所形成的文化交融必定是紫禁城的精魂。

猜你喜欢

清王朝太和殿紫禁城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365
紫禁城600年
清朝为何没有倭患
清朝为何没有倭患
农耕文明的科技历史呈现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