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探究活动”与“碰撞活动”

2017-03-09张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课堂

张伟

【摘要】据我所知,温江区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早在几年前已将省级课题《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模式》结题,课题所得的经验在全区各学科教学中广泛推广.一线教师不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因此课题在自己教学专业发展上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非常关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哪些数学方法.目前,温江区实验学校以《小学“碰撞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课题的课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数学教师应在备课时关注碰撞策略在教学中的使用,在上课时关注学生在碰撞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关键词】“碰撞式”课堂;碰撞活动;探究活动

一、关于“探究活动”

“探究”是杜威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杜威哲学的目标是把科学探究的方法推广到广泛的人文社会领域.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思想越走在前沿,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探究”的概念也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走进了现在的课堂.其实,自主探究式教学实质是对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它是对接受式教学的一种传承,也是时代发展下的一种教学变革.它改变了接受式学习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接受式教学立足于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播,偏重于学生机械地记忆与呆板地理解,而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可见,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温江区搞了这么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数学教师的收获在哪里呢?个人认为,我们不谈“高大上”的理论,我们谈“细小实”的收获.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上一节新课程理念下高质量的数学公开课,从备课到上课,绝大多数的教师胸有成竹、挥洒自如.其次,在探究性教学中,我们已经不把什么都拿来“探究”,学会了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来探究.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于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再加上教育资源有所限制而难以实施.所以,在义务教育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探究,要学会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内容来探究.那么,到底多少时间用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设计精妙的探究活动教案和课堂上教师灵活地处理教学同等重要,这两样“法宝”都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就好比,我们驾车从A地到B地,车的好坏与司机的驾驶技能直接影响我们达到目的地的时间,若好的汽车遇上娴熟的司机,那么结果显而易见.

二、关于“碰撞活动”

自2013年学校剥离成纯小学后,以王刚同志为校长的行政班子勇立学校课改潮头,确立“碰撞式”课堂作为课改主题,引领温江区实验学校“课改巨轮”,向着课改胜利彼岸奋勇前行.

碰撞,在物理上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初期,我们对“碰撞课堂”的理解:创造一种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以达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堂上多维度对话,引发学生思维争鸣,实现学生全方位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碰撞课堂”的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碰撞生问、碰撞聚焦、碰撞争辩、碰撞共鸣与碰撞实践.碰撞生问指教师进行主题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学生能够通过与书本、已有认知的碰撞和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碰撞聚焦指“碰撞生问”环节后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解答,同时,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不能解答的问题进行筛选聚焦,生成核心“碰撞点”.碰撞争辩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全班进行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教师的看法进行辨析,勇敢地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同时有礼有节地对学生的发言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补充.

数学课堂上,最精彩的碰撞活动应该发生在“碰撞争辩”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特别是合作学习的体现,无论是学生的小组交流、展示,还是组内、组间对问题的相互补充、点评,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更达成了“碰撞式”课堂的培养目标.

教育专家表示碰撞即论证.碰撞是一种各抒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對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活动.在我校,碰撞的场域主要是课堂,碰撞的主体是学生自碰、学生和学生碰撞、小组和学生碰撞、小组和小组碰撞、学生和媒体碰撞、学生和教师碰撞等等.

三、“探究活动”与“碰撞活动”

个人认为,大家熟悉的探究活动一定是我校研究的碰撞活动,而碰撞活动不一定是探究活动.我之前写了《小学“碰撞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之数学新课模型初探》短文,数学新课模型里谈到“碰撞争辩”程序需要设计至少一个或若干个碰撞点活动,以此来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而碰撞点活动与探究活动非常类似,下面用一个图形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2]叶子.探究的逻辑——杜威探究理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培养研究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