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2017-03-09徐海霞

关键词:显性隐性共同体

徐海霞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全媒体环境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徐海霞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融合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全媒体环境,教师是否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和策略,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以知识管理过程为主线,以知识管理工具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实施策略。全文对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媒介工具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文献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隐形知识显性化、知识系统化、知识流动与共享三个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全媒体时代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实施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全媒体;个人知识管理;中小学教师;实施策略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师个人的信息化能力是学校实现信息化的核心元素与基本保障”已成共识。然而,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瓶颈已不是何处能获得信息的问题,而是如何从已获取的信息中提取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价值的信息,并创造性地加以提进炼的问题,即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引入教育领域后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教师借助知识管理工具和手段,运用知识管理方法和策略,有计划的对自身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发现、加工、储存、交流、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它的实质在于能够使个体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快速有效地从中萃取所需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全媒体是指广播、电视、音像、报纸、出版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新媒体的融合体,涵盖视、听、触觉等接受资讯感官[1]。全媒体环境,信息传递的即时性,由“第一时间”变成“第一时刻”;传播模式从单向发展到对等、多元,受众与传媒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加直接易行。

全媒体环境,教师应用知识管理的策略,有意识的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拓展个人知识的边界,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岗位的要求。如何实施,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应用移动技术,教师便于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的集合,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构成的复合体。显性知识是可通过某种符码系统如语言、文字、图表、公式等表示的,有固定载体的、可明确表达的,如教师发表的论文、教案设计、编制的考试试题、出版的书籍、参加的会议纪要等。显性知识易获取、理解、保存和传播。隐性知识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知识,如教师的个人直觉、灵感、教学理念、职业意识等认识类隐性知识和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技能类隐性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大部分归属于隐性知识。因此,对隐形知识的管理才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而隐性知识是内隐的、个人的、 实践的和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知识。它隐匿于教师脑海中不易用语言表达和传播,是依存于一定背景(观念、信仰、价值观)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性知识。所以,教师要直接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的管理是不可能的。

教师要实现对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必须将个人在教学及科研活动中所获得的隐性知识进行编码,转化为可自由传播的显性知识。只有把不易察觉和难以表述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传播、交流和共享。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实际非常复杂。便于理清其转化过程,根据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螺旋体系,结合教师教学这一特殊情景,将其转化图谱简化为“四化”:社会化、外部化、联合化、内在化[2]。从“四化”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在包括日常的教育教学、日常社会生活等特定情景中实现的。其转化是原有知识经验的整合重组,也是新的知识建构。

移动技术,特别是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为实现这一转化提供了工具平台。全媒体环境,智能手机广泛普及,QQ、微信、各类APP、移动图书馆等都能很好的嵌入移动设备,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移动设备的随身性,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移动设备随时记录自己的瞬间体会、感悟、心得,在不经意间完成了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同时,教师可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手机app,可采用行动研究和本体研究,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把自身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地概括总结,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个性化隐形知识显性化。诚然,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不仅需要教师专注于个人的职业领域,更需要平日的点滴积累。

2 应用云存储平台,教师便于实现个人知识的系统化

全媒体时代,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学习者观察视角分散化、信息文本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这些零散的知识和信息很快会被遗忘,成为事实上无实际意义的文字和数据。此外,教师本人通过学历教育、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业余学习等途径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从个人职业规划角度来看,也是碎片化的,同样需要系统化的处理。

借助百度云盘、360云盘等网络化存储平台,构建个人知识库,以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格式,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经验,包括教材、测验题库、教学档案、班级管理等资源保存下来,便于今后高层次的查询、问题求解以及知识获取。在构建个人知识库的过程中,注意学科化、有序化和可扩充性。根据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云盘中以目录树文件夹形式存放。文件的命名须遵循一定规范。建议以“项目编号_文件关键词_日期_V版本号”范式命名,做到见名知义的同时,也便于快捷搜索到此文件。对于暂时无法处理的知识点,可放置于一个临时文件夹中,待日后再次补充完善,从而保持知识库的有序性和可扩充性。

3 应用网络社交互动工具,教师便于流通和共享个人知识

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目的是为了推动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教师在管理个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存储知识,更要通过知识网络的建立,使知识在不同的节点之间流动,实现知识的动态循环更新[3]。为了保证教师职后的专业成长能紧跟时代步伐,就应加强教师与同行、教师与教学专家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个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通过“专业对话”活动实现的。“专业对话”是指在教师在个人教授的学科领域,就自己的实践困惑、课堂教学中遭遇的各种真实问题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探究、反思和研讨,通过思想碰撞,或能达成共识,或能获得一点灵感而引起积极思考。教师个体与同行、与专家的交流分享,实际上就形成了教师共同体成员间的交流分享。教师本人从共同体成员和在线资源可直接获得大量的有助于解决学习者疑惑的知识性信息;与此同时,教师与共同体成员分享、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经验,促进他们进一步反思和重组自己的思路及想法[5]。这种共同体的存在,满足了教师个体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教师个体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教师的个人成长特别是职后成长,需要这种共同体构成的互动圈。诚然,若对话活动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持续有效,首先必须营造一个平等、民主与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松散便利的网络环境,为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空间。

全媒体时代,使得去身份化的社会交往方式成为可能,营造了平等、共生、对话、交流的“主体——主体”互动互补氛围,重新塑造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结构。QQ便是一款出色的社交互动媒体。QQ 群中每个网络节点都是相互平等并且通过社会互动建立起链接关系;QQ群的注册用户数量庞大且操作门槛低。这些基本条件是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自组织发展的重要基础,创设了轻松、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QQ 群中每个成员具有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双重身份,群主一般是本专业的专家或意见领袖担当。或群主或成员发起话题讨论后,他成员在群空间里发布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同时阅读他成员发布的信息。如果成员彼此对发布的信息感兴趣,二人尚可通过QQ 中点对点消息推送模式更深度交流互动或共享资源。

全媒体时代,类似QQ社交互动工具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共同体不在少数。虚拟的学习共同体,围绕专业问题,成员共同讨论、协作、交流与互动,解决面临的问题,分享各自的资源、经验和成果,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特别是职后成长,效果是显著的。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限于精力有限,本文只在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方面做了浅显研究,有待更多的案例支撑和实践研究。

[1]戴锡莹.基于TPMK 的数学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高庆华.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要求[J].编辑学报,2014,(12):9~11.

[3]周 涛,王 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知识型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6,(9):82~87.

[4]徐 鹏,王以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子模型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5,21:106~111.

[5]万力勇,赵呈领.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2,(9):54~58.

[6]涂勋志.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研究[D].重庆:四川师范大学,2014.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urrounded omni-media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XU Hai-xia

(Colleg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In the Omni-Media era intermingled network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ther teachers have a set of effectiv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long as the main lin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takin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paper studie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urrounded Omni-Media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 text teases out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media tools and related theories, then on these basis analysizes and puts forward for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urrounded Omni-Media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mni-Media;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a teacher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implementation strategy

2016—10—15

徐海霞(1978— ),女,湖北随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师教育等.

G434

A

2096-3149(2017)01- 0019-03

10.3969/j.issn.2096-3149.2017.01.005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