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2017-03-08张琼文覃珏莹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12期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技术灌注桩

欧 磊 张琼文 覃珏莹

广西大学

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欧 磊 张琼文 覃珏莹

广西大学

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即是岩土工程的施工,而地基与桩基础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文中对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做了简要的概述,并深入探讨了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要点,以期能够切实改善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问题。

岩土工程;地基;桩基础

1 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深入,为岩土工程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导致投入施工建设的岩土工程,在地基与桩基础施工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为此,应对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做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便为众多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安全打下基础,并同步推动我国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岩土工程技术的特点概述

2.1 岩土体的不稳定性

岩土是一类具有较强非稳定性的土体结构,其会因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构、性能以及参数等发生变化。若依从岩土工程施工角度分析,岩土所涉及到的外界因素更是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温度、湿度以及作用力的变化,均会导致岩土性质得以改变。

2.2 岩土工程技术具有隐蔽性

岩土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桩基础处理、连续墙与锚杆技术等,均是带有较强隐蔽性的岩土工程技术。此类工程部分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多数是掩埋于地表下的部分,且其运行过程也无法通过直观观测来完成,这也导致岩土工程技术的隐蔽性特点,将会导致极易受到忽略的安全隐患存在,从而影响到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与整体质量。

2.3 岩土工程技术具有依赖性

虽然岩土工程所涉及到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配备等已趋于完善,但其在土建工程中仍仅是相对独立的技术分支,而无法完全脱离开其他学科与工艺技术的协助。同时,由于土建工程中各类技术具有相互融入性,这也使得其他学科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4 岩土工程技术具备前导性

所谓前导性,即是对施工中所形成的结果进行回推,利用理论、计算以及后期设计等方式,完成施工技术的一种反向推理及衍生技术。但需要注意的是,岩土工程技术所涉及到的理论、计算以及后期设计等方面,相对于土建工程中的其他类别,则相对薄弱,通常与其他学科及工艺技术等结合,方能获取到具有前导性的技术。

3 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3.1 地基处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地基处理技术众多,且很多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出的技术类型,并在岩土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我国独立研发的钢渣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以及二灰桩复合地基等地基处理技术,既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废物的合理利用,以此减少过大的施工成本投入和资源应用,又能作为一类节能环保的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

其中,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是地基处理技术中的典型技术应用形式,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工序为:在做好施工前的放线及监理复核后,便可进行后续施工的操作。在桩基材料的选取上,通常会选用硅酸盐水泥、粒径为8mm~25mm碎石、粉煤灰以及含泥量<5%的砂料。在对混合料进行灌注前,应事先清理好管道,防止由注浆管道内的异物留存,使灌注作业受到影响。灌注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在钻杆内融入混凝土后,方可进行提钻,并确保将开阀门高度设置在30cm以下,以便于提钻,且在进行桩底混凝土的泵压过程中,应停止提钻作业。在此过程中,应保证提钻匀速的同时,保证提钻高度≤25cm,并以钻具被混合料没入为准。此外,应做好混凝土的拌和作业,并尽快予以施工使用,避免长时间的混合料放置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也能够有效避免水分的挥发。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搅拌的时间。在作业过程中,若存在砂土层或淤泥层等,应缓慢提钻,并为提升桩体强度、避免出现断桩现象,应对灌注时间做到严格的控制。最后,成桩后应做好桩头与桩身的保护及养护工作,且在养护结束后,方可进行桩头的剔除。

3.2 桩基础处理技术

岩土工程技术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且应用效果良好。此类桩基础工程依照受力原理可分成摩擦桩与端承桩两种;若依照施工方式划分,则可分为预制桩与灌注桩两类。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中所应用到的岩土工程技术,多为钻孔与冲孔灌注桩、扩头灌注桩以及预应力管桩等,但此类灌注桩技术在应用中,会由于施工作业中孔底沉渣的问题而导致桩体的承载力下降,对此,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便应运而生。此种技术即是将水泥浆利用高压加压装置,直接压入桩底,并由此将桩内沉渣挤出,不仅促使桩端及桩周土性得到有效改善,更能促使桩基承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避免桩基沉降过大现象的出现。

对于岩土工程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桩基处理技术,首先,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应根据现场的实际地质特点与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选取适合的施工处理技术,并对具体桩长、桩径、桩数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其次,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精准放样测量使桩位准确定位,并正确布设安装作业机械与相关器具,在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与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施工注意事项,如:灌注桩施工时的护筒埋设、泥浆配制;预制桩的桩体质量检验、接桩作业;桩基的垂直度控制等,确保灌注桩终孔时与预制桩压入作业完成时,摩擦桩的桩侧土摩阻力足以达到工程的设计需求、支撑桩的桩底端已进入地质情况良好的持力层且嵌入深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确保灌注桩在清孔作业完毕之后桩底的沉渣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且应确保钢筋笼的加工同设计相符,并做好水下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以保证桩基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此外,在施工作业完毕之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桩基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4 结语

总之,岩土工程技术受其特点影响,在现阶段的工程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的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上,仍有需要改良与完善的方面,对此,通过本文的概述与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岩土工程技术的应用拓展与工艺技术的改良,做出指导性的借鉴。唯有岩土工程技术日益成熟,才能将其优质特性在工程项目中有效发挥,也才能为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必要的推动。

[1]方宝.谈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2]钟建南.试析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地球,2016(2).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2.147

猜你喜欢

桩基础工程技术灌注桩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桩基础古今之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