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干预对失独家庭成员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3-08王海琴金辉华姬文慧

上海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王海琴+金辉华+姬文慧

摘 要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失独家庭成员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纳入家庭医生管理系统的全部失独家庭成员69人,分为对照组43人,观察组2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成员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生理功能(PF)以外,觀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小组能够明显改善失独家庭成员焦虑、抑郁情绪,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焦虑;抑郁;团体心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4-0051-03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ost only-one-child family members

WANG Haiqin, JIN Huihua, JI Wenhui

(Hua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life quality of lost only-one-child family members.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ne 2016, all 69 people of lost only-one-child family membe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family doctor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43 people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peop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family doctor contract health servic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group psychological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life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 addition to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F), the score of life qu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lost only-one-child family member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1]。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一个特殊结果,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所在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对辖区内失独家庭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失独家庭成员面临巨大的精神困境进,心理健康在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形式对对失独家庭成员进行干预,在缓解失独家庭成员抑郁、焦虑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成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华泾镇2015年7月—2016年6月纳入管理的失独家庭成员69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能够配合家庭医生管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配合管理者。两组成员基本情况。观察组25人,男10人,女15人,平均年龄(60.3±10.2)岁;对照组43人,男18人,女25人,平均年龄(62.3±8.6)岁。两组性别、年龄结构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即每月进行慢性病常规诊疗、转诊和健康教育,集中小讲座1次进行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不同主题的指导,发放相应的健康处方。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的基础上,每两周1次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团体心理小组干预,每月2次。团体心理干预小组,由2名家庭医生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组织者,帮助小组成员能够有效运用自身潜在的资源,形成真诚、安全、开放、自由的互动的小组氛围,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心理成长为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觀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标准[2]:根据Zung编制的SAS,评估患者焦虑状态,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用1~4分评分法,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1.25,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总分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50分为焦虑状态,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SDS量表的评分方法同SAS法,总分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50分为焦虑状态,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36(SF- 36)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填写完成。包含8项指标,36个条目。分别为:生理功能(PF,10条目)、躯体健康(RPP,4条目)、躯体疼痛(BP,2条目)、总体健康(GHP,5条目)、活力(精力/疲乏)(VT/ FG,4条目)、社交能力(SF,2条目)、情感职能(REP,3条目)、情感健康(EH,5条目)。在36个条目中,每项予0~100的评分,得分越低健康程度越高[3]。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SAS 及SDS评分变化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成员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均明显提高,除了生理功能以外,其他7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团体心理干预是在团体的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团体心理干预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疾患,增加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以预防或解决问题的干预过程[4]。

干预前的评估显示,两组成员SAS评分及SDS评分都比较高,均超过50分,达到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组成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1年后,两组成员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均有降低,两组成员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的研究对象比较特殊,研究开始时未进行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 36)的评估。干预一年后,增加了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 36)的测评。评估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均明显提高,除了生理功能(PF)以外,其他7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团体心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有效的。

石彩红[5]于2013年4月对北京市昌平区所有失独家庭,447名失独父母(其中非农业户口占52.3%)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失独父母的精神状况时,指出巨大的精神压力需要释放,倾诉是失独者排解积郁的重要方法。2012年5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海涛参与了国家计生委组织的对上海、浙江两地的调研。调研发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等特殊家庭的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确实非常突出,亟待解决[6]。

本次对失独特殊群体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形式,组织2位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和心理医生参与研究,与研究小组成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增强相互信任,使小组成员的感受、满意度和量表评分,都取得较好成效。

本次研究采用的团体心理干预这样形式,是一种经济、简捷、高效的手段。团体心理干预要注意时机,对于处于急性悲伤的人,并不适宜参加团体心理干预,小组晤谈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也可能对小组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创伤。今后在失独家庭的健康管理中可适当在心理干预上增加力度,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更加有效的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焕, 李新松. 中国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97(15): 102-104.

[2] 孙伟铭, 袁也丰, 卢和丽, 等. 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示范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0): 2308-2311.

[3] 许军, 胡敏燕, 杨云滨, 等.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36)[J]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8(2): 150-152.

[4] Idan M. Aderka, Carmen P, et al. Fear, avoidance and physiological symptoms during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social anxiety disorder[J]. Behav Res Ther, 2013, 51(7): 352-358.

[5] 石彩红. 北京市昌平区计生特殊家庭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3, (11): 26-28.

[6] 时卫干. 记住“失独”家庭更需要精神关爱[N]. 广州日报, 2012-09-24(F02).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