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

2017-03-09严清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团队合作探究性学习

严清华

【摘要】对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本文从学习的意义、基本原则、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探索主体意识;团队合作;设置情境;试验观察操作;自主合作探究

一、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主动完成认知结构构建的一种教学方式.基本作用与意义有三个.

1.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必须推行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和理念,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尝试,去猜想,去推理,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有见地的创造性思维人才.

2.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与冲动.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总是遵循这样一条探究过程和线索:大胆猜想—认真操作—反复验证—形成理论.其实,“数列”这一章的教学,基本都是由具体到一般,由猜想到结论.等差数列的教学可以先由实例入手,分析提炼“等差”的概念,进而过渡到一般情形,归纳总结通项公式,再以前100个自然数的高斯算法的故事做引子,自然转换到前n项和的推导.这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答疑解惑,充分发动学生,集思广益,教学容易成功.

3.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维果茨基指出:“在儿童那里,发展来自合作.”现代科技也表明:伟大的发现、发明,不再是一个人的天才和灵感可以完成的,而是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国籍的科学家通力合作的结果.搞探究性学习,要分组分工,要讨论争辩,自然就需要和谐、团结的环境氛围.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养成勇敢、坚韧的品质.展示成果,进行辩论,使学生的口才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实践操作,有利于纠正“眼高手低”的毛病.

二、原则

探究性学习的五个基本原则是:适时、适度、主动、创新、探索.

适时,即准确把握时机.何时何地运用该法,必须考虑周全,否则,课课都探究,时时都探究,费时费力,不易控制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目标.再者,要注意课题的确立,课内与课外的分开,长时与短时的区别.实践性强的、要调查的、要查询的应当课外完成,课本基础内容方面的应当课内完成.

适度,即量力性原则.搞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快到慢,逐步培养.要求和标准,开始应当定得低,能够实现,符合校情、生情和环境条件,以免学生不适应,教师无法驾驭.

主动,即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必须自始至终搞清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而学生是主体,是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放手发动学生去做、去思考、去交流,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并及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创新,即发展性原则.创新学习的形式、内容、手段、媒体,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趣、求真的需要.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一种约定俗成的套路,这样容易诱发学生厌烦、疲倦心理.创新,既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设计教案的要求.学生的发现、发明及灵感的捕捉,要予以肯定.教师应尽可能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一个个别开生面的课题教案.

探索,即探求、求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失败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但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提取其中的合理、正确成分.探索,容易误入歧途,容易陷入混乱,找不到头绪,这就要求执教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点拨一些探究方向和途径,再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找路子,让他们去尝试、去摸索、去研究、去体验.

三、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合理设置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靠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范畴.要设置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经验相关联的问题,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创设情境的方式有:生产生活、操作实践、问题引领、媒体引进、模拟表演、游戏等等.

2.上好“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用问题引领法.教师把课题分成许多问题,用卡片写好.问题设计力求明白晓畅.在方式上,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独立阅读、质疑设问、抢答竞赛等等,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找资料,上网查询,做一些准备工作.以“杨辉三角”为例,在课前先让学生复习了“二项式系数性质”的有关知识,自读课文,再在课上逐一提供几张PPT图片,辅以电脑课件,揭示二项式系数的演示规律,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猜想、归纳、推理,气氛热烈,问题的悬念性、趣味性比较充分,学生正确与错误解答交替,学生甚至出现“卡壳”现象.但通过变换角度,降低难度,进行适当类比、联想,终于攻克一个个难关.课末延伸,讲解在“杨辉三角”背景下的函数与数列综合题.

3.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探究.操作可以是画一画(数形结合)、看一看(观察细致)、做一做(亲手操作).比如一道高考文科压轴题,将两个正三角形分别剪拼成两个正三棱柱和正三棱锥,并比较体积大小,最后推广为将一个斜三角形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倡自制教具模型,剪拼折展,虽是手工活,但考查的却是学以致用的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团队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探究
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基于团队模式的创新性实验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改革中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