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2017-03-08石志成

关键词:大学生同学课堂

石志成

(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处,安徽凤阳233100)

自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石志成

(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处,安徽凤阳233100)

通过对自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发现手机入侵学生课堂已影响教学质量、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课堂玩手机的危害已不容忽视等问题凸显。本文尝试从利用手机互动翻转课堂、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采用技术手段和创新管理举措来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从而破解自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的困境。

自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文化;手机;现状调查;对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网络信息传递者的大军中来,无形之中被手机“绑架”,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作为大学文化组成部分的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与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不仅体现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素质和知识的增强也至关重要。经调查发现课堂上,有的同学忙着聊QQ、刷微博、发微信,也有的同学沉迷在电视剧情和游戏情结中不能自拔,部分同学人在课堂上课,但心却神游在网络世界,由此可见,在自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一、调查问卷设计思路、调查方法和调查样本概述

(一)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课堂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在培养学生找寻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充分接收专业知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加强大学课堂文化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课堂上“手机使用频率、使用手机的用途、为什么使用手机、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等方面展开。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在M校大一到大三不同年级和专业展开,主要按照不同年级、学科人数比例采取分层随机抽取样本,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寻找对策。

(三)调查样本选择及发放情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访谈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共选取了320个调查样本,最后共收回308个调查样本,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排除种种情况造成的废卷,最终得到有效调查样本300份,有效率为93.75%,符合调查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论价值。

二、调查样本分析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手机入侵学生课堂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比较普遍。以前,大家形容课堂用的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现在则是“短信声,QQ声,游戏声,声声不息。”在“您是否拥有手机”的调查中,100%的同学都选择了“有”,在访谈中发现,有很多同学不止拥有一部手机。在“您平均每节课课堂上看手机几次?”的调查中,有近一半(46%)的学生看手机的次数在4次以上,其中有18%的同学选择“4-5次”,有15%的同学选择了“6-7次”,更有甚者,有13%的同学选择“8次以上”,也就意味着平均5分钟左右就会看一次手机,而有54%的同学选择“3次以下”,但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课堂上一次不看手机的同学却屈指可数。在“您一般会在什么课上玩手机?”的调查中,有七成多(73%)的同学选择了“政治课、英语等公共课”,有两成(20%)的同学选择了“专业必修课的公选课”,而只有7%的同学选择了“必修课的专业课”上玩手机,这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功利心比较强。在“如果您在课堂上玩手机一般会玩多长时间?”的调查中,有七成多的同学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在5分钟以上,其中有38%的同学选择了“5-10分钟”,有23%的同学选择了“10-20分钟”,更有13%的同学选择了“20-30分钟,几乎整节课”,而仅有近三成(27%)的同学选择了“随便浏览,不超过5分钟”,由此可见,在课堂上貌似都在认真听课的同学,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沉浸在自娱自乐的玩手机之中。

(二)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分析

如今大学课堂上老师需与手机“抢”学生,有时甚至会出现老师课堂上抢不过手机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课堂上爱上了玩手机呢?在“如果您在课堂上玩手机时怕不怕被老师发现?”的调查中,有近九成(89%)的同学表示“怕”,仅有11%的同学表示“不怕”;在“老师是否有过劝你不要玩手机?”的调查中,有近七成(66%)的同学表示“有过”,但访谈中发现,该部分学生都表示课堂老师讲授内容的吸引力不及手机的诱惑;在“您如果课堂上玩手机内心是否有内疚感?”的调查中,有近六成(58%)的同学选择了“有”,但有两成(21%)的同学选择了“没有”,还有两成(21%)的同学选择了“没有想过该问题”,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认识到课堂上玩手机是不合理的行为。在“如果您课堂上玩手机都会用来做什么?”的调查中,有近六成(59%)的同学选择“课堂无聊,通过聊QQ、刷微博、聊微信等打发时间”,但也有近四成的同学充分发挥了手机给学习带来的便捷,其中有两成多(22%)的同学选择了“拍教师讲课的PPT或录老师讲课的精彩片段来代替记笔记”,有近两成(19%)的同学选择了“浏览网页查资料,课堂上遇到未知知识点百度求解”,由此可见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令人堪忧,手机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并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您为什么选择课堂上玩手机呢?”的调查中,有九成多的同学选择了“课程无聊”(49%)、“课程太难听不懂”(23%)、“课堂气氛沉闷”(22%)。

(三)学生课堂玩手机的危害已不容忽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学生的广泛使用,扩大了学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难题,尤其是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对课堂文化建设的冲击、对优良学风建设的危害更突出。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手机依赖症,有两成多(24%)的同学认为课堂上不玩手机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有近四成(38%)的同学会因为忘记带手机坐立不安;有九成多(93%)的同学在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关机,而是将模式设置为“振动”或“静音”;在访谈中,有的同学坦言,有的课程忘记了带书很少再回宿舍拿书的,但是如果忘记带充电宝就会选择回宿舍拿,这一现象值得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深思。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在课堂上玩手机影响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质量滑坡;手机铃声、QQ消息声、微信消息声等铃声绕课堂,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降低了授课质量。

三、自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在生源状况不可能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素养,积极探索建立一种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文化,进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学方法,利用手机互动翻转课堂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相互“点燃”、共同成长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潜能调动起来,以激活思维、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教师在给一群有求知欲、有思考力的大学生上课时,应采用更多的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把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把课堂变成让学生表演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应多设课堂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允许学生利用手机的媒体来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控制课堂讲课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讨论、交流发言的空间;通过教师的不断旁敲点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同时也又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无暇旁骛,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会自动形成。

(二)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

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课堂使用手机管理办法》、《无手机课堂班级公约》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课堂上手机的使用。例如为杜绝学生利用手机作弊,管理部门可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考场,并加大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从制度上保障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同时,为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可采取强制要求与倡议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予以制止或教育;教育“宜疏不宜堵”,通过开展“倡议书声校园手机勿扰让自律伴随你我”、“远离手机亲近课堂”、“课堂告别手机一小时”、“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我们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学生以健康、文明的心态正确使用手机,从而实现净化课堂教学风气,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和面对的诱惑确实很多,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同学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手机奴”,有的同学被手机绑架了,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了解并掌握学生为什么课堂上玩手机?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手机?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从而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手机、ipad成瘾。在帮助大学治愈“手机依赖症”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激发起学习专业的热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用其他方式转移对玩手机的注意力,让手机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身处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社会形势,要求大学生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来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利用好美好的大学时代,才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采用技术手段和创新管理举措来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

通过采用屏蔽法,通过购置手机信号屏蔽器并放在教室中,从技术上解决手机扰课堂问题;采用“连坐”法,增强教师管理课堂的意识和水平,如果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在玩手机,老师又置之不理,学校将根据玩手机的学生人数多少,按照教学事故来对任课老师进行处罚;采用没收法,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关于上课期间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将被没收一个月;采用扣分法,根据《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管理规定》,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采用“无手机课堂点赞”积分法,若上课过程中,全班无同学使用手机,即可在课后请任课老师签名确认,完胜一堂课得1分。有的学生班级采用“手机袋”、给手机提供“休息室”,让手机与大学生一起“听课”;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但总之学校仅用没收、禁用等方式来处理,成效虽明显但不是长久之策。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涌入校园,如何对待它们是学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很难做到,倒不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正确对待手机在校园中的出现。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保罗莱文森.[美]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丁红岩.手机服务的大学生用户需求分析与设计探索[D].江南大学,2010.

[4]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5]武林.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安徽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美丽校园”建设中大学生公共意识培育问题研究》(SRC2014377);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辅导员“三化”建设实践路径探析》(szy201307)

石志成(1986-),男,陕西韩城人,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处,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同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