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W市地表水环境治理成效

2017-03-08王颖盈朱雅静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5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整治水质

王颖盈 朱雅静

温州市龙湾区环境监测站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W市地表水环境治理成效

王颖盈 朱雅静

温州市龙湾区环境监测站

本文首先通过一些检测数据来分析W市地表水环境整治成效;其次阐述了W地表水整治工作概况,即强化平原河网水质监测分析、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整治以及加大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再次,深入探讨了W市地表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氛围不浓,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截污纳管存在薄弱环节等;最后,针对当前W市地表水环境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地表水;环境;整治;五水共治

1 引言

W市下辖11个县(市、区),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总长度达5652公里,水域面积达622平方公里。2014年1月,W市响应省委号召,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五水共治”,即对污水、洪水、涝水、供水以及节水进行整治。

2 W市地表水环境整治情况及成效

2.1 水质监测点布设

从2012年开始,W市共布设7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国控5个,省控20个,市控51个。站位中位于瓯江干流及支流9个(楠溪江4个)、飞云江及支流12个、鳌江干流及支流5个、温瑞塘河23个、瑞平塘河5个、平鳌塘河2个、江南河网4个,莒溪1个、横阳支江1个、乐清塘河3个、湖库及独流入海河流等11个。

2.2 地表水水质现状

(1)总体水质呈两极分化。2015年W市7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属于Ⅰ~Ⅲ类的有38个,Ⅳ类水4个,Ⅴ类水7个,劣Ⅴ类水的断面27个,而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41个,占53.9%。

(2)地表水呈现明显的生活污染特征。水质定类指标氨氮和总磷的站位达标率分别为56.6%和65.8%,氨氮比2014年提高4.6%,总磷提高9.2%。从浓度上比较,氨氮和总磷分别比2014年下降了17.5%和11.0%。

3 地表水整治工作概况

3.1 强化平原河网水质监测分析

对辖区地表水监控站位、水质监测点实行“一月一测”,督促、倒逼街道进一步加大治水力度。及时开展各类水质应急监测工作,全面掌握整治动态。同时,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开展辖区黑臭河监测工作,由此为各条河道的整治工作提供科学评价。另外,开展河道底泥布点监测工作,为正确评价各河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科学制定污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3.2 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整治,加大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

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加大力度进行整顿,引导企业规范化整治,关停重污染企业。

还有,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开展移动执法系统试点工作,初步实现移动执法人员全覆盖;对工业企业纳管的监管力度并对沿河非法涉水企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4 W市地表水环境整治工作存在问题

4.1 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氛围不浓

目前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关于“五水共治”的各类活动,都是在政府的部署之下进行的,而且社会组织和公众很少会有与政府协商决策的机会;在有些整治项目中没有很好兼顾到群众利益,这些都使得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氛围不够浓厚。

4.2 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截污纳管存在薄弱环节

近些年来,虽然W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一时还无法满足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的需要。比如,因为截污纳管工作涉及的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施工难度大、部分区域以及“最后一米”未建成、管网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造成污水纳管率偏低。

4.3 后续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河道出现黑臭反弹现象

黑臭河反弹,往往是因为个别群众环保意识不强、截污纳管做的不到位以及特大暴雨导致养殖场污水失控流入河道造成的。还有的是因为管理部门后续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日常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加上产业结构布局问题,重污染行业整治难度大,导致涉水执法工作难以协调推进,治水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

4.4 巨额治水经费难以落实到位

“五水共治”本质上属于一种大型公共项目,每一项工作的有效推进都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讲,国内大型公共工程的资金来源都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社会捐款。由于W市“五水共治”任务异常繁重,对资金需求特别巨大,需要投入上万亿元资金兴建大量供水设施、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及相应的管网系统,且其中地下管网系统工程投资总额会超过地上管网系统投资总额。仅凭财政收入支撑“五水共治”巨额资金投入将难以持续。巨额资金投入保障问题必将成为影响落实治水任务能否如期完成的经济因素。

5 建议与对策

5.1 加强引导“五水共治”的公众参与,优化政府在“五水共治”中的职责权限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体系,切实将公众参与“五水共治”列入环保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年度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落实公众参与的扶持激励政策,积极提供指导、帮助和技术保障。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涉水法律法规是政府部门决心治水的先行条件。要对现行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严格执法与追究,形成倒逼机制。同时,也要建立系统化的协调机制并健全各部门分工协作、合力联动的工作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和时间节点要求。

5.2 构建“五水共治”市场化运营机制。

在构建“五水共治”市场化运营机制时,要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供求关系合理制定水价。以利润和成本来驱动相关企业创新水污染治理方式。同时可创新“五水共治”筹资模式,向社会资本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将融资计划纳入市级政府负债规模,货款本息列入财政年度负债预算。

6 结语

以上举措,正显示出W市政府的相应努力,W市水环境整治工作也才能取得实效。2015年,群众对“五水共治”满意率从80.4%上升到88%;民众对推进“五水共治”决策的支持率达99.1%①。W市治水投资已超500亿元,亦为全省第一,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以及改善了投资环境。

引文注释:

①数据来源:温州市统计局.2014年和2015年“‘五水共治’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1] 浙江工商大学课题组,郑春勇.水问题的综合治理与地方发展战略创新研究——基于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实证分析[J].领导科学论坛,2016(13):12~15.

[2] 黄燕,刘瑜,许明珠,赵丽倩.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机制的经验与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2~15.

[3] 王勇.参与式环保生成逻辑研究——W市“五水共治”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5):9~15.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整治水质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