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噪音问题分析及处理

2017-03-08袁燕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5期
关键词:噪音噪声污染

袁燕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噪音问题分析及处理

袁燕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其中的噪音污染问题由于其形式的间接性、隐蔽性、多发性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对此的分析及处理的探讨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抛砖引玉地对噪音问题进行了基础的分析,并给出具备可行性的处理方案。

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噪音处理

1 引言

“早晚有一天,为了生存,人类将不得不与噪声进行斗争,就像对付霍乱和瘟疫那样。”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科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很大,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四大污染,分别为水污染,固体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而噪音,这种“看不见的污染”危害,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第二大城市公害,让人们的身心健康深受其害。这篇文章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一谈有关噪音的污染。

2 什么是噪音

噪音危害巨大,那么到底什么是噪音,我们试图得出一个客观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心理学观点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扰人们倾听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医学观点医学上则认为超过60分贝的声音是噪声。

声音的本质其实是传递振动的机械波,而噪音则是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杂乱无章的组合体。简言之,噪音是一种以振动的方式表现的不规则变化的能量,如图1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噪音是不规则变化的,难以确定固定时间点的频率和强度。

3 噪音的危害

世卫组织公布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噪声污染带来的危害足以令人警醒。据该报告显示,噪声污染不仅会令人产生烦躁、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更有甚者,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则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同时,噪声还对物体产生破坏作用,如抹灰开裂、墙裂缝。强噪声能使设备和仪器受干扰至破坏。

噪声也是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尤其在制造业。

噪声聋是卫生部公布10类115种的法定职业病之一。

噪音导致的职业病可以作为工伤处理,噪声聋职业病可以得到相应赔偿。

4 噪音来源

在环保部近日公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中明确指出:仅在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三成以上,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已占投诉总量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分别是社会生活噪声类、工业企业噪声类与交通噪声类。既然噪音问题已经日益严重,我们有必要进行必要的管控。具体的噪音来源分别有:

(1)交通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5 噪音原因分析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去农村住宅是个人宅基地个人盖房,住宅相互间的影响比较小,或者根本没有影响,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住宅特别是城市住宅很多是多层,或者高层,人员密集度空前,相互间的影响也空前。很多农民进城带来的人员结构上的变化,城市规划发展中大量兴建各种商业化住宅及民生工程等,带来的生活及施工噪音,其次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工业机械的运行带来的工业噪音,尤其是高能耗的建筑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端的快速发展导致的建筑噪音,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大量个人交通工具的普及,如私人轿车,商业运输,物流的兴起,如重卡,交通噪音随之而来。

6 噪音的处理

噪音控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噪声源的控制。控制声源是控制噪声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合理选择材料和改进机械设计,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降低噪声,减少激振力来降低噪声,提高运动零部件间的接触性能等。

(2)传播途径的控制。若因经济或技术原因难以从声源上实施控制时,就要从噪声传播途径上加以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利用噪声随距离衰减的规律,利用地形、地物或绿化等屏障降低噪声,利用声源的指向性降低噪声,采取声学控制手段控制噪声传播,包括隔声、消声、吸声、隔振降噪等技术。

(3)噪声接受对象的控制。个人可以通过正确佩戴听力防护用具来降低噪音带来的伤害(控制接受者)。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难以解决的场所,工人又必须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工作,佩戴个人防噪声用品是重要措施之一。而佩戴耳塞、耳罩、头盔后,噪音可以降低10~30分贝。同时配备噪音检测仪器:噪声测试常用仪器有声级计、声校准器、频谱分析仪、分贝仪,振动仪等。

[1] 苏俊,李文靖,张文波,邵科峰,张云美.中英文测试材料对正常青年人可接受噪声级影响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6).

[2] 王亮亮.电力变压器降低噪音技术[J].智能城市,2016(6).[3]史本杰.城市交通噪声的影响因子与治理策略[J].节能环保,2015(5).

袁燕(1983-)女,风景园林硕士,农艺师,讲师,研究方向:园林园艺

猜你喜欢

噪音噪声污染
噪音,总是有噪音!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无法逃避的噪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控制噪声有妙法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