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

2017-03-09王周明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抗震受力结构设计

王周明

浙江华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

王周明

浙江华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成为人民提高生活质量关注的重点。对于建筑结构而言,抗震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地震灾害时的影响,还可以挽救人民的生命,提高建筑的质量,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当下许多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诸多影响因素的束缚,导致对抗震问题依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继续那一步的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 前言

相关的建筑在完善抗震措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应有的问题,成为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亟待突破的切口。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上升,所以相关部门对抗震设施完善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是许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依然会把部分重要性进行忽视,导致建筑设计中依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现状

建筑结构性能的强弱对建筑的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抗震能力也是建筑中安全隐患的直接影响因素。一旦发生地震,如果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好,将会直接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当下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在社会和相关行业中也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但是依旧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问题

建筑过程中的细节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应该加强每一个细节的要求。笔者经过对相关资料调查得出,主要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3.1 场地的选取

建筑过程中的抗震设计涉及到抗震场地选取的影响,首要考虑的便是抗震场地建设的相关因素。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在软弱土层或是沙土层上进行建设,因为发生地震时,会对建筑的水平荷载量提供负担,如果抗震场地的地质问题较为严重,就会发生坍塌的问题。选取合适的抗震建设场地或是对原来的地址进行加固,都有利于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和实施的效果。建筑中的抗震设计存在等级之分,好的抗震场地的选取时其他抗震设计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所以在场地选取过后中要把握好质量,减少发生地震时的相关损失。

3.2 结构的选择

抗震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在抵抗地震时的作用,所以简直住结构作为重要的影响部分,应该是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根本前提。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对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影响的客观因素。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建筑物体整体的方式,具体是指将建筑中的部分个体功能进行隔离,使得地震发生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局部发生损坏,对建筑整体的功能影响较小。一直与地震发生时,可以尽可能的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建设地点的地震发生方式。因为建筑过程中的地震是对建筑水平荷载量增加负担,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提高建筑水平结构受力的均匀性,保证在水平面上的荷载处于均匀的状态。即便是建筑较为复杂的结构,也要保证相应的荷载有一定转换的途径。抗震的设计最好是将地震时的受力均匀到建筑的个体,保证建筑中的每一个部件在强度以及刚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建筑中的结构抗震设计重点是建筑物的荷载构件均匀分配,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应力发生在区域分布不足的地方,保证受力的相对均匀性。

3.3 平面布置的规则

建筑物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整体效率,更好的实现建筑物抗震的性能,为此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选用规则布置的方式。规则的建筑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规则布置,有利于提高各点的受力。如果建筑的结构大都是不规则,则应该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的规律性,可以采用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受力点的大概位置和受力,对于较为薄弱的地点,可以采用相关的方式进行加固,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各个受力点的受力能够相对均匀,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4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建议

针对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有利于采取有用的措施,所以抗震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有重要意义。笔者经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资料分析,得出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力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4.1 抗震结构的选择

建筑结构整体的受力均匀性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所以在结构选取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荷载较为均匀的结构体系,尽可能的将受力的均匀性控制在相对集中的点。在结构材料选择时,也要尽可能的选择强度较强,刚度较高的主体结构,可以将应力集中在一定的区域,最大程度的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果在建筑结构选择时有一定的固定性,则要对其中的关节环节进行改造加强,如受力较大的短柱部分,应该进行相应的主力,实现整体性的原则之下的不同部分构件的统筹。

4.2 进行合理的布局

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抗震场地的选择,尽可能的避免软弱土层等。如果建筑的场地具有不可改变性,则要对土层进行一定的改造,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之后再施工。在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使用基点方式作为位移的根据,再采用相应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的分析,有效的减少地震发生时的地震能量的输入,有利于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级应该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参照的基础,对过往发生地震的数据进行反复核算之后,确定一定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中的承载负荷适应实际地点的需求。

4.3 多元化抗震防线

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采用多重的抗震防线方式进行地震侵害的降低,因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防震方式来提高地震发生时的防御。建筑结构可以采用延展性较强的材料,多为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将是抵抗地震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地震的危害。在进行部分节点的加固以及配套措施的完善等方式,作为第一、第二等防线,可以保证在一道道防线过后,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在不至于地震作用下就产生明显的坍塌,有效的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胡晓.民用建筑抗震设计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8).

[2]陈艳宁,刘登月.民用建筑抗震设计探讨[J].门窗,2013(4).

[3]张清亮.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抗震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4]张伟.学校类建筑抗震设计探讨[J].深圳土木与建筑,2014(2).

[5]谭新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6]代明艳.砖混民用建筑抗震设计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5):89~89.

猜你喜欢

抗震受力结构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古建抗震有绝招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