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设新型美丽乡村下的景观改造

2017-03-08吴硕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5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美丽

吴硕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浅谈建设新型美丽乡村下的景观改造

吴硕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与城市不同,乡村在交通、经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滞后性,乡村景观设计和改造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阻碍。但乡村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设计我们同样要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目前,美丽乡村理念成为乡村建设的主流思想,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景观改造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美丽乡村概念入手,结合当前美丽乡村景观改造遇到的阻碍,探讨如何进行乡村景观改造,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型;美丽乡村;景观改造

1 前言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建立在农村地区改革基础之上,旨在将农村塑造为村村优美、处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于乡村景观层面而言,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区域优势,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在实践中,景观改造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度较大,且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使得景观改造具有复杂性,加强对新型美丽乡村景观改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美丽乡村概念

美丽乡村概念最早出现在浙江省安吉县,在多年努力下,安吉县将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机整合到一起,率先建设了国家级生态县,并成为第一个美丽乡村。美丽乡村中的美丽并非单纯的形容词,而是乡村建设的更高目标和要求,其中美丽体现在景观与社会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是景观视觉效果。乡村景观设计要合理利用当地地形,发挥地域优势,以此来形成标志性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后者是乡村产业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村民能够过上富裕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1]。可见,美丽乡村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3 美丽乡村下景观改造遇到的阻碍

当前,美丽乡村景观改造并不顺利,还存在很多阻碍和制约,只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为美丽乡村景观改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地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差异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统筹发展。城市之间空间布局存在混乱、无序现象[2]。同时,多数乡镇结构过于松散,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且公共基础设施也存在差异性,不利于景观改造顺利开展。

3.2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且基础设施条件更为完善,各地区GDP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进程并不乐观,收入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造成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及发展。

4 建设新型美丽乡村下的景观改造

4.1 改造原则

4.1.1 生态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提供的空气、空气及温度等物质。因此乡村景观改造要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技术和科学,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到一起,实现和谐共生目标,形成良好的交互,共同发展。

4.1.2 文化原则

乡村地域文化涉及民俗、历史传统等,是农村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3]。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励村民,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4.1.3 可持续性原则

乡村在我国漫长发展历史中,受到了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偏向于资源粗放型开发,如森林乱砍乱伐等,给乡村环境、资源构成了极大的伤害,故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善待自然环境,规范人类开发行为,从而加快乡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进程,使得自然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协调并进。

4.2 构建聚落温馨格局

基于历史地理学来看,村落从选址开始,经过千百年演化和发展,逐步形成大地生命机理的一部分。温馨聚落格局在村庄良好围合基础上,将住区紧密结合到一起,为村民之间良好协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4]。另外,乡村劳作等场所合理布局,优化交通路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乡村景观规划,可以从村落原有形态入手,充分挖掘景观素材,通过对节点元素等方面的协调处理,从而构建温馨聚落格局。

4.3 展示乡村地域特色

每个乡村都具有属于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上,要强调地域特色,在设计、营造景观上,要充分融合地域特色,在设计和营造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当地的乡土元素,如建筑模式、植物及石材等,使得村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相互融合,同时在景观设计上,强调景观的特殊性,深化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底蕴,为日后乡村旅游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以生产性景观规划来看,乡村建设可以将传统农业与经济林作为经济来源,尝试在开阔平地基础之上,将不同种类农作物进行交叉种植,形成颜色各异的斑块,并在斑块之间布置田间小路,既能够方便施肥,又能够起到美化作用。

4.4 构建乡村生活空间

乡村街道好比大地纹理,将乡村独立的空间连接到一起,形成独特的乡村空间。因此针对乡村生活空间的设计与规划,要控制好尺度。如以步行为参考,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要能够在15分钟以内达到,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为900米。而合适的人际交往距离应在10分钟以内大道。值得注意的是乡村道路规划不能够盲目进行[5]。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很多乡镇企业逐渐发展,但受到工业企业布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夏季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问题发生机会。

5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乡村环境的美化,其根本在于通过乡村环境、景观等要素之间的协调,提升乡村文化品质与精神面貌,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活状态。因此在景观改造过程中,将各类景观要素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综合性体系,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地域特色的充分利用,丰富景观文化内涵,同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环境,构建独特的景观环境,从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1] 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229~232.

[2] 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136~137.

[3] 郑军德.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特色的景观营造——以浙江中部地区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7~49.

[4] 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1):39~43.

[5] 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产业,2013(12):41~44.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美丽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