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大关罗汉坝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17-03-08杨宛青高兴国吴祥云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罗汉可持续性生态旅游

杨宛青,张 梅,代 勋,高兴国,吴祥云

(昭通学院 a.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b.科技处;c.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昭通大关罗汉坝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杨宛青a,张 梅b,代 勋a,高兴国a,吴祥云c

(昭通学院 a.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b.科技处;c.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在生态环境脆弱及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准则之一,因而,要研究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通过对云南大关罗汉坝生态旅游现状的实地调研,提出促进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大关罗汉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大关县地处滇东北,属地级昭通市管辖,位于昭通市腹心地带,在北纬27°36′~28°15′,东经103°43′~104°07′之间。全县90%地域为山地,除有极少量平地外,全系“V”形山坡地,属于峡谷地貌。县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最高海拔2 785 m,最低海拔492 m。它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属于乌蒙山特困山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故开发生态旅游对于全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基础上,对大关罗汉坝的旅游现状及资源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大关罗汉坝概况

大关罗汉坝原始森林位于大关县天星镇沿河村,它在天星镇东北15 km处,距县城53 km,距离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130.9 km,海拔1 850~2 100 m,景区面积76 km2,其中有3 666 hm2原始森林,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类型之一,植被具有滇、川交界原生阔叶林的过渡性特点;113 hm2湿地。罗汉坝由上、中、下三个坝组成,地势平缓,是县内为数不多的平地之一,在中坝有罗汉坝水库(杜鹃湖)。这里气候夏暖冬凉,空气湿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平面差异不大,虽有四季之分,但不明显。年均气温14.5℃,年均日照时数966.3 h,年均降水量991.3 cm,年均降雪14 d,年均无霜期296 d,年均风速1.3 m/s。植被覆盖率99%,为天然大氧吧。

2 大关罗汉坝的旅游资源及规划

罗汉坝景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是以杜鹃湖为中心,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形成不同特点的自然分布:东部的原始森林,南部的草甸、西部的民俗文化村落和北部的瀑布溪流群。根据罗汉坝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及现有规划,本研究把罗汉坝分为五个片区:一是杜鹃湖观光生态旅游片区,把它规划为观景及适当开展水上活动之地;二是原始森林专业生态科考片区,把它规划为自然观光、森林浴和专业科考之地;三是竹海观光生态旅游片区,这里郁郁葱葱,景色秀美,是游览、观景、摄影、探险的好去处;四是瀑布溪流湿地观光生态旅游片区,将该片区规划为观光、游玩、探险、摄影之地;五是草甸花海观光生态旅游片区,是观景、摄影的理想之地。

3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标准

该词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顾问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7年在文章中使用。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它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大众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产物。判断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是以自然为基础因素、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以及要求可持续性。

4 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准则之一。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即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在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否维持或保持一个目标的现状(称为静态可持续性),还是提高其现有的状况(称为持续增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持续增长方案应比静态可持续性方案更可取,因为它要提高或增强现有的状况,这是积极生态旅游,静态可持续性设计是生态旅游活动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环境保护的意识及行为有待加强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若不重视环境保护,旅游业就无法继续下去;反之,旅游经济发展了,就有更多的资金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5.2 原始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大

在建设相关的设施(旅馆、瞭望台、道路和停车场等)时清挖和平整土地,移动植物等,改变了环境;随着旅游者增多,垃圾量增大,包括食物废渣、废气、机油、污水、木柴燃烧的烟气等;外来建筑材料和家具、旅游者汽车及物品可能带来外来植物种子、病原体、昆虫对景区物种的影响;外来文化对苗族原生态的影响,这些都加重了景区环境保护的压力。

5.3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发展

旺季时停车场车位不足,有的汽车直接停在草坪上;污水及垃圾处理、旅游景区内的道路等设施也不完善。

5.4 旅游产品规划不完善、单一,突出特色不够

产品设计偏重外在的吃、喝、玩,忽视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学习,环境保护内容缺乏。如:在景区的饮食、住房等当地特色不突出;在森林、苗寨等处游览没有很好引导游客学习当地文化与环保行动。

5.5 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参与性不高

罗汉坝在2016年10月才开始正式迎接旅游者,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多。罗汉坝所在地沿河村及紧邻的绿南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余下的老人、小孩及一部分中年人参与性不高,对有关旅游、经营等知识也欠缺,影响了可持续性发展。

6 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6.1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生态旅游的领导、管理工作,重视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有关的法规法纪,从制度上规范生态旅游,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破坏、损害景区生态环境者要依法进行处理,积极教育、引导经营者。在制定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修建基础设施时,要体现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如:修建生态旅馆、旅游产品中去除垂钓项目等。

6.2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培养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可持续性发展要求人们有较高的知识及道德水平,因为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待旅游的态度及行为就不同:第一,严格的生态旅游者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平等的,他们有强烈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无服务要求,强调个人体验、与自然深入的交流,其行为可使生态旅游持续增长;第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只有中等或表面的环境责任感,希望获得服务,与自然浅显交流,强调解说、介绍,其使生态旅游静态可持续增长;第三,非生态旅游者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态度、行为与生态旅游相差甚远。对后两种情况可通过景区导游、宣传栏、资料、广告词、网络等宣传教育,使其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逐渐培养成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促进景区可持续性发展。

6.3 重视对罗汉坝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6.3.1 土壤

在森林、花海、草地、湿地边缘等旅游片区修建正式、合格的道路,以供行走。重视宣传,让旅游者对土地的影响降到最低。

6.3.2 空气

供暖及做饭尽量使用电或沼气;减少汽车使用对空气的影响。

6.3.3 水

罗汉坝水资源丰富,可从屋顶收集雨水做家用水,自制污水处理系统,积极保护水资源。

6.3.4 动植物

不采折、践踏植物;采取措施消除入侵的外来物种;给参观者配备双筒望远镜,在适当距离观测动物,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

6.4 对废弃物的处理坚持循环利用原则

容器物经清洗后再次使用;将有机物废物堆肥;分类整理可循环使用的材料。

6.5 要有合适的环境容量

可持续发展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在环境管理中进行污染物浓度控制时要考虑环境净化和容纳能力,确定合适的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划定观光区、生活服务区、保护区、过渡区等各功能区域,统筹发展,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

7 结语

紧紧抓住“十三五”国家“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之罗汉坝与成渝经济区较近(距离成都市、宜宾市分别约400 km、180 km),这些都为罗汉坝的生态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当前,罗汉坝生态旅游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它的研究不多,故对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尤显重要。提出对旅游者进行教育引导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者是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能丰富和补充对乌蒙山贫困山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在实践方面,对罗汉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并对其他类似区域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David Weaver.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2] 杜丽菲.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王海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旅游区开发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 长江丛刊,2016,(09):77-78.

[4] 全华.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03):70-73.

Zhaotong mark Luo Hanba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YANG Wan-qinga, ZHANG Meib, DAI Xuna, GAO Xing-guoa, WU Xiang-yunc

(Zhaotong College 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b.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c.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aotong 657000, China)

Ecological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a and less developed area. Sustainability is one of the cor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and therefore it needs to study the issue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unnan mark Luo Hanba ecological tourism,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sustainability are put forward.

Mark Luo Hanba; Ecological touris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7-04-25

云南省昭通学院科研项目 (课题编号2016xj30);名称:大关罗汉坝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杨宛青(1963-),女,学士。

F592

A

1674-8646(2017)10-0048-03

猜你喜欢

罗汉可持续性生态旅游
水泥生产中环境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少林功夫拳(四)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室内可持续性景观系统的植物配置与后期养护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李宏禹作品