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7-03-08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色谱法添加剂研究进展

李 晖

(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成都 610041 )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 晖

(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成都 610041 )

食品添加剂功能多、应用广,但滥用会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前处理、测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利于加强使用监管。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根据国际上新标准要求,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而该标准GB2760-2014与前标准GB2760-2011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原卫生部及卫纪委近年来发布的食品添加剂相关公告中对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对一些特别的食品添加剂和其使用规定进行了改动;修改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品种;还对香精的种类等进行了调整。各项标准规定得更具体、严格[1]。

1 食品添加剂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添加剂样品前处理是整个测定过程重要的一大部分,直接影响结果精准度。传统方法和仪器相对廉价,却有自动化程度低、耗时、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不符合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要求。故近年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正快速更新换代,取代其传统技术,使整个样品前处理技术朝着分析速度更快、处理效果更好、廉价、试剂消耗少、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2]。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处理技术(HPLC)

该方法可检测处理果汁饮料等,但先要将样品稀释,再进行处理检测。当对于复杂基质的样品,如:固体类,就需要超声萃取等。潘晴等人的研究利用苯甲酸、山梨酸(它们在酸性条件下可同时和水蒸气蒸馏出来)的特点,研究了复杂基质提取防腐剂的方法。主要采用全自动蒸馏的方法,然后用该方法测定蒸馏液,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可靠、准确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干扰因素多的复杂基质的食品检测,如:酱油、月饼等。

1.2 气相色谱法处理技术(GS)

气相色谱法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简单基质食品(饮料、酒等),用盐酸酸化后再用乙醚进行提取,接着洗涤(用氯化钠酸性溶液),水浴挥发干后再溶解(溶剂使用石油醚-乙醚),如:肉制品这种复杂基质的食品,先除去干扰成分,再除去油脂,最后当做简单基质食品处理。

1.3 液相微萃取(LPME)

液相微萃取可根据不同的基质和待测物选择不同的萃取模式。能与GC、HPLC、CE等仪器联用,即使在处理复杂的基质时,此方法也能得到很好效果,目前已广泛用于食品、农药及各种有毒有机化合物的检测中。

2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光谱法(Spectroscopy)

光谱法技术不仅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且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成本较低且环保。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UVS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成本低,在食品、环保、化学、医药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冯彩婷等人实验采用UVS法测定奶粉中香兰素的含量,选择硫代巴比妥酸(TBA)作为生色试剂,在盐酸介质中,无色的香兰素与TBA反应生成黄绿色缩合物,该缩合物在可见光区(λ=435 nm)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与香兰素含量呈正比,该方法快速简单,重现性和准确度高。李巧玲等人的文章从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入手,确定了以含2%二氯甲烷为溶剂、502 nm吸收峰为检测波长的番茄红素测定方法,避免了其他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并将其转化为用消光系数来计算的形式,避免了番茄红素标准样品的制约,溶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在0.001 7~3.12 μg/mL范围内时,该检测方法的可信度在90%以上。B.红外光谱法(IR)。红外光谱法是定性定量分析检测食品添加剂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有机化合物分子做无规律的运动,从而产生一定的热量并辐射出来,通过红外光谱法就可探测这些物质。像超市里的各种高热量零食,如:冰淇淋、奶油、蛋糕、薯条、巧克力等,就可用IR方法检测出反式脂肪酸。

2.2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运动时,因其不同物质在两相吸附、溶解性及其他亲和作用的性能差异,进行不断吸附或分配等作用,达到最终将各组分分开检测的目的。

A.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行业有广泛应用。食品添加剂方面主要用于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等定量测定,如:糕点、果酱中的防腐剂和甜蜜素等,调味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和脱氢乙酸等,这些添加剂的萃取要求将样品用盐酸等试剂酸化,使添加剂由离子形式转化为有机分子,再用极性低的溶剂,如:石油醚、乙醚等萃取。B.薄层层析法(TLC)。薄层层析法是一种新型微量、快速、简单的层析法,能使少量物质被快速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将吸附剂均匀涂抹在玻璃板上后,按照纸上层析的操作方式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测定。作为国家标准方法之一的TLC法在食品添加剂及药物分析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利用,如:测定果酱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等显著特点,在生化和食品分析等领域被广泛利用。樊惠民等人的文章表明常见的防腐剂,如:苯甲酸类、山梨酸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等添加剂使用HPLC法能同时被非常准确地检测出。D.液质联用技术(HPLC-MS)。液质联用技术分离速度快,检出限低是它显著特点。在食品添加剂中适合作快速检测,以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的质谱分析法,可同时测定黄酒和葡萄酒中的安赛蜜、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苷、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等,此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好。

2.3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

HPCE法是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高文惠等总结了该方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电泳及色谱技术相比,HPCE法有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易自动化、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且HPCE比HPLC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3 展望

第一,从技术层次看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检测速度差强人意、检测精准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以及检测技术不够普及等。其发展趋势为:检测方法将更加灵敏便捷、快速、精确。新时代的来到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革新,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食品工业方面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更新进步,所以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发展应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和谐。第二,从法律监管层次看食品添加剂问题。我国在法律监管方面对食品添加剂问题处理还算得当,但与国外的监管体系相比,还需大大加强。从处罚方面看,《食品安全法》中的一些条款上,只有被监管者的义务确定,却没有相对应的法律处罚,因此被监管者即使违反《食品安全法》,也不需要承担相关法律后果,这些法律漏洞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潜在危害巨大[3]。

目前,我国政府实行了科学严格的食品添加剂审批制度,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许可工作。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2010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功完善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规章规范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等配套标准,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和标准体系。今后我国不仅要加强监管,增强执法力度,还要迅速提高检测水平,更要提高公民素质,才能保障食品安全,造福民众。

[1] 张辉,贾敬敦,等.国内食品添加剂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35(03):226-227.

[2] 刘大星,付留杰,赵怀龙.食品安全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04):942-943.

[3] 陈启镌,廖文彬,刘辉.食品添加剂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06):2369-2370.

Research progress of food additive testing technology

LI Hu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

Food additives have many functions and are widely used, but it will endanger human health in abus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retreat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food add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use of supervision.

Food add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2017-03-16

李晖(1963-),女,本科,副教授。

TS202.3

B

1674-8646(2017)10-0090-02

猜你喜欢

色谱法添加剂研究进展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